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袭击发生前就找出问题所在
纽约的安全在女特工手里?
编译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05日
16
版)
|
克里斯蒂在办公室中 |
|
危险应对小组的办公桌上满是防弹衣和帆布背包 |
|
克里斯蒂召集手下开会 |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危险应对小组”组长、50岁出头的特工督察克里斯蒂·寇蒂斯,每年要分析数千条线索,从中发现不法分子蠢蠢欲动的蛛丝马迹,将各种恐怖袭击扼杀在萌芽状态,以确保纽约市的安全。
日前,美国《新闻周刊》对克里斯蒂及其领导下的危险应对小组进行了详细披露。
“我们是恐怖袭击的急诊室”
即便睡觉时,克里斯蒂·寇蒂斯也在担心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圣路易斯有人报告说两名男子正开着卡车、带着炸药杀奔纽约;还有一名男子被发现在林肯隧道(连接新泽西州与曼哈顿)中游荡,并扬言要发动袭击……
这天,克里斯蒂刚从健身房出来,她的黑莓手机就响了:那两名开着卡车的男子已带着炸弹动身了……她马上赶回位于曼哈顿的公寓,穿上蓝色裤子、白色衬衣和夹克,系上皮带,把“格洛克”手枪插入枪套,一条腿跨过她的“伟士牌”轻便摩托车座椅,然后戴上头盔,进入了她在纽约城扮演的角色。
克里斯蒂现年50岁出头,是特工督察。她领导的危险应对小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设在纽约的办事处,同时也是FBI的反恐分支机构。这个办事处虽然是FBI在全美56个办事处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却少为人知。
特工丹·甘西透露,克里斯蒂是在2009年接管小组的。此前,这个小组在处理与恐怖主义相关的案件时,“只是被动地作出反应,而非想办法去阻止恐怖事件的发生”。克里斯蒂接手后,小组已发展成为“恐怖主义的控制塔”了。
克里斯蒂的手下多是30多岁的男性,他们给她起外号叫“母熊”,她则称呼下属为“愣头青”。
危险应对小组的办公室位于曼哈顿市中心,里面有约100张办公桌,齐胸高的隔板将它们一一隔开。桌上满是防弹衣和帆布背包,还有家庭照。办公地点的一楼是联合行动中心,每到新年夜、美网公开赛开幕日、联合国大会等特殊日子,特工们就会坐在这里的电脑屏幕前,对一些场所进行监控。
在克里斯蒂办公室的旁边是危险评估中心,这里全天候都有特工接听电话,并把可疑线索记录下来。
克里斯蒂如此评价自己的小组:“我们是恐怖袭击的急诊室,所有行动都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要在袭击发生前就找出问题所在。”
每年要处理数以千计的线索
危险应对小组乃至整个FBI特别担心庆典及活动上发生恐怖袭击,比如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夜活动和波士顿马拉松赛期间发生的恐怖袭击。
今年4月15日下午2时50分,坐在办公室里的克里斯蒂收到一封来自一位FBI同事的电子邮件。这名同事指出,“可能会有爆炸事件发生”。几乎与此同时,克里斯蒂在电视上看到了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后的混乱现场。
波士顿距离曼哈顿只有320公里,自己领导的小组事先竟对爆炸案没有丝毫察觉,克里斯蒂让手下追踪波士顿警方发布的每条消息,并逐条分析,以便查证类似爆炸案会不会在纽约发生。
不久,克里斯蒂被FBI高层召去开会。会上她了解到,警方在爆炸现场发现了一个写有“贝蒂·史密斯”字样的钱包,警方怀疑这个钱包和爆炸案有关系。另外,克里斯蒂被告知,波士顿爆炸案或有可能与纽约有联系。她则表示,如果经查证发现确有联系,“我们会立即向波士顿警方通报”。
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出恐怖分子,FBI和危险应对小组再拿手不过了。克里斯蒂透露,他们对一年一度的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夜的庆祝活动格外关注,活动期间,如果有人插队,将被认定有发动恐怖袭击的企图。“一旦发现这种人,小组就会产生疑问:这个插队的家伙是否有前科?他的世界观是什么样子?我们必须保卫美国,坚决同图谋在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家伙作斗争。”克里斯蒂说。
每年,危险应对小组都要处理数以千计的线索。工作量虽大,但他们仍谨慎对待每一条线索,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一旦发现某条线索与恐怖袭击有联系,他们会马上上报。
能从毫无关联的信息中找出内在联系
克里斯蒂是FBI的明星探员,能在人才济济的FBI里成为明星,得益于她能从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信息中找出内在联系的能力。此外,她还多次表示,自己和小组的行动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009年,克里斯蒂被派到危险应对小组,临行前,上级让她“尽管放手去干”。被授权之后,克里斯蒂向前美军驻阿富汗司令官斯坦利·麦克利斯特尔取经,运用他的“聚变”理论——即把手下搜集的各种信息与来自其他方面的情报进行联系、对比,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当时FBI正需要各家机构通力合作,以确保纽约的安全。基于此,克里斯蒂决定,让FBI下属的联合反恐任务小组向她的小组通报恐怖袭击信息。她表示,“我们这里是分流中心,所有信息都得先汇集到这里来。”后来她还向涉及这一工作的别的执法单位的特工表示,他们是在为她和FBI工作。
“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打击恐怖活动,单独行动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事先我就明确地对他们说:费用由我们出,行动也由我们来布置。”克里斯蒂对《新闻周刊》表示,“这样一说,大家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了。”
除了在本小组的管理上颇具能力外,克里斯蒂还善于同联合反恐任务小组相关的其他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比如纽约市警局和美国国土安全部。
32岁的女下属克里斯汀·吉布尼曾是一名售货员,在她心中,克里斯蒂就像一位称职的妈妈一样,“不管你做什么,她都会表现出极大兴趣并鼓励道,‘不错,孩子,加油!’这样的话语非常鼓舞人心,让我们更加认真工作。”
吉布尼仍记得,她来到危险应对小组工作的第一天穿高跟鞋,被克里斯蒂提醒“以后不要穿高跟鞋上班”,“你是FBI探员,就应像电影里的探员那样(着装)。”
在破获一起强奸案时展露出探员潜质
克里斯蒂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布伦特里市,小时候的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做探员的潜质。15岁那年,父母带她参观华盛顿的FBI大楼,她突然开窍,觉得找到了人生方向,“我可以拿枪抓坏人了,我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
但在大学毕业之初,克里斯蒂并没有加入FBI,她先是进入康奈尔大学和塔夫茨大学,担任体育老师和女篮助理教练。后来,她来到西点军校教书,接下来又在纽约一所公立学校里教了5年书。
1990年感恩节,克里斯蒂在翻看《纽约时报》时发现了一则FBI招聘探员的广告。这则广告打动了她。不久之后,她进入FBI工作,并在破获一起强奸案的过程中展露出天生是探员的潜质。
那是1993年的一天晚上,克里斯蒂被隔壁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那是一阵低低的呻吟声,乍听像是做爱的声音,但再一听,却给人很悲惨的感觉,似是有人在哭泣。把耳朵贴在墙上听了一会之后,克里斯蒂抓起枪闯进隔壁公寓,“听到了有生以来最可怕的尖叫声……那个强奸犯把她(隔壁住的一名女子)绑了起来,一晚上都在强奸她,还割了她的喉咙。”
摧残那名女子的,是一个身高近1.9米的黑人男子。见有人进来,他“嗖”地一下跳到克里斯蒂的面前。那一刻,她的“心脏似乎停止了跳动”。
见来者是一名荷枪实弹的探员,黑人男子慌忙转身,从后门溜走了。克里斯蒂朝他开了一枪,但没打中。眼见追击无望,克里斯蒂忙召来救护车,把受伤的邻居送入医院。一周后,那名黑人男子被捕。这件事让克里斯蒂意识到,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工作状态”。
“别总是跟个娘们儿似的,爷们点儿!”
每天一大早赶到办公室时,克里斯蒂已知道头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手里的对讲机可与纽约市警局特别行动小组通话,对方提供的信息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坐定后,克里斯蒂会登陆数据库,从中寻找更多细节和线索:一名男子扬言要持锤子闯进纽约市一家书店;图书馆前有个没人要的公文包;一个貌似精神有问题的男子要跳桥。如果精神没问题,那么他站在桥上是不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以便让同伙从车里扔炸弹?
此类问题让她不敢掉以轻心,哪怕其中有些是谣言,危险应对小组也须作出反应。在数据库中浏览一阵之后,克里斯蒂站起身来,朝办公室门外看了看。她的办公室里物品不多,但散乱地放着:角落里是两根警棍和两副有些磨损的防暴盾牌、几把长杆锤。书架上是成堆文件和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写有“致黑猩猩”的字样,“黑猩猩”是她在华盛顿当警察时的绰号。
FBI向来是男性主导的“舞台”,这是有“历史原因”:40多年前,由于局长埃德加·胡佛认为女性不适合当特工,所以女性一般都是在FBI的后勤部门任职。直到1972年胡佛去世,FBI才出现第一批女特工。但如今女特工在FBI中所占的比例仍较少:1.4万名FBI特工中,只有2600名女性,约占18%多一点。
对于FBI内部“重男轻女”的现象,克里斯蒂没有评论太多,她只是表示,没有多少人愿意当特工,至于女特工就更少了。“特工不是一项工作,尤其对于想要过完整的家庭生活的人来说。”
日常工作中,克里斯蒂经常对女下属说:“别总是跟个娘们儿似的,爷们点儿!”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危险应对小组”组长、50岁出头的特工督察克里斯蒂·寇蒂斯,每年要分析数千条线索,从中发现不法分子蠢蠢欲动的蛛丝马迹,将各种恐怖袭击扼杀在萌芽状态,以确保纽约市的安全。
日前,美国《新闻周刊》对克里斯蒂及其领导下的危险应对小组进行了详细披露。
“我们是恐怖袭击的急诊室”
即便睡觉时,克里斯蒂·寇蒂斯也在担心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圣路易斯有人报告说两名男子正开着卡车、带着炸药杀奔纽约;还有一名男子被发现在林肯隧道(连接新泽西州与曼哈顿)中游荡,并扬言要发动袭击……
这天,克里斯蒂刚从健身房出来,她的黑莓手机就响了:那两名开着卡车的男子已带着炸弹动身了……她马上赶回位于曼哈顿的公寓,穿上蓝色裤子、白色衬衣和夹克,系上皮带,把“格洛克”手枪插入枪套,一条腿跨过她的“伟士牌”轻便摩托车座椅,然后戴上头盔,进入了她在纽约城扮演的角色。
克里斯蒂现年50岁出头,是特工督察。她领导的危险应对小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设在纽约的办事处,同时也是FBI的反恐分支机构。这个办事处虽然是FBI在全美56个办事处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却少为人知。
特工丹·甘西透露,克里斯蒂是在2009年接管小组的。此前,这个小组在处理与恐怖主义相关的案件时,“只是被动地作出反应,而非想办法去阻止恐怖事件的发生”。克里斯蒂接手后,小组已发展成为“恐怖主义的控制塔”了。
克里斯蒂的手下多是30多岁的男性,他们给她起外号叫“母熊”,她则称呼下属为“愣头青”。
危险应对小组的办公室位于曼哈顿市中心,里面有约100张办公桌,齐胸高的隔板将它们一一隔开。桌上满是防弹衣和帆布背包,还有家庭照。办公地点的一楼是联合行动中心,每到新年夜、美网公开赛开幕日、联合国大会等特殊日子,特工们就会坐在这里的电脑屏幕前,对一些场所进行监控。
在克里斯蒂办公室的旁边是危险评估中心,这里全天候都有特工接听电话,并把可疑线索记录下来。
克里斯蒂如此评价自己的小组:“我们是恐怖袭击的急诊室,所有行动都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要在袭击发生前就找出问题所在。”
每年要处理数以千计的线索
危险应对小组乃至整个FBI特别担心庆典及活动上发生恐怖袭击,比如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夜活动和波士顿马拉松赛期间发生的恐怖袭击。
今年4月15日下午2时50分,坐在办公室里的克里斯蒂收到一封来自一位FBI同事的电子邮件。这名同事指出,“可能会有爆炸事件发生”。几乎与此同时,克里斯蒂在电视上看到了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后的混乱现场。
波士顿距离曼哈顿只有320公里,自己领导的小组事先竟对爆炸案没有丝毫察觉,克里斯蒂让手下追踪波士顿警方发布的每条消息,并逐条分析,以便查证类似爆炸案会不会在纽约发生。
不久,克里斯蒂被FBI高层召去开会。会上她了解到,警方在爆炸现场发现了一个写有“贝蒂·史密斯”字样的钱包,警方怀疑这个钱包和爆炸案有关系。另外,克里斯蒂被告知,波士顿爆炸案或有可能与纽约有联系。她则表示,如果经查证发现确有联系,“我们会立即向波士顿警方通报”。
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出恐怖分子,FBI和危险应对小组再拿手不过了。克里斯蒂透露,他们对一年一度的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夜的庆祝活动格外关注,活动期间,如果有人插队,将被认定有发动恐怖袭击的企图。“一旦发现这种人,小组就会产生疑问:这个插队的家伙是否有前科?他的世界观是什么样子?我们必须保卫美国,坚决同图谋在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家伙作斗争。”克里斯蒂说。
每年,危险应对小组都要处理数以千计的线索。工作量虽大,但他们仍谨慎对待每一条线索,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一旦发现某条线索与恐怖袭击有联系,他们会马上上报。
能从毫无关联的信息中找出内在联系
克里斯蒂是FBI的明星探员,能在人才济济的FBI里成为明星,得益于她能从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信息中找出内在联系的能力。此外,她还多次表示,自己和小组的行动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009年,克里斯蒂被派到危险应对小组,临行前,上级让她“尽管放手去干”。被授权之后,克里斯蒂向前美军驻阿富汗司令官斯坦利·麦克利斯特尔取经,运用他的“聚变”理论——即把手下搜集的各种信息与来自其他方面的情报进行联系、对比,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当时FBI正需要各家机构通力合作,以确保纽约的安全。基于此,克里斯蒂决定,让FBI下属的联合反恐任务小组向她的小组通报恐怖袭击信息。她表示,“我们这里是分流中心,所有信息都得先汇集到这里来。”后来她还向涉及这一工作的别的执法单位的特工表示,他们是在为她和FBI工作。
“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打击恐怖活动,单独行动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事先我就明确地对他们说:费用由我们出,行动也由我们来布置。”克里斯蒂对《新闻周刊》表示,“这样一说,大家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了。”
除了在本小组的管理上颇具能力外,克里斯蒂还善于同联合反恐任务小组相关的其他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比如纽约市警局和美国国土安全部。
32岁的女下属克里斯汀·吉布尼曾是一名售货员,在她心中,克里斯蒂就像一位称职的妈妈一样,“不管你做什么,她都会表现出极大兴趣并鼓励道,‘不错,孩子,加油!’这样的话语非常鼓舞人心,让我们更加认真工作。”
吉布尼仍记得,她来到危险应对小组工作的第一天穿高跟鞋,被克里斯蒂提醒“以后不要穿高跟鞋上班”,“你是FBI探员,就应像电影里的探员那样(着装)。”
在破获一起强奸案时展露出探员潜质
克里斯蒂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布伦特里市,小时候的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做探员的潜质。15岁那年,父母带她参观华盛顿的FBI大楼,她突然开窍,觉得找到了人生方向,“我可以拿枪抓坏人了,我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
但在大学毕业之初,克里斯蒂并没有加入FBI,她先是进入康奈尔大学和塔夫茨大学,担任体育老师和女篮助理教练。后来,她来到西点军校教书,接下来又在纽约一所公立学校里教了5年书。
1990年感恩节,克里斯蒂在翻看《纽约时报》时发现了一则FBI招聘探员的广告。这则广告打动了她。不久之后,她进入FBI工作,并在破获一起强奸案的过程中展露出天生是探员的潜质。
那是1993年的一天晚上,克里斯蒂被隔壁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那是一阵低低的呻吟声,乍听像是做爱的声音,但再一听,却给人很悲惨的感觉,似是有人在哭泣。把耳朵贴在墙上听了一会之后,克里斯蒂抓起枪闯进隔壁公寓,“听到了有生以来最可怕的尖叫声……那个强奸犯把她(隔壁住的一名女子)绑了起来,一晚上都在强奸她,还割了她的喉咙。”
摧残那名女子的,是一个身高近1.9米的黑人男子。见有人进来,他“嗖”地一下跳到克里斯蒂的面前。那一刻,她的“心脏似乎停止了跳动”。
见来者是一名荷枪实弹的探员,黑人男子慌忙转身,从后门溜走了。克里斯蒂朝他开了一枪,但没打中。眼见追击无望,克里斯蒂忙召来救护车,把受伤的邻居送入医院。一周后,那名黑人男子被捕。这件事让克里斯蒂意识到,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工作状态”。
“别总是跟个娘们儿似的,爷们点儿!”
每天一大早赶到办公室时,克里斯蒂已知道头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手里的对讲机可与纽约市警局特别行动小组通话,对方提供的信息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坐定后,克里斯蒂会登陆数据库,从中寻找更多细节和线索:一名男子扬言要持锤子闯进纽约市一家书店;图书馆前有个没人要的公文包;一个貌似精神有问题的男子要跳桥。如果精神没问题,那么他站在桥上是不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以便让同伙从车里扔炸弹?
此类问题让她不敢掉以轻心,哪怕其中有些是谣言,危险应对小组也须作出反应。在数据库中浏览一阵之后,克里斯蒂站起身来,朝办公室门外看了看。她的办公室里物品不多,但散乱地放着:角落里是两根警棍和两副有些磨损的防暴盾牌、几把长杆锤。书架上是成堆文件和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写有“致黑猩猩”的字样,“黑猩猩”是她在华盛顿当警察时的绰号。
FBI向来是男性主导的“舞台”,这是有“历史原因”:40多年前,由于局长埃德加·胡佛认为女性不适合当特工,所以女性一般都是在FBI的后勤部门任职。直到1972年胡佛去世,FBI才出现第一批女特工。但如今女特工在FBI中所占的比例仍较少:1.4万名FBI特工中,只有2600名女性,约占18%多一点。
对于FBI内部“重男轻女”的现象,克里斯蒂没有评论太多,她只是表示,没有多少人愿意当特工,至于女特工就更少了。“特工不是一项工作,尤其对于想要过完整的家庭生活的人来说。”
日常工作中,克里斯蒂经常对女下属说:“别总是跟个娘们儿似的,爷们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