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不上学、不工作、不与人接触

“茧居者”:比“宅人”还“宅”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8月14日   20 版)

    阿秀待在自己的房间好久了,自从放弃上学后,他的生活就只剩下几坪大的房间。

    两年来,他足不出户,24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母亲每天用托盘将三餐盛放到他紧闭的房门前。拉开房门取托盘的一瞬,是他惟一与外界接触的时刻。为了避免和家人说话,他白天睡觉,晚上起床,整夜上网、看漫画或者玩电动。迫不得已时,他只通过字条与家人沟通。

    “我想出门,但又做不到,心情很复杂。我对父母和社会感到愤怒,对没有方向的未来感到不安,对那些过着正常日子的人又十分嫉妒。”阿秀近日这样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我责备自己,父母也责备我,压力越大,我越不想走出房门。”

    在日本,像阿秀这样的年轻人,被称为“隐蔽青年”(Hikikomori)或“茧居族”。一项2010年的调查显示,日本有近70万人处于“茧居”状态。但实际数据可能远高于此,由于隐藏在家,茧居族的真实数据难以调查统计。研究这一现象多年的日本心理学家斋藤环称,几乎一成的日本青少年都有过茧居经历,该群体的总数可能已经高达百万。

    与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御宅族”相比,茧居族显得更为孤僻、颓废。御宅族往往沉迷于动漫游戏或者网络世界,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茧居族则呈现反社交的特点:他们蜗居在狭小的房间内,不上学或不上班,甚至从不走出房门,只依靠家人的接济生活。有些人还会有心理疾病的症状,会不停地清洁房间,严重的还会伤害自己。

    世界性的文明病

    在日本,茧居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20年前,就不断有关于茧居者的新闻曝光。这些茧居者大多是来自中产阶级的男性青年,很多为家中的长子。随着时间推移,茧居男的平均年龄已从21岁提高到32岁,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家蛰伏了10多年,几乎完全丧失了社交能力。

    2005年推出的日本漫画《欢迎加入NHK!》就是专门描绘这些茧居男生活的。NHK在这里并非日本电视台,而是Nippon  Hikikomori  Kyoukai的缩写,即“日本隐蔽青年协会”。漫画主人公佐藤达广是个不折不扣的“茧居男”,他与世隔绝4年,但在认识了美少女小岬后,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终结了“家里蹲”的悲惨命运。

    不过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像佐藤这般幸运,茧居族往往被当成一群寄居在日本社会中的害虫,人们对其感到无奈与厌恶,更不会对其施以援手。长期的茧居生活让他们焦虑、忧郁。个别严重的茧居男还会产生暴力倾向,攻击家人。

    现在,茧居族已经不是日本特有的现象,随着失业率飙升,青年无法顺利就业的的情况在世界蔓延,欧洲一些国家也陆续出现了茧居者。特别是在那些失业率达到50%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迫窝在家里。这些青年,开始出现躲避人群,无法与人交谈的症状,被称为“社会退出者”。

    巴黎圣安娜精神疾病接待中心负责人玛丽称,最近15个月里,该中心接受了约30个“社会退出症”病案。其中一部分是课业压力过大的学生,而更多的是找不到工作、心理压力无法调适的失业青年。

    为什么不敢踏出房门

    让青少隐蔽在房间的起因可能并不起眼。成绩不佳、感情受挫等都会让人想要暂时独处。但随着时间推移,独处渐渐演变成心理创伤的来源之一,外界的压力迫使他们再也无法走出“茧囊”。

    日本心里学家齐藤环认为,“面子问题”是造成茧居族的第一大原因。对茧居者来说,脱离社会越久,其社交挫败感就越高,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难度也就越大。这些人视自己为社会中的“失败者”,由于自尊与自信心的不断受挫,出门逐渐变成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更糟糕的是,茧居族的父母为了保持面子,往往要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才敢寻求专家的帮助,这往往延误了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不仅在日本,“没面子”是很多国家的茧居族共同面对的问题。法国《心理医学年鉴》中,一位精神科医生描述了21个茧居族个案,其中20个案例的家长因为羞耻感,甚至罪恶感作祟,并没有立即带孩子就医。不少茧居者已经与世隔绝了1年多,而家长仍对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

    除了社会压力让人封闭在家之外,想被照顾宠溺的心态也让茧居族的人数有所增加。传统上,日本女性婚后必须离家,而男性则很有可能一生都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父母往往希望子女成人后能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并在社会上有好的发展。但许多人无法达到这样的期待,重压之下反而当起了茧居族。

    过去普遍认为茧居族以男性为主,但随着对该群族的了解越来越多,人们发现不少女性也开始了“茧居生活”。齐藤环表示,在日本的社会观念里,女性整日待在家里是很自然的,因此女性茧居族并未被真正报道出来。据最新调查显示,随着女性茧居者的增加,男性占整个群体的的比例已从70%降至53%。

    卡在中间的失败者

    日本的茧居族也是一群夹在新旧观念中的族群。东京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学者铃木百合子指出,传统上,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通常不希望在群体中太过突出。新世代的日本人则多半要求独立自主,喜欢得到大家注意。茧居族成了夹在两种观念中的族群。他们希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在无法达成目标时,他们得到的则是失败者的标签。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员安迪弗隆认为,茧居族的增加显示了人们无法适应社会变迁的心理状态。在社会转型期,若不能适应,人们就会被夹在“断层带”上进退不得。以日本为例,30岁左右的这一代日本人见证了日本经济从富裕时代转向萧条的整个过程。泡沫经济让“成绩好就是长期饭票”的保障消失,年轻人只能从事短期或者临时性的工作。无法适应骤变的年轻世代只好缩回自己的小空间。随之而来的是个人耻辱感,而非进取心。  

分享到:

 

“茧居者”:比“宅人”还“宅”
瑞士政府欲“海选”新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