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钱
○作者 [英] 伊恩·比勒尔 ○译者 潘彩萍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26日
32
版)
|
《货币:未授权的传记》(Money: 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利海出版公司2013年6月,336页。 |
从广义上讲,货币并非金钱的同义词,也无需国家机器担保。就像太平洋小岛上的巨大“石币”那样,公众对货币乃至金融制度的认知,需要不断被实践修正。
20世纪初,美国探险家威廉·亨利·弗内斯三世抵达雅蒲岛时,发现这片孤悬于太平洋中的土地几乎没有外人光顾过。虽然当地只有几千名原住民外加一个市场——只卖鱼、椰子、海参,但与之配套的货币制度之先进,让人啧啧称奇。
雅浦岛上的标准币叫“飞”(fei),它实际上是一种直径达12英尺的圆形石板。因为体积和重量实在过于夸张,这些“石币”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流通。岛民们在交易时不直接“支付”石币,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复杂而精巧的信用调节机制。弗内斯三世写道:“石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主人买东西的时候,从来用不着减少它的体积和重量。”
弗内斯的游记于1910年出版后,有一本到了凯恩斯手里。后来,凯恩斯成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宣称现代人能从太平洋岛民的货市哲学中学到很多东西。差不多80年后,另一位重要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高度赞美了雅蒲岛人的智慧。现在,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费利克斯·马丁,也把这样一种智慧当基石,快乐地探索货币的奥秘。
“当物物交换(因过于复杂)而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货币就形成了。”教科书上都这么说。但马丁认为这是歪理,毕竟,雅蒲岛这个经济体简单得只卖3种东西。
雅蒲岛不仅挑战了货币来源的常规理论,更深刻的是,它挑战了我们对货币的认知。在马丁看来,货币刚起源之时是建立在信用和结算制度的基础上。生活在21世纪,我们更应该把货币看成一种社交技术、一套组织社会的想法和措施。
在这一波经济危机中,已有25个国家经历了金融系统的崩溃。正如马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理论总是跟不上经济实践。为了证明“货币不等于金钱”,马丁提醒读者关注43年前爱尔兰的经济危机。彼时,伴随着产业纠纷,爱尔兰的银行体系集体歇业1个月,取款和存款自然都不可能。但是,爱尔兰并未从此万劫不复,人们开始根据对风险的评估,接受支票或借条。所以,即便在富裕的、发达的经济体中,制度化的银行业也可以被个人化的信用体系所取代。马丁指出,银行的“官方财产”(信用卡和钞票)可以消失,“但货币仍然会存在”。
马丁是个博学的人,他有希腊和罗马文化研究学位、国际关系学位和经济学学位,能自信地、津津有味地从历史的角度入手,从希腊的迈达斯国王一口气讲到凯恩斯。像惊险小说作家一样,马丁习惯在每章结尾为下一章插入一个小悬念。不得不承认,他的工作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他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主题写成了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书。
马丁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虽然资本主义被认为是“比较现代”的产物,但我们如今对资本主义的弱点和瑕疵的担心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从前。“我们今天感觉到的紧张与不和谐根本不新鲜,它们自从2500多年前,希腊的爱琴海边开始流通货币的时候就反复出现。”
吹毛求疵的话,本书最无趣、最没独创性的是关于当前经济危机的对策,马丁给出的终极解决办法是“限制银行业务”,保护国家不致失败。这样做并不能控制风险,因为很多金融活动原本便处于未受管理和约束的状态。也许,马丁太相信自己对货币的感觉了。
英国《卫报》
从广义上讲,货币并非金钱的同义词,也无需国家机器担保。就像太平洋小岛上的巨大“石币”那样,公众对货币乃至金融制度的认知,需要不断被实践修正。
20世纪初,美国探险家威廉·亨利·弗内斯三世抵达雅蒲岛时,发现这片孤悬于太平洋中的土地几乎没有外人光顾过。虽然当地只有几千名原住民外加一个市场——只卖鱼、椰子、海参,但与之配套的货币制度之先进,让人啧啧称奇。
雅浦岛上的标准币叫“飞”(fei),它实际上是一种直径达12英尺的圆形石板。因为体积和重量实在过于夸张,这些“石币”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流通。岛民们在交易时不直接“支付”石币,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复杂而精巧的信用调节机制。弗内斯三世写道:“石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主人买东西的时候,从来用不着减少它的体积和重量。”
弗内斯的游记于1910年出版后,有一本到了凯恩斯手里。后来,凯恩斯成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宣称现代人能从太平洋岛民的货市哲学中学到很多东西。差不多80年后,另一位重要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高度赞美了雅蒲岛人的智慧。现在,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费利克斯·马丁,也把这样一种智慧当基石,快乐地探索货币的奥秘。
“当物物交换(因过于复杂)而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货币就形成了。”教科书上都这么说。但马丁认为这是歪理,毕竟,雅蒲岛这个经济体简单得只卖3种东西。
雅蒲岛不仅挑战了货币来源的常规理论,更深刻的是,它挑战了我们对货币的认知。在马丁看来,货币刚起源之时是建立在信用和结算制度的基础上。生活在21世纪,我们更应该把货币看成一种社交技术、一套组织社会的想法和措施。
在这一波经济危机中,已有25个国家经历了金融系统的崩溃。正如马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理论总是跟不上经济实践。为了证明“货币不等于金钱”,马丁提醒读者关注43年前爱尔兰的经济危机。彼时,伴随着产业纠纷,爱尔兰的银行体系集体歇业1个月,取款和存款自然都不可能。但是,爱尔兰并未从此万劫不复,人们开始根据对风险的评估,接受支票或借条。所以,即便在富裕的、发达的经济体中,制度化的银行业也可以被个人化的信用体系所取代。马丁指出,银行的“官方财产”(信用卡和钞票)可以消失,“但货币仍然会存在”。
马丁是个博学的人,他有希腊和罗马文化研究学位、国际关系学位和经济学学位,能自信地、津津有味地从历史的角度入手,从希腊的迈达斯国王一口气讲到凯恩斯。像惊险小说作家一样,马丁习惯在每章结尾为下一章插入一个小悬念。不得不承认,他的工作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他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主题写成了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书。
马丁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虽然资本主义被认为是“比较现代”的产物,但我们如今对资本主义的弱点和瑕疵的担心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从前。“我们今天感觉到的紧张与不和谐根本不新鲜,它们自从2500多年前,希腊的爱琴海边开始流通货币的时候就反复出现。”
吹毛求疵的话,本书最无趣、最没独创性的是关于当前经济危机的对策,马丁给出的终极解决办法是“限制银行业务”,保护国家不致失败。这样做并不能控制风险,因为很多金融活动原本便处于未受管理和约束的状态。也许,马丁太相信自己对货币的感觉了。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