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慢下来了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世界准备好了吗?
作者 史蒂芬·罗奇 译者 古雷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17日
25
版)
眼下,世界很不情愿接受中国经济减速的事实。着迷于过去30年中国GDP平均10%的增速,现在全世界渴望增长的经济体急盼事情照旧。但不会如此了。
约6年前,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四不”的观点:虽然中国经济表面看起来虎虎生威,但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
讲话引发的辩论如今已结束,而新的中国增长模式触手可及。2011年制定的中国第12个“五年计划”,呼吁把经济主要从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主要由内需驱动。
中国新领导人决心恢复经济平衡。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降至7.7%,4月和5月的数据一样平淡,如果是以前,中国领导人肯定很快会宣布一个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或其他刺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新领导层没有推出新的花钱计划,而是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表明北京现在愿意接受更慢的增长率。
这个结论得到了上个月流动性紧张事件的强化。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拒绝像往常一样干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升至创纪录的13.4%——是过去18个月平均水平的4倍多。
央行不干预的举动,是在向银行发出强烈信号:风险、不守纪律借贷的日子必须结束。来自中国财政和货币当局的讯息是清晰的:放任高速增长的时代已过去。
中国现在处于发展旅程的重要关口。中国决心告别只重数量的增长,把新重心转向经济发展质的方面。这不仅涉及GDP增长率的下降,也是朝向长期沉睡中国消费者的关键转向,将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向举步维艰的西方国家打开。这对美国尤其重要,现在美国复苏无力,失业率居高不下。
以往,中国政府认识到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但进展不如人意。增长减速对中国而言行不通,除非其经济经过根本性转变。
中国要使消费在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进行3套改革:服务业为主的就业创造、城市化和资金充裕的社会保障网。目标是今后三五年,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使消费从目前占GDP的35%,升高到40%,到2023年超过45%。
强调服务业和城市化,应有助于提高个人收入——这是任何经济体中消费需求的支柱。但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国,也是GDP增长可持续放慢的关键,因为就每个单位的产出而言,服务业比制造业和建筑业需要多约30%的劳动力。换言之,中国经济若以服务业为主,其7%的增长率吸收的劳动力,相当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吸收的劳动力。
改革困难不小,而新政府对改革的决心,提高了成功转变到消费为主经济的可能性。如果取得成功,世界应该期待中国3件事。
其一,今后10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停留在7%或8%。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意味着中国能以这种速度增长,仍能产生足够就业和收入维持社会稳定。
其二,增长以服务业驱动,意味着告别资源密集型制造业。这可能给为中国提供资源的国家造成问题,特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但可能因此减少环境恶化和污染,促进更清洁、更绿色的GDP。
其三,中国消费者兴起对发达世界是一个潜在的大红利。在服务业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该行业缺少专业技术。现在,中国服务业处于萌芽阶段,将从2012年的3.5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5.9万亿美元。这些增加的部分(12.4万亿美元),可以转化为外国公司4万~6万亿的红利。
这种转型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与中国取得的大多数成就一样,中国的发展时钟走得总是比别国快大致4倍。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眼下,世界很不情愿接受中国经济减速的事实。着迷于过去30年中国GDP平均10%的增速,现在全世界渴望增长的经济体急盼事情照旧。但不会如此了。
约6年前,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四不”的观点:虽然中国经济表面看起来虎虎生威,但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
讲话引发的辩论如今已结束,而新的中国增长模式触手可及。2011年制定的中国第12个“五年计划”,呼吁把经济主要从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主要由内需驱动。
中国新领导人决心恢复经济平衡。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降至7.7%,4月和5月的数据一样平淡,如果是以前,中国领导人肯定很快会宣布一个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或其他刺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新领导层没有推出新的花钱计划,而是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表明北京现在愿意接受更慢的增长率。
这个结论得到了上个月流动性紧张事件的强化。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拒绝像往常一样干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升至创纪录的13.4%——是过去18个月平均水平的4倍多。
央行不干预的举动,是在向银行发出强烈信号:风险、不守纪律借贷的日子必须结束。来自中国财政和货币当局的讯息是清晰的:放任高速增长的时代已过去。
中国现在处于发展旅程的重要关口。中国决心告别只重数量的增长,把新重心转向经济发展质的方面。这不仅涉及GDP增长率的下降,也是朝向长期沉睡中国消费者的关键转向,将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向举步维艰的西方国家打开。这对美国尤其重要,现在美国复苏无力,失业率居高不下。
以往,中国政府认识到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但进展不如人意。增长减速对中国而言行不通,除非其经济经过根本性转变。
中国要使消费在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进行3套改革:服务业为主的就业创造、城市化和资金充裕的社会保障网。目标是今后三五年,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使消费从目前占GDP的35%,升高到40%,到2023年超过45%。
强调服务业和城市化,应有助于提高个人收入——这是任何经济体中消费需求的支柱。但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国,也是GDP增长可持续放慢的关键,因为就每个单位的产出而言,服务业比制造业和建筑业需要多约30%的劳动力。换言之,中国经济若以服务业为主,其7%的增长率吸收的劳动力,相当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吸收的劳动力。
改革困难不小,而新政府对改革的决心,提高了成功转变到消费为主经济的可能性。如果取得成功,世界应该期待中国3件事。
其一,今后10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停留在7%或8%。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意味着中国能以这种速度增长,仍能产生足够就业和收入维持社会稳定。
其二,增长以服务业驱动,意味着告别资源密集型制造业。这可能给为中国提供资源的国家造成问题,特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但可能因此减少环境恶化和污染,促进更清洁、更绿色的GDP。
其三,中国消费者兴起对发达世界是一个潜在的大红利。在服务业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该行业缺少专业技术。现在,中国服务业处于萌芽阶段,将从2012年的3.5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5.9万亿美元。这些增加的部分(12.4万亿美元),可以转化为外国公司4万~6万亿的红利。
这种转型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与中国取得的大多数成就一样,中国的发展时钟走得总是比别国快大致4倍。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