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高层欠规划 岛内媒体不满

台湾“国防自主”前景难测

○本报特约撰稿 田剑威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26日   19 版)

    “雄风”-3导弹系台湾自行研制,但实战性能存疑。

    岛内媒体指出,台湾当局倡导的所谓“国防自主”,不仅涉及武器装备来源问题,形成符合现实的战略指导思想同等重要。

    进入2013年,台湾“国防部”大员继续前往美国“串门”,为寻求“真正符合需要的美制武器”努力。耐人寻味的是,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举办的联合研讨会上,台湾“国防部副部长”杨念祖表态称:“台湾对新一代战机的评估有更长远的眼光,考虑未来10余年的需求,而不是眼前的需求,我们不能进行不必要的投资。”

    这番表述被美国军工界解读为:台湾不想继续向其求购F-16战斗机。台媒则分析称,台湾对外军购渠道有限,实在没辄才会对美国说“不”。杨念祖这番话,是否反映出岛内军政高层在指导战略层面有了新想法?进一步讲,岛内军工业可否给当局提供足够的底气?

    自制武器常遭冷落

    有分析称,杨念祖在美强调“要买符合未来防卫需要的机型”,美方的第一反应是“台湾对F-16C/D没兴趣”——或者说,如果美国再不尽快放行售台F-16C/D,以后也没法卖了。

    事实上,2011年9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台湾空军军力报告”中,就暗指台湾购买常规起降的F-16是“不太正确的”,原因无非是,岛内空军基地的跑道与机库很容易在开战后的第一时间遭到破坏,台军更需要的是能垂直/短距起降的下一代战机,如美制F-35B。

    海峡两岸的军力对比,不光体现在武器数量和质量上,台湾的防务政策也是风向标。曾任台湾“中科院院长”的沈方梓中将曾在“立法院”表示:“我们的原则是外购得到就购买,外购不到就研发,台湾的防务预算不能无限制扩充,必须讲求成本效益。”

    然而,沈方梓只是一厢情愿,台湾的建军规划始终在武器外购与自行开发之间摇摆,每当“中科院”的研发工作有突破,华盛顿往往会批准同类型武器售台。例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于1992年竞选连任期间,宣布售台F-16A/B战机,紧接着又有“爱国者”地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等,让“中科院”自制武器销路不振:有了F-16,台湾自制的IDF战机便从250架减产为130架,有了“爱国者”,自制“天弓”-2导弹的订货量便从9套减为6套,台军采购美制“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也迫使“中科院”研制的“天剑”-1导弹减产。

    官方话语暧昧不明

    “国防自主”的提法在台湾并不新鲜,作为其关键部分的主战装备自给,执政当局至今拿不出特别亮眼的成绩。此前,“立法院”曾指示“国防部”撰写题为《检讨国军近二十年国防科技研发成果及台湾与邻近国家国防工业自主成效比较》的专题报告,成稿中虽堆砌了不少诸如“联合资电作战”、“联合防空作战”、“联合截击作战”、“联合国土防卫作战”、“创新/不对称战力”、“积累技术能量”等专业名词,还是被指为内容空洞、宣传味道浓。

    这份官方文件的暧昧不明令岛内军事观察家不满。有人指出,“能而示之不能”并不适用于台湾;公开更多有关具体装备和作战部署的信息,不仅有助于“吓阻”假想敌,对推动海峡两岸的军事互信也不无裨益。在这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大陆军事现代化的评估可资参考。

    此外,台湾“国防法”第二十二条中包含落实“国防自主”的内容。问题在于,即便是台湾自行研制的装备,也大量采用外国零配件,在岛内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即便与自身的半导体产业相比,台湾军工业的成绩也只能用不值一提来形容。

    再退一步讲,台军向国外采购大批武器,亦可藉此引进西方先进制造经验和后勤保障技术,而在现实中,并无迹象显示台军从这样的角度动过脑筋。拿“幻影”2000及F-16A/B战机来说,就这部分攸关“空防”的关键战斗力,台湾从未获得维修保障的关键技术及软件更新许可,通过“逆向工程”获得自主研发能力更是谈不上。否则,“幻影”就不会出现因妥善率低下而被大面积封存的窘况,F-16的升级工作也不必总是看美国的脸色了。

    展示的目的在于威慑

    台湾《亚太防务》杂志载文指出,因全球性金融危机,当代军事技术呈现的趋势之一,即“平台”与“系统”分开。由于军舰与飞机等平台的价格不断攀升,为了效益,它们的服役时间只会越来越长;同时,平台服役期间内,必须对其搭载的航电、武器等不断修改升级,才能有效应对威胁。反观台军近20年来打造所谓“关键战力”的种种举措,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新式武器上,但由于政治程序繁冗,辗转数年终于获得武器时,原先设想的作战环境已然改变。因此,台湾军方首先需要考虑:未来战场究竟会是什么模样?

    该文以反思的语气评述称,美国把“二炮、天军、网军”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对称武器。中国大陆在拥有这些先进军备后,会寻求继续向上突破,让能力精进的同时,也不阻止相关资讯在西方流传,这可以被视为“攻心为上”思想在21世纪的灵活运用。

    所以,台湾审视自身的“国防”能力时,不仅要积极展示硬件,还应注意,这样的展示是否足以恫吓对手?《亚太防务》认为,以后一点为衡量基准,台军的许多现役装备恐怕是不合格的。以号称“航母杀手”的“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例,即便台湾海军规划中的“迅海”隐身导弹艇能在空中掩护下出击,且作为目标的中国大陆航母“接近至300公里内”,台军水兵仍得抱持杀身成仁的信念发动突击,同时确保后方雷达站提供“敌”舰艇编队位置,否则,以这款导弹短短140公里的射程,结局多半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分享到:

 

台湾“国防自主”前景难测
美国女兵“崛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