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接二连三
BBC被曝用巨额“封口费”掩盖真相
○本报特约撰稿 谢雨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26日
20
版)
|
□图片来源 CFP |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爆料,在过去8年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共花费了2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亿8000万元)的高额“封口费”,先后与539名工作人员签署保密协议,以求他们在走人后能对BBC内部的丑闻“闭上嘴巴”。
去年年底,已故BBC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曝出性丑闻。随后,BBC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丑闻层出不穷,媒体公信力大受影响。德国《世界报》甚至将之称为“英国耻辱的代名词”。
离开BBC如同“中大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信息自由法》的要求下解禁的部分档案显示,过去8年里,英国广播电台(BBC)共花费了2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亿8000万元)的遣散费,先后与539名工作人员签署保密协议,阻止暴力或性骚扰的知情人说出真相。这笔大规模的支出导致BBC面临指控。目前,该事件正在调查之中,英国审计署预计将在7月公布调查报告。
BBC的高层成了这笔巨额支出的最大受益人,因为他们知道的“秘密”最多。外界将离开BBC形容为“中大奖”,77名经理级别的工作人员分别收到了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4万元)的遣散费,还有14人拿了30万英镑才走人。前BBC营销总监莎伦·贝利更是在离开时,获得了近40万英镑。这还不算最多的,2005年,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得到的保密费用分别是50万英镑和52.5万英镑(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英国《旗帜晚报》认为,最终的“封口成本”可能更高,因为这些数字还不包括BBC的法律咨询费以及雇员的其他福利,如医疗保险、辅导和培训等。报道还透露,BBC有史以来支付的最大一笔遣散费,是在2009年花费了54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400万元)才与95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这一笔笔巨额资金又是从何而来?BBC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用户的节目接收费,由于其占据着英国电视界绝对霸主地位,每年这方面的收入就高达几十亿英镑。因此,外界指责BBC是在拿纳税人的钱掩盖自己的丑闻。英国议会下院政府账目委员会成员理查德·培根说:“长期以来,BBC对纳税人的钱一直花得太快,管得太松。”他的同事斯蒂芬·巴克利也失望地表示:“这些款项的存在与BBC的基本价值观相悖,同时辜负了受众的信任。”
目前,BBC已经承认,公司如此大方的原因之一,是希望曾经的雇员能“安静”地离开。在几乎所有被称作“妥协协议”的文件中,都含有保密条款。但对于这笔饱受争议的支出,BBC也辩称,自己是“有口难言”。BBC信托会的董事会主席彭定康勋爵表示,调查结果会证明公司是多么为难。
BBC发言人则将协议辩护为离职时的正常程序,“签署和解协议是《雇佣法》中的标准作法,其目的是保护双方的权益。BBC始终坚持认为,在签署协议前,个人有权采取独立的法律行为,而员工按照合同规定领取遣散费,短期成本虽然很高,但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有效的节约。”
“BBC,英国的耻辱的代名词”
BBC一笔又一笔的支巨额“遣散费”,与内部层出不穷的丑闻有直接关系。
2012年11月14日,德国《世界报》曾发表一篇名为《BBC,英国耻辱的代名词》的文章。文中犀利地写道:“BBC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丑闻,看起来就像跌宕起伏的恐怖片,可能将会伤及‘BBC帝国’的中枢神经。这个曾经的英国国宝,现在看来却是垃圾一堆。”
去年10月,在前BBC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去世一年后,被曝出性侵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以及利用职务之便骚扰女员工的“超级丑闻”。作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萨维尔曾被女王授予“爵士”头衔,丑闻发生后,萨维尔不仅光环退却,还连累了自己的东家。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早在2011年12月,BBC的《新闻之夜》就曾制作了一期有关萨维尔恋童癖的节目,但最后并未播出。这使得BBC面临纵容包庇恶行的指责,并由此牵连出其内部的“性侵文化”。
有受害人表示,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里,BBC内部性侵成风,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都牵涉其中。英国《经济学人》指出,是“自身毒素”让BBC丑闻迭出。时任BBC总裁的乔治·恩特威斯尔也承认,正是公司的“文化氛围”,才能使性侵等丑闻得以存在,并几十年都不被追究。
就在萨维尔的丑闻曝出后一个月,《新闻之夜》节目又发生播放不实新闻的事故。一名男子在节目中称,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一家儿童福利院中被保守党议员麦卡尔平勋爵性侵。节目播出后,麦卡尔平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诉诸法律。最终,男子承认是认错了人。一时间,舆论哗然,BBC这种不计后果的失实报道被评论为“极端有失道德水准”。
“遣散费”改为最高15万英镑
由于接连发生两起丑闻,BBC前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引咎辞职。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仅任BBC总裁45天的乔治,在“主动离开”的情况下却获得45万英镑(约合425万元人民币)的“遣散费”,金额高达原合同中的两倍,一时间,舆论的矛头再次指向BBC。
对于这笔数额庞大的遣散费,BBC内部也说法不一。彭定康解释:“给乔治45万英镑是希望避免没完没了的商谈,让他尽快离开。”而这个决定是与BBC信托会成员“共同仔细研究”讨论的结果。但英国《泰晤士报》披露,很多BBC信托会的成员仅在乔治宣布辞职的几分钟前才接到关于薪金的咨询电话。
面对愈演愈烈的风波,《每日电讯报》称,BBC新任总裁事托尼·霍尔新上任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遣散费的上限定在了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0万元)。BBC发言人也表示:“鉴于霍尔的承诺,在所有情况下,BBC的遣散费都不会再高于15万英镑,这个数字在未来也不会进一步增加。”
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有人能抵住诱惑,不被收买。前BBC《乡村档案》节目主持人米里亚姆·莱利就曾拒绝老东家“五位数”的“奖金”。 她说:“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BBC作为公共广播机构,以诚实、坚持真理和言论自由闻名,他们不应该阻止人们说真话。”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爆料,在过去8年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共花费了2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亿8000万元)的高额“封口费”,先后与539名工作人员签署保密协议,以求他们在走人后能对BBC内部的丑闻“闭上嘴巴”。
去年年底,已故BBC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曝出性丑闻。随后,BBC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丑闻层出不穷,媒体公信力大受影响。德国《世界报》甚至将之称为“英国耻辱的代名词”。
离开BBC如同“中大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信息自由法》的要求下解禁的部分档案显示,过去8年里,英国广播电台(BBC)共花费了2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亿8000万元)的遣散费,先后与539名工作人员签署保密协议,阻止暴力或性骚扰的知情人说出真相。这笔大规模的支出导致BBC面临指控。目前,该事件正在调查之中,英国审计署预计将在7月公布调查报告。
BBC的高层成了这笔巨额支出的最大受益人,因为他们知道的“秘密”最多。外界将离开BBC形容为“中大奖”,77名经理级别的工作人员分别收到了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4万元)的遣散费,还有14人拿了30万英镑才走人。前BBC营销总监莎伦·贝利更是在离开时,获得了近40万英镑。这还不算最多的,2005年,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得到的保密费用分别是50万英镑和52.5万英镑(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英国《旗帜晚报》认为,最终的“封口成本”可能更高,因为这些数字还不包括BBC的法律咨询费以及雇员的其他福利,如医疗保险、辅导和培训等。报道还透露,BBC有史以来支付的最大一笔遣散费,是在2009年花费了54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400万元)才与95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这一笔笔巨额资金又是从何而来?BBC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用户的节目接收费,由于其占据着英国电视界绝对霸主地位,每年这方面的收入就高达几十亿英镑。因此,外界指责BBC是在拿纳税人的钱掩盖自己的丑闻。英国议会下院政府账目委员会成员理查德·培根说:“长期以来,BBC对纳税人的钱一直花得太快,管得太松。”他的同事斯蒂芬·巴克利也失望地表示:“这些款项的存在与BBC的基本价值观相悖,同时辜负了受众的信任。”
目前,BBC已经承认,公司如此大方的原因之一,是希望曾经的雇员能“安静”地离开。在几乎所有被称作“妥协协议”的文件中,都含有保密条款。但对于这笔饱受争议的支出,BBC也辩称,自己是“有口难言”。BBC信托会的董事会主席彭定康勋爵表示,调查结果会证明公司是多么为难。
BBC发言人则将协议辩护为离职时的正常程序,“签署和解协议是《雇佣法》中的标准作法,其目的是保护双方的权益。BBC始终坚持认为,在签署协议前,个人有权采取独立的法律行为,而员工按照合同规定领取遣散费,短期成本虽然很高,但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有效的节约。”
“BBC,英国的耻辱的代名词”
BBC一笔又一笔的支巨额“遣散费”,与内部层出不穷的丑闻有直接关系。
2012年11月14日,德国《世界报》曾发表一篇名为《BBC,英国耻辱的代名词》的文章。文中犀利地写道:“BBC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丑闻,看起来就像跌宕起伏的恐怖片,可能将会伤及‘BBC帝国’的中枢神经。这个曾经的英国国宝,现在看来却是垃圾一堆。”
去年10月,在前BBC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去世一年后,被曝出性侵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以及利用职务之便骚扰女员工的“超级丑闻”。作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萨维尔曾被女王授予“爵士”头衔,丑闻发生后,萨维尔不仅光环退却,还连累了自己的东家。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早在2011年12月,BBC的《新闻之夜》就曾制作了一期有关萨维尔恋童癖的节目,但最后并未播出。这使得BBC面临纵容包庇恶行的指责,并由此牵连出其内部的“性侵文化”。
有受害人表示,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里,BBC内部性侵成风,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都牵涉其中。英国《经济学人》指出,是“自身毒素”让BBC丑闻迭出。时任BBC总裁的乔治·恩特威斯尔也承认,正是公司的“文化氛围”,才能使性侵等丑闻得以存在,并几十年都不被追究。
就在萨维尔的丑闻曝出后一个月,《新闻之夜》节目又发生播放不实新闻的事故。一名男子在节目中称,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一家儿童福利院中被保守党议员麦卡尔平勋爵性侵。节目播出后,麦卡尔平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诉诸法律。最终,男子承认是认错了人。一时间,舆论哗然,BBC这种不计后果的失实报道被评论为“极端有失道德水准”。
“遣散费”改为最高15万英镑
由于接连发生两起丑闻,BBC前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引咎辞职。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仅任BBC总裁45天的乔治,在“主动离开”的情况下却获得45万英镑(约合425万元人民币)的“遣散费”,金额高达原合同中的两倍,一时间,舆论的矛头再次指向BBC。
对于这笔数额庞大的遣散费,BBC内部也说法不一。彭定康解释:“给乔治45万英镑是希望避免没完没了的商谈,让他尽快离开。”而这个决定是与BBC信托会成员“共同仔细研究”讨论的结果。但英国《泰晤士报》披露,很多BBC信托会的成员仅在乔治宣布辞职的几分钟前才接到关于薪金的咨询电话。
面对愈演愈烈的风波,《每日电讯报》称,BBC新任总裁事托尼·霍尔新上任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遣散费的上限定在了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0万元)。BBC发言人也表示:“鉴于霍尔的承诺,在所有情况下,BBC的遣散费都不会再高于15万英镑,这个数字在未来也不会进一步增加。”
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有人能抵住诱惑,不被收买。前BBC《乡村档案》节目主持人米里亚姆·莱利就曾拒绝老东家“五位数”的“奖金”。 她说:“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BBC作为公共广播机构,以诚实、坚持真理和言论自由闻名,他们不应该阻止人们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