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长近日讽刺英国首相:
卡梅伦当年很“呆”很“娘们儿”
○本报记者 蒋肖斌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19日
44
版)
|
卡梅伦和约翰逊共同的母校牛津大学,在这里,他们一个刻苦读书,十足好学生;一个旷课好玩,积极投身校园政治。 |
|
英国首相卡梅伦(左)最近被伦敦市长(约翰逊)说成是上大学时“女孩儿气十足的书呆子”。 |
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曾同窗多年的校友们又要挥手作别、各奔前程了。同样的一幕,也曾发生在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伦敦市长约翰逊身上。
他们都曾在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念书,是地道的校友。1966年出生的卡梅伦,那会儿还是1964年出生的约翰逊的学弟;而现在,他反倒成了约翰逊的“领导”。
但素以口无遮拦而闻名的约翰逊,显然还没收敛昔日学长的派头。近日,他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爆料,卡梅伦当年在大学里是个“书呆子”,“特娘们儿”。
约翰逊:卡梅伦是“特娘们儿的书呆子”
最近,约翰逊在接受伦敦《标准晚报》采访时,把学弟卡梅伦定位为一个“特娘们儿的书呆子”,称其简直“浪费了大学时光”。虽然用功读书并非坏事,但约翰逊的潜台词估计是:卡梅伦脑子不灵,只会死念书。
不可否认,相对于约翰逊的“无厘头”路线,卡梅伦的确属于稳扎稳打的乖学生。据《每日邮报》报道,从牛津大学毕业时,好学生卡梅伦拿到了“一等”学位,相当于中国的“优秀”;而约翰逊只拿到“二等”学位,相当于“良好”。不过,约翰逊也有可以得意的地方,他说自己当时拿到了奖学金,而卡梅伦没有。
忆及过去的同窗岁月,约翰逊曾叹道:“卡梅伦总飞得比我高,这是我一生难以承受的硬伤。”不过,这也只能怪他自己,因为在大学期间,约翰逊经常吊儿郎当,没写的作业、没交的论文俯拾皆是,导师为此十分恼怒,只差没挥舞佩剑“追杀”他了。但他其实并不懒惰,只是把精力都花在了其他事情上,比如竞选牛津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以及在牛津找一位完美的妻子——这些,他最终都实现了。
卡梅伦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学生,小从到大“励志”地完成了“一个差生的逆袭”:小学时成绩倒数第一、中学因吸食大麻而险被开除,到大学居然成了优等生。上大学时,卡梅伦低调而刻苦地学习,刻意避开学校里的社团或政治活动,和热衷政治、在校园里异常活跃的约翰逊截然相反。
可谁曾想到,低调的学弟如今反倒当上了首相,成了高调学长的“领导”。学长因此说点“酸葡萄”话,小小地讽刺一下学弟,也就不难理解了。
公子哥聚众胡闹的布灵顿俱乐部
卡梅伦和约翰逊都出身英国的贵族家庭,在牛津大学双双加入了一个成员都是名门之后的学生团体“布灵顿俱乐部”,约翰逊还曾任该著名社团的主席。
俱乐部里汇集着一众“高富帅”,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十分荒唐,丝毫没有名门世家的优雅风范。成员需每年缴纳高达1万英镑的会费,主要用来购买香槟和作为喝多了之后搞破坏的赔偿金。至于俱乐部的活动,那是相当简单:穿着一身价值3000英镑的定制礼服,然后喝酒、喝酒、再喝酒。
在《每日邮报》2009年7月的报道中,一张1987届布灵顿俱乐部成员的合影被曝光,卡梅伦和约翰逊均在其中。据悉,照片上的10位公子哥,一拍完照就在牛津的街道上横冲直撞,还用花盆砸碎了一家餐厅的窗玻璃,不料触发报警器,招来了警察和警犬,致使10人中的6人被捕。
据《卫报》报道,现在英国政府的高官,有不少都曾是该俱乐部的成员,除卡梅伦和约翰逊外,“英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也在其列。
不过这些胡闹的公子哥在毕业后,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想撇清自己与布灵顿俱乐部的关系。照片曝光后,形象一贯良好、亲民的卡梅伦十分尴尬,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那不是真正的戴维·卡梅伦,那是我们年轻时候做的事,我现在很后悔、很羞愧。”
保守党内,“哥俩”到底好不好?
同窗数载,同在一个社团,现在又同为保守党的核心人物,卡梅伦和约翰逊的关系可谓非同一般。同时,在分别步入政坛后,两人之间又维持着“既友好、又竞争”的微妙关系。
据路透社报道,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约翰逊一时风光无限。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如果他当时成为保守党党魁,该党的支持率将会上升。甚至还有人认为,他将取代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
党魁与首相之争,让两个牛津校友互起猜忌。据《独立报》报道,因为“窃听门”而沉寂已久的前《世界新闻报》编辑、卡梅伦的前媒体主管安迪·库尔森,最近声称,鲍里斯·约翰逊希望接替卡梅伦的首相位置:“当鲍里斯让我告诉戴维,他十分想成为伦敦市长,戴维回答说,如果他赢了市长大选,下一步就会想要我的首相位子。”
此言引起不小的纷争,约翰逊通过BBC澄清,自己将永远支持卡梅伦,对保守党赢得下次竞选,越来越有信心。不过,当被问到自己是否希望成为首相时,他巧妙答道:“当球从混乱中慢慢滚向你时,当然这不会发生,不过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2009年,英国第4频道(Channel 4)曾播出一部纪录片《当鲍里斯遇上戴维》。片中的牛津本科生卡梅伦学习刻苦、待人友善,约翰逊则是颐指气使的“大哥”。两人在洗衣房相遇,约翰逊问卡梅伦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卡梅伦不露声色地说:“保守党总部。”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也许,这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总归是没错的!
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曾同窗多年的校友们又要挥手作别、各奔前程了。同样的一幕,也曾发生在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伦敦市长约翰逊身上。
他们都曾在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念书,是地道的校友。1966年出生的卡梅伦,那会儿还是1964年出生的约翰逊的学弟;而现在,他反倒成了约翰逊的“领导”。
但素以口无遮拦而闻名的约翰逊,显然还没收敛昔日学长的派头。近日,他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爆料,卡梅伦当年在大学里是个“书呆子”,“特娘们儿”。
约翰逊:卡梅伦是“特娘们儿的书呆子”
最近,约翰逊在接受伦敦《标准晚报》采访时,把学弟卡梅伦定位为一个“特娘们儿的书呆子”,称其简直“浪费了大学时光”。虽然用功读书并非坏事,但约翰逊的潜台词估计是:卡梅伦脑子不灵,只会死念书。
不可否认,相对于约翰逊的“无厘头”路线,卡梅伦的确属于稳扎稳打的乖学生。据《每日邮报》报道,从牛津大学毕业时,好学生卡梅伦拿到了“一等”学位,相当于中国的“优秀”;而约翰逊只拿到“二等”学位,相当于“良好”。不过,约翰逊也有可以得意的地方,他说自己当时拿到了奖学金,而卡梅伦没有。
忆及过去的同窗岁月,约翰逊曾叹道:“卡梅伦总飞得比我高,这是我一生难以承受的硬伤。”不过,这也只能怪他自己,因为在大学期间,约翰逊经常吊儿郎当,没写的作业、没交的论文俯拾皆是,导师为此十分恼怒,只差没挥舞佩剑“追杀”他了。但他其实并不懒惰,只是把精力都花在了其他事情上,比如竞选牛津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以及在牛津找一位完美的妻子——这些,他最终都实现了。
卡梅伦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学生,小从到大“励志”地完成了“一个差生的逆袭”:小学时成绩倒数第一、中学因吸食大麻而险被开除,到大学居然成了优等生。上大学时,卡梅伦低调而刻苦地学习,刻意避开学校里的社团或政治活动,和热衷政治、在校园里异常活跃的约翰逊截然相反。
可谁曾想到,低调的学弟如今反倒当上了首相,成了高调学长的“领导”。学长因此说点“酸葡萄”话,小小地讽刺一下学弟,也就不难理解了。
公子哥聚众胡闹的布灵顿俱乐部
卡梅伦和约翰逊都出身英国的贵族家庭,在牛津大学双双加入了一个成员都是名门之后的学生团体“布灵顿俱乐部”,约翰逊还曾任该著名社团的主席。
俱乐部里汇集着一众“高富帅”,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十分荒唐,丝毫没有名门世家的优雅风范。成员需每年缴纳高达1万英镑的会费,主要用来购买香槟和作为喝多了之后搞破坏的赔偿金。至于俱乐部的活动,那是相当简单:穿着一身价值3000英镑的定制礼服,然后喝酒、喝酒、再喝酒。
在《每日邮报》2009年7月的报道中,一张1987届布灵顿俱乐部成员的合影被曝光,卡梅伦和约翰逊均在其中。据悉,照片上的10位公子哥,一拍完照就在牛津的街道上横冲直撞,还用花盆砸碎了一家餐厅的窗玻璃,不料触发报警器,招来了警察和警犬,致使10人中的6人被捕。
据《卫报》报道,现在英国政府的高官,有不少都曾是该俱乐部的成员,除卡梅伦和约翰逊外,“英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也在其列。
不过这些胡闹的公子哥在毕业后,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想撇清自己与布灵顿俱乐部的关系。照片曝光后,形象一贯良好、亲民的卡梅伦十分尴尬,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那不是真正的戴维·卡梅伦,那是我们年轻时候做的事,我现在很后悔、很羞愧。”
保守党内,“哥俩”到底好不好?
同窗数载,同在一个社团,现在又同为保守党的核心人物,卡梅伦和约翰逊的关系可谓非同一般。同时,在分别步入政坛后,两人之间又维持着“既友好、又竞争”的微妙关系。
据路透社报道,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约翰逊一时风光无限。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如果他当时成为保守党党魁,该党的支持率将会上升。甚至还有人认为,他将取代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
党魁与首相之争,让两个牛津校友互起猜忌。据《独立报》报道,因为“窃听门”而沉寂已久的前《世界新闻报》编辑、卡梅伦的前媒体主管安迪·库尔森,最近声称,鲍里斯·约翰逊希望接替卡梅伦的首相位置:“当鲍里斯让我告诉戴维,他十分想成为伦敦市长,戴维回答说,如果他赢了市长大选,下一步就会想要我的首相位子。”
此言引起不小的纷争,约翰逊通过BBC澄清,自己将永远支持卡梅伦,对保守党赢得下次竞选,越来越有信心。不过,当被问到自己是否希望成为首相时,他巧妙答道:“当球从混乱中慢慢滚向你时,当然这不会发生,不过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2009年,英国第4频道(Channel 4)曾播出一部纪录片《当鲍里斯遇上戴维》。片中的牛津本科生卡梅伦学习刻苦、待人友善,约翰逊则是颐指气使的“大哥”。两人在洗衣房相遇,约翰逊问卡梅伦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卡梅伦不露声色地说:“保守党总部。”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也许,这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总归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