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书评

“凉战”:中美关系的未来?

○作者 [美] 马库斯·布劳克利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26日   32 版)

    《凉战:全球竞争的未来》(Cool War: The Future of Global Competition),兰登书屋2013年5月,224页。

    就中美两国相互依存而时有摩擦的特殊关系,本书作者创造一个新词汇予以解析。除了对未来的预测和对美国的建言,他也对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多有品评。

    67年前,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针对日益激化的美苏竞争,提出了一个战略性框架。这就是后来为大家所熟知的“冷战”——通过外交手段以及局部冲突,来处理胜者为王的意识形态之争,从而避免了那个不堪设想的恐怖选项:全面核战争。

    今天,如果说大国的竞争依然存在,那就是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了。然而这一回,任何一位近期购买过服装、电子产品乃至按揭购房的美国人,都应该明白情况与以往不同。

    因此,诺亚·费尔德曼独辟蹊径。他的新作《凉战》并不打算把冷战的俗套再玩一遍。该书文字简明而风趣,包含大量现实政治案例和历史故事,应该能够引起许多人共鸣。

    费尔德曼目前任教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对各国文化、历史和政治的差异进行过系统思考。他做了件好事,即推倒了我们谈论中国时常陷入的死板逻辑。是为坚持原则而与北京决一死战,还是放弃我们的价值观迎合这个新兴经济巨人?其实,这不是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费尔德曼认为:“在经济合作更深入、更全面的同时,传统的权力之争仍在逐步展开。”

    北京真打算传播儒学?

    本月早些时候,奥巴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峰会,他们就气候问题达成了某些一致,但在其他很多问题上浮现出差异。这个结果符合费尔德曼的判断:两个超级经济体注定要保持地缘政治上的亦友亦敌,由于经济相互依存,二者必须被锁定在“冰凉的拥抱”中,同时,通过不断地在亚洲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对抗相互试探。

    费尔德曼明确表示,他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种新模式的开始,这些紧张局势很有可能加剧。他写道:“中国的长期地缘政治兴趣,在于消除美国作为全球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毕竟,强大的国际地位可以给公民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以给国家本身带来信誉。

    从长远来说,费尔德曼的说法似乎是对的,但今后的路并不明朗。他认为,中国可以给世界提供一种相对模式:“美国对民主及其在全球的传播感到骄傲,同样,中国也有自己丰富的文明思想,即儒学。”但话说回来,有谁敢打保票,肯定北京真是诚心实意地想这样做?事实上,无论中国的贸易如何全球化,银行多么有钱,军事力量何等强大,它在“软实力”领域还是存在明显的弱点,即缺少能够激发钦佩和效仿的文化和思想。金钱可以赢得朋友,力量可以强迫敌人,但深邃的思想才能真正塑造历史。

    费尔德曼认为,美国可以考虑采用约翰·麦凯恩在2008年总统竞选中提出的设想:创建一个“民主联盟”作为对中国的牵制。他指出,民主和人权是有吸引力的、自行传播的思想,能够吸引各个国家的效忠。联盟的存在将迫使中国做出反应,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自由。

    尽管这种想法颇有些脱离实际的味道,但费尔德曼坚称,他的自我定位是一介现实主义者。谈到自己新书的命名时,他为使用“war”一词做了辩解,说“用(事物)本身适当的名称来称呼事物是理清思路的第一步。”而在战争中,了解对手的本质是绝对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颇具适应力

    可能是全书最深刻的那一章,对中国现行领导结构做了认真分析。费尔德曼承认,中国共产党已经意识到自身需要适应力,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执政党制定了非常与众不同的制度,能够定期地、平静地、可预见地进行领导人交替,其精英阶层是“可渗透”和“唯才是举”的,小圈子以外的能人也有望得到升迁。而且,中共耐心地观察着各种程度的公众演说和抗议,允许街头示威,并允许网络聊天室和社交媒体在国内迅速发展。

    当然,北京维持公众支持的最可靠方法,至今依然是提振经济、创造机会和财富以满足大众。往坏处讲,当经济形势不稳定,人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到领导的失败上。费尔德曼在书中列举的、持续增长的丑闻——特别是与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有关的,清楚地证明了这点。

    在接近结尾的部分,费尔德曼的结论是:最有可能让“凉战”升温的不智之举,是让旧怨复燃。就这点而言,他是清醒的,缺点在于部分论述想当然。譬如他认为,中国大陆收复台湾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无论从地缘战略来说,还是从经济上来说,”可是,在当前这种能给中国带来巨大收益的和平气候下,他似乎高估了北京会冒险与美国一战的可能性。

    细微变化中有玄机

    尽管书中对近期事件的分析总体是精明的,有些地方受北京的“官腔”影响仍然较多。因为中国拥有8%的美国国债,从而间接帮助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我们就要如费尔德曼所写,在经济上感谢中国吗?这可未必。千万不要忘记这条格言:当你欠银行一百万的时候,银行控制着你;而当你欠银行的钱达到几万亿,你就控制了银行。

    本书对中国这个崛起大国进行近距离观察,对搞清其内部错综复杂的变化颇多裨益。以中国去年热映的电影《1942》为例,它反映的是河南省发生的一场大饥荒致使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死亡的历史。该片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其对蒋介石的依稀怀念以及出人意料的人性化处理。同样有趣的是,片中的主人公之一、美国记者白瑞德,正是他对这场大饥荒的报道被刊登于在《时代》杂志上,让国民党感到尴尬,不得不给河南的难民提供一些救济。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成立了一个与中共对立的、美国支持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根本不可能看到《1942》这样的影视作品。

    诚然,《1942》的脚本应该是在中国政府那里备案过的。但我们,或者诺亚·费尔德曼,能由此推论出什么?或许,我可以借用《列宁选集》中一句著名的话:争论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费尔德曼的书值得一读,也引人一读,但很难给予明析的评价,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美国《华盛顿邮报》

分享到:

 

“凉战”:中美关系的未来?
货币≠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