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不进则退 中国电动车须警醒

○陈楚 《 青年参考 》( 2013年08月07日   46 版)

    公众认可豪华品牌电动车,并不意味整个行业打开局面。

    8月初的一天中午,我在北京798中心看到,正在展示BMW i系电动车的大“厂房”门庭若市。今年7月末,这个在中国风光无限的豪华品牌,在北京、伦敦和纽约三地,同时揭开旗下首款量产电动跑车i3的真面目。此后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光顾这个“厂房”,参观、询问、小憩、索要资料,对i3和其他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回到办公室,翻看带回来的资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比亚迪等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车领域曲高和寡的境遇。目前,发展电动车的自主车企,可分为自力更生的“民间队”和享受国家资源的“国家队”两派,它们都高举着政策大旗,喊着环保口号,期望对跨国车企实现“弯道超车”;跨国车企则暗度陈仓,风吹草动之处,每每后发先至。

    对比宝马与自主品牌发布电动车吸引的人气多寡,笔者不禁感慨。宝马刚发布第一款量产电动车型,就被各界交口称赞,俨然代表了汽车技术的未来。反观比亚迪,这家很早就开始研发电动车的民企,即使在举国上下推广电动车的时代,它只能在“公交电动化”上做做文章。更引人注意的是,7月30日,曾任联想控股董事长的柳传志选择了宝马i3。

    就电动车研发工作,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本土选手早就开始布局和推广。可是,当豪华品牌携带尚未经过检验的产品进入中国,其“人气指数”却秒杀已经下了数年苦工的自主品牌。必须承认,这其中有品牌因素,宝马的号召力远大于比亚迪。

    像柳传志这样的名人,需要以环保概念包装自身,他们更加看重电动车的品牌,就算把车放在库房不开,也是一个标签。但愿自主车企能从中意识到,无论在传统汽车还是电动车领域,都要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支撑,否则,所谓“弯道超车”只能是一厢情愿。

    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鼓励电动车发展,颁布了“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措施。四五年一晃而过,中国电动车行业似乎仍停留在“打大雷,下小雨”的状态。虽然中汽协发布数据称,电动车增速值得兴奋,微小的基数依然令人哭笑不得,怎能实现在2015年前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在宝马“厂房”里的所见所闻,让我突然意识到,电动汽车的主导权,难道又要旁落?

    对跨国车企来说,中国将成为弥补其电动车研发投资亏空的宝地。它们明白,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集举国之力推动此领域发展,所以,它们必须抓住机会抢占市场,并藉此实现对未来新能源业务的全球化产业链布局。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情况则是不进则退,绝不仅仅是研发出产品就万事大吉。相反,自主品牌应该敲响警钟,着眼未来发展,提升品牌力,完善电动车产品性能,并在公关上下功夫,打破目前中国市场的地方准入壁垒,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普及。

    自主车企应该明白,既然奔驰都在与比亚迪合作生产电动车,表明我们的技术是不差的。自主品牌应该为目前进展缓慢的电动车市场注入催化剂。如中国电动车市场主导权旁落,不仅会让放出“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豪言的人们尴尬,也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不幸。

分享到:

 

利润下滑掩盖不了产业暴利
不进则退 中国电动车须警醒
业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