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随笔

电子化娱乐无法让小说消亡

作者 [英] 达米恩·沃尔特 译者 姜琳 《 青年参考 》( 2013年08月14日   33 版)

    好的小说让读者和作家的精神世界相通,这种交互效果绝非计算机程序所能提供。

    越来越多的人摆出一副预言家派头,说传统虚构类作品终究会被新技术抛弃。然而在我看来,无论硬件和软件怎样升级,优秀的小说都不会走进历史。

    技术员似乎总是傲慢的。每次新技术浪潮到来前,他们都信誓旦旦地保证,人类将不再看书,未来的所有娱乐都将通过多媒体平台实现。最新的兆头是平板电脑的出现。这种时髦的产品真会成为纸质书的终结者吗?很多交互电子书应用程序高调登场,随之而来的程序投资商的损失却鲜为人知——大多数应用阅读程序很少有人用、或者根本没人用。

    最近几个月,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和老故事《小熊维尼》被搬上搭载应用阅读程序的交互平台,但读者并没有比没有它们的纸质书老祖宗多。  

    作为流行文化元素,“电子阅读器是最好不过的东西”的确深入人心,这些由芯片和玻璃屏幕组成的东西在美国加州设计,由设在中国境内的工厂大批量生产。我跟其他人一样经常去苹果专卖店“朝圣”,但我从不相信某些人鼓吹的“面对技术,图书会失败”。

    我们把图书从纸上搬到屏幕上,但还是得读大量文本,每本书从头到尾大约10万个单词。单行文字只是没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材料,不容读者弄乱页码或干别的什么傻事。

    平板电脑可用于玩视频游戏,把我们扔进3D数字世界,身处其中,我们可以经历想经历的任何故事。问题在于,现实世界已经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见过很多人把现实弄得一团糟,却陷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为一座虚拟铁匠铺的人员配备发愁。

    所以,我们向那些善于想象的人——作家求助。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本未写的书,但少有人能够耐住几十年的孤独,努力把它完成,作家属于例外。有时,孤独是种力量,所以,人们希望把隐居的圣贤请下山,让他们给众生传递智慧;所以,几乎没有哪个真正的作家会沉迷于视频游戏。说到这里,有人会喊道:“那是因为你没玩过《质量效应》和《生化奇兵》!”于是,我亲自尝试了一下,感觉它们也很一般,像是《星际迷航》的粗糙剪辑。

    当作家比当程序员难得多,你需要用一种更复杂的、细微差别更多的语言工作,这种语言或许比Java更有力量。这种语言只有人类的大脑能运行,大脑这样的存在能够自我进化,跟它的“操作系统”——人类意识相比,苹果iOS 7就像卡西欧计算器一样不值一提。

    一本好的小说相当于一个用思想的原生态语言写就的程序,使读者和伟大作家的精神世界相联系。作家-读者关系是真实意义上的交互——一种想象力与另一种想象力之间的、最纯粹的交互。跟玩视频游戏不一样,要实现这种交互是不容易的,你得懂得如何阅读,得大量地阅读。如果只是枯坐着,无聊地抚弄大拇指,这种交互必定与你无缘。

    对于小说,平板电脑的惟一作用是提供阅读平台,然后袖手走开,让语言自由发挥。

    英国《卫报》

分享到:

 

费正清:制订对华政策,请先理解中国
电子化娱乐无法让小说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