西学东见
抱怨中国,解决不了印巴核问题
○归宿 “政见”观察员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04日
02
版)
多尔顿指出,长期以来,印度将中国作为与巴基斯坦核武博弈中的关键因素,视北京为解决巴基斯坦核武器的“钥匙”,这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导致印度的战略格局越来越小,限制了自己的战略视野,走入怪圈。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近年来在核武器发展领域的“明争暗斗”,一直是国际军控和核裁军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不少人看来,中国是印巴核博弈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印度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官员更是宣称,正是中国的插手才导致印巴之间的核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对此,卡内基基金会核政策项目副主任托比·多尔顿有不同看法。他最近在该基金会网站“卡内基核政策观察”栏目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的确在南亚形成了“战略三角”关系,但对印度来说,中国不是解决巴基斯坦核武器问题的“钥匙”,一味抱怨中国,甚至向中国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多尔顿指出,有很多学者按照冷战时期美苏核对抗的范式理解印巴之间的核博弈,但研究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南亚地区的安全战略环境与美苏冷战格局有重大区别:“战略三角”的现实取代了两极对抗的格局。
多年来,随着中国加大在南亚次大陆的力量存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安全竞赛也不断升级,中印巴“战略三角”逐渐形成。在三国中,中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占据优势,处于三角的顶点,印度和巴基斯坦则是三角的另两个端点。中印之间是竞争关系,中巴之间是合作关系,而印巴之间是对抗关系。这三组关系相互影响,既塑造了南亚地区战略格局,也成为印巴两国核博弈的决定性因素。
多尔顿称,印度一直认为中国支持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能力建设。包括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主席在内的多名高官,近期也发表讲话,对“中国对巴基斯坦核能力的帮助”表示“担忧”。事实上,这一说法非常值得怀疑。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相信,1992年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就已经停止了对其他国家的非民用核援助。目前,中巴在核领域的合作,仅限于核能发电: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民用核反应堆,用于解决巴基斯坦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
作者指出,认为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核武器,更类似于一种“有罪推定”:巴基斯坦无法自行研制钚生产反应堆、小型核武器、核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很好,那么一定是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此类援助。此类推断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并不能等同于现实。
作者认为,尽管中巴政府都愿意宣扬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水深”,但中巴关系更多的还是基于现实利益。中国企业活跃于巴基斯坦一系列大型商业和工业工程项目中;巴基斯坦是中国核能反应堆的唯一客户;巴基斯坦大量采购中国武器装备,上述情况似乎说明中国能对巴基斯坦的核政策产生影响,但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在多尔顿看来,印度应该认识到,中国的领导人是现实主义者,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南亚次大陆的和平、稳定以及印巴力量的大体平衡,最符合中国利益。只有当中国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趋于正常,两国正解决历史争端,并能控制住各自的“挑衅”行为时,中国才会“鼓励”巴基斯坦实行“核克制”。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也将不需要加强对核武器的依赖。
多尔顿指出,长期以来,印度将中国作为与巴基斯坦核武博弈中的关键因素,视北京为解决巴基斯坦核武器的“钥匙”,这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导致印度的战略格局越来越小,限制了自己的战略视野,走入怪圈。印度想要解决与巴基斯坦的核军备竞赛问题,最为简单的方式是直接与巴方接触,达成和解和妥协。这对印度来说尽管很“麻烦”,但是值得的。印度的“解决巴基斯坦问题之路”通往伊斯兰堡,并非北京。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多尔顿指出,长期以来,印度将中国作为与巴基斯坦核武博弈中的关键因素,视北京为解决巴基斯坦核武器的“钥匙”,这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导致印度的战略格局越来越小,限制了自己的战略视野,走入怪圈。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近年来在核武器发展领域的“明争暗斗”,一直是国际军控和核裁军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不少人看来,中国是印巴核博弈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印度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官员更是宣称,正是中国的插手才导致印巴之间的核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对此,卡内基基金会核政策项目副主任托比·多尔顿有不同看法。他最近在该基金会网站“卡内基核政策观察”栏目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的确在南亚形成了“战略三角”关系,但对印度来说,中国不是解决巴基斯坦核武器问题的“钥匙”,一味抱怨中国,甚至向中国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多尔顿指出,有很多学者按照冷战时期美苏核对抗的范式理解印巴之间的核博弈,但研究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南亚地区的安全战略环境与美苏冷战格局有重大区别:“战略三角”的现实取代了两极对抗的格局。
多年来,随着中国加大在南亚次大陆的力量存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安全竞赛也不断升级,中印巴“战略三角”逐渐形成。在三国中,中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占据优势,处于三角的顶点,印度和巴基斯坦则是三角的另两个端点。中印之间是竞争关系,中巴之间是合作关系,而印巴之间是对抗关系。这三组关系相互影响,既塑造了南亚地区战略格局,也成为印巴两国核博弈的决定性因素。
多尔顿称,印度一直认为中国支持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能力建设。包括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主席在内的多名高官,近期也发表讲话,对“中国对巴基斯坦核能力的帮助”表示“担忧”。事实上,这一说法非常值得怀疑。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相信,1992年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就已经停止了对其他国家的非民用核援助。目前,中巴在核领域的合作,仅限于核能发电: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民用核反应堆,用于解决巴基斯坦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
作者指出,认为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核武器,更类似于一种“有罪推定”:巴基斯坦无法自行研制钚生产反应堆、小型核武器、核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很好,那么一定是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此类援助。此类推断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并不能等同于现实。
作者认为,尽管中巴政府都愿意宣扬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水深”,但中巴关系更多的还是基于现实利益。中国企业活跃于巴基斯坦一系列大型商业和工业工程项目中;巴基斯坦是中国核能反应堆的唯一客户;巴基斯坦大量采购中国武器装备,上述情况似乎说明中国能对巴基斯坦的核政策产生影响,但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在多尔顿看来,印度应该认识到,中国的领导人是现实主义者,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南亚次大陆的和平、稳定以及印巴力量的大体平衡,最符合中国利益。只有当中国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趋于正常,两国正解决历史争端,并能控制住各自的“挑衅”行为时,中国才会“鼓励”巴基斯坦实行“核克制”。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也将不需要加强对核武器的依赖。
多尔顿指出,长期以来,印度将中国作为与巴基斯坦核武博弈中的关键因素,视北京为解决巴基斯坦核武器的“钥匙”,这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导致印度的战略格局越来越小,限制了自己的战略视野,走入怪圈。印度想要解决与巴基斯坦的核军备竞赛问题,最为简单的方式是直接与巴方接触,达成和解和妥协。这对印度来说尽管很“麻烦”,但是值得的。印度的“解决巴基斯坦问题之路”通往伊斯兰堡,并非北京。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