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西学东见

贸易如何影响外交

○陶郁 “政见”观察员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24日   03 版)

    尽管贸易的初衷可能在于获得利润,但随着互惠关系的巩固与深入,贸易伙伴之间不仅能够培养起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也往往会在持续互动中不断加深了解和互信,最终在国际舞台上形成步调一致的默契关系。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日前在华盛顿举行。两国分别派出高级官员作为国家元首的代表,领衔主持这次对话,围绕扩大和深化贸易投资合作等议题展开,最终达成了包括“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等一系列积极成果。

    本轮中美经济对话为何没有像许多观察者此前预测的那样聚焦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是将关注重点放在了贸易与投资问题上?美国康奈尔大学两位学者最近在《政治学期刊》上联合发表的论文,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

    通过对1992年到2006年之间中国与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及外交政策指标进行分析,这篇论文指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还可能对双方的外交政策产生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那些与中国经贸关系更为密切的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往往在外交政策上也更经常与中国保持一致。

    经贸关系与外交政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一个被长期讨论的重要课题。早在战后初期,一些学者通过对欧洲国家经贸和外交数据的观察,就曾指出:存在贸易互赖关系的国家,往往更容易在外交政策方面采取一致行动。赞同此观点的部分学者进一步认为,在外交政策上,一国往往难以与其严重依赖的贸易伙伴唱反调。

    然而,上述观点也面临不少批评意见。例如,那些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往往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传统上也关系密切,因而很难认定这些国家采取高度一致的外交政策到底出于何种原因。更重要的是,贸易往往只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因而,某国在贸易上依赖他国,往往并不足以确保该国在外交政策上也会为他国马首是瞻。

    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并且将战略中心从“引进来”转向了“走出去”。这些政策措施无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关于经贸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学术讨论,则有助于我们了解上述政策更广义的作用效果。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外贸规模在过去二十年间持续扩大,却罕有学术著作对这一经济现象的政治意涵做出分析。

    康奈尔大学学者新近发表的这篇论文,有效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发现,即便控制住政体类型、人权状况、国家能力、与美国经贸关系和对美国态度等一系列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华态度的因素,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这个关键指标,仍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非洲和拉美国家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的契合程度。

    这篇论文指出,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对于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是否采取与中国相一致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两个机制:首先,当一个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量更大时,这个国家就更倾向于采取与中国相一致的外交政策;同时,当一个国家在贸易上更依赖中国时,这个国家也更倾向于在外交政策上与中国步调一致。

    但是,上述结论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某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步调一致,可能与其对华贸易情况无关——或许是中国更倾向于和那些外交政策与自己比较相似的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两位学者指出,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贸易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能源生产规模有关,而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规模却与其外交政策并无直接关系。于是,借助对非洲和拉美国家能源生产规模的分析,两位学者采用巧妙的统计手段排除了上述替代性解释。

    不为发展经贸关系附设政治条件,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而中国在与非洲与拉美国家深化贸易合作的同时,也始终自觉坚持不介入贸易对象的内政问题。然而,尽管贸易的初衷可能在于获得利润,但随着互惠关系的巩固与深入,贸易伙伴之间不仅能够培养起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也往往会在持续互动中不断加深了解和互信,最终在国际舞台上形成步调一致的默契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结束的中美经济对话将贸易问题作为核心议题,不仅与两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或许也包含着两国对深化双边合作关系的希望,说明两国都愿意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采取实际行动。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分享到:

 

贸易如何影响外交
希腊退欧正变得日益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