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东北亚局势需开拓新领域
陶郁 “政见”观察员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05日
03
版)
由于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东北亚各国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彼此之间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对峙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强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或许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5月23日至2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崔龙海访问北京,与多位中国党政军领导人会晤,并向习近平主席转交了金正恩的亲笔信,引起世界关注。崔海龙访华期间表示,朝鲜愿接受中国的建议,与各方重启对话。这让人们看到了东北亚局势在持续紧张之后出现适度缓和的可能性。
东北亚地区虽然只有几个国家,但是由于受到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所困扰,屡屡被推上剑拔弩张的风口浪尖。在东北亚国家中,朝鲜和韩国不仅冲突不断,而且目前在法理上处于战争状态。与此同时,中日、日韩、日俄各国之间均存有领土纠纷。这些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又持续刺激着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发酵。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于不久前不顾各方劝阻,再次悍然进行核武器试验,无异于火上浇油。
受到上述问题的共同困扰,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无法不令人担忧。
然而,虽然东北亚地区各国在传统安全领域内存在显著的分歧与冲突,但在环境保护和灾难救援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却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合作。最近,浙江大学国际关系专家崔顺姬博士发表论文,就东北亚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
崔顺姬指出,东北亚地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仅本身卓有成效,还可能反过来改善这些国家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关系,从而推动东北亚地区局势走向稳定。根据崔顺姬的介绍,由于面临着历史记忆、民族主义情绪、领土纠纷和政治张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常被认为是非常脆弱的;然而,在环境保护和灾难救援这两个方面,东北亚主要国家已经逐步从“各自为战”走向了“共同合作”。
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东北亚国家之间关于环境问题的部长级会谈,始于1999年,目前已持续举行15轮。通过这些会谈,各国在环保领域已经建立起联系密切与功能完备的官方合作机制,并且确定了一系列需要共同努力的工作重点。与此同时,在环保领域,以民间组织为代表的非官方环保力量也不断趋于正规和整合。东北亚各国的民间环保机构,不仅对官方合作机制形成了有效补充,彼此之间也建立了密切的长效联系。此外,各国地方政府在环保领域也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合作。
环境保护并非东北亚各国展开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唯一领域,中日韩三国之间在灾难救援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互动。自2003年起,中日韩三国政府不仅在灾难救援领域直接展开了对话,还为彼此之间其他形式的合作积极搭建了平台。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日韩两国迅速派遣专业救援和医疗队伍前往灾区,与中国政府和民众携手救灾;而日本于2011年发生地震与海啸后,中国也向灾区迅速派遣了救援队,并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
那么,为什么在东北亚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有关国家却能在环境保护与灾难救援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呢?崔顺姬的研究表明,这是由非传统安全领域独具的许多特性所决定的。与以应对军事威胁为目标的传统安全不同,有关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东北亚国家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现实的利益冲突,但共同面临着环境恶化和灾害频发等问题的威胁,因而都有动力在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积极合作。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一旦建立起来,往往能够产生超越合作初衷的积极效果。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也能增进各国民众对对方的了解与好感。而一旦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能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与积极的认同,那些原本可能会导致局势严重恶化的事故与冲突,或许就能够以比较温和而理性的方式得以解决。
由于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东北亚各国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彼此之间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对峙局势;在这种情况下,诚如崔顺姬所言,强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或许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如果各国政府都能从那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开始,基于共同利益而携手合作,或许如今无风三尺浪的东北亚局势,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趋于平静。
由“政见”团队供稿
由于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东北亚各国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彼此之间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对峙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强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或许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5月23日至2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崔龙海访问北京,与多位中国党政军领导人会晤,并向习近平主席转交了金正恩的亲笔信,引起世界关注。崔海龙访华期间表示,朝鲜愿接受中国的建议,与各方重启对话。这让人们看到了东北亚局势在持续紧张之后出现适度缓和的可能性。
东北亚地区虽然只有几个国家,但是由于受到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所困扰,屡屡被推上剑拔弩张的风口浪尖。在东北亚国家中,朝鲜和韩国不仅冲突不断,而且目前在法理上处于战争状态。与此同时,中日、日韩、日俄各国之间均存有领土纠纷。这些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又持续刺激着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发酵。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于不久前不顾各方劝阻,再次悍然进行核武器试验,无异于火上浇油。
受到上述问题的共同困扰,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无法不令人担忧。
然而,虽然东北亚地区各国在传统安全领域内存在显著的分歧与冲突,但在环境保护和灾难救援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却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合作。最近,浙江大学国际关系专家崔顺姬博士发表论文,就东北亚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
崔顺姬指出,东北亚地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仅本身卓有成效,还可能反过来改善这些国家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关系,从而推动东北亚地区局势走向稳定。根据崔顺姬的介绍,由于面临着历史记忆、民族主义情绪、领土纠纷和政治张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常被认为是非常脆弱的;然而,在环境保护和灾难救援这两个方面,东北亚主要国家已经逐步从“各自为战”走向了“共同合作”。
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东北亚国家之间关于环境问题的部长级会谈,始于1999年,目前已持续举行15轮。通过这些会谈,各国在环保领域已经建立起联系密切与功能完备的官方合作机制,并且确定了一系列需要共同努力的工作重点。与此同时,在环保领域,以民间组织为代表的非官方环保力量也不断趋于正规和整合。东北亚各国的民间环保机构,不仅对官方合作机制形成了有效补充,彼此之间也建立了密切的长效联系。此外,各国地方政府在环保领域也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合作。
环境保护并非东北亚各国展开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唯一领域,中日韩三国之间在灾难救援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互动。自2003年起,中日韩三国政府不仅在灾难救援领域直接展开了对话,还为彼此之间其他形式的合作积极搭建了平台。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日韩两国迅速派遣专业救援和医疗队伍前往灾区,与中国政府和民众携手救灾;而日本于2011年发生地震与海啸后,中国也向灾区迅速派遣了救援队,并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
那么,为什么在东北亚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有关国家却能在环境保护与灾难救援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呢?崔顺姬的研究表明,这是由非传统安全领域独具的许多特性所决定的。与以应对军事威胁为目标的传统安全不同,有关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东北亚国家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现实的利益冲突,但共同面临着环境恶化和灾害频发等问题的威胁,因而都有动力在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积极合作。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一旦建立起来,往往能够产生超越合作初衷的积极效果。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也能增进各国民众对对方的了解与好感。而一旦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能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与积极的认同,那些原本可能会导致局势严重恶化的事故与冲突,或许就能够以比较温和而理性的方式得以解决。
由于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东北亚各国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彼此之间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对峙局势;在这种情况下,诚如崔顺姬所言,强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或许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如果各国政府都能从那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开始,基于共同利益而携手合作,或许如今无风三尺浪的东北亚局势,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趋于平静。
由“政见”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