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加勒比海明珠”在变革之门前踌躇

哈瓦那街头聆听古巴心跳

作者 文远华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22日   42 版)

    郊外的海滩上游客稀少

    著名的“莫希托”鸡尾酒

    哈瓦那街头,欧式建筑随处可见。

    海明威铜像

    随处可见的老爷车带来了怀旧气氛

    陈旧的街景、奢华的酒店与多元文化并存,让今日古巴的真实面貌变得复杂。

    从前,我对古巴的了解大多基于零星的新闻报道。在国内偶尔见到关于那片土地及其英雄人物的格式化叙述,内容大多像电影中加勒比海岸的阳光一样,似乎永远灿烂。

    当我将前往古巴旅游的决定公诸于众,身边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一名美国朋友称,“这是一次探险”;一位智利朋友告诉我,“古巴经济萧条,哈瓦那的街头有好多出卖色相的女孩,社会秩序不好,要当心”;一位瑞士朋友对我说:“那里有美丽的海滩,有香气四溢的Cohiba雪茄,有破旧而厚重的建筑,有多样混合的文化。”

    这些前奏像飞机起飞时穿越的迷雾,加深了我的好奇。

    酒店内外,两个世界

    哈瓦那机场很小,过道灯光昏暗。海关岗亭红黄相间,墙面石灰已现裂痕。进港的仅我们一架航班,等待行李花了约1个小时。观察传送带送出来的托运物件,除了常规的行李包,还有大量的塑料椅子、脸盆、桌子、灯具、小家电。身边的当地人告诉我,携带这些包裹的大多是本地人,这些东西不大容易在古巴买到,或者价格很高。我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国考察的中国人经常带回大量商品,背后的理由和逻辑大概与此一致。

    我们乘酒店接待车,约半小时后到达在网上预订的“中央公园酒店(Central Park Hotel)”。沿途昏暗的路灯,稀落的黄色墙面建筑,零星的行人,汇成一幅萧索的图画。进入酒店,眼前顿时一亮——大堂布局设计极富现代气息,房间设施之先进和整洁远超美国很多五星级酒店。从进入海关到入住酒店,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反差。

    安顿妥当,我们出门左转,步行穿过石板铺就的人行路和几栋古典庄严的大楼,就到了文豪海明威生前最喜欢的一家饭馆。门脸不大,霓虹灯闪烁醒目。门口停着不少等待生意出租车以及人力三轮,司机们聚在一起聊天。起初,我还担心夜色笼罩下的街头治安,几分钟过后便安下心来,因为这里的人们,即便是寻常的三轮车司机,都表现得平和有礼。

    饭馆内布局典雅,与陈旧的街景形成鲜明对比。进门左手边是海明威铜像,以及一溜酒瓶琳琅满目的吧台。墙上挂着历史照片,弧形的大厅配上淡黄色的灯光,三位艺术家在演奏节奏明快而悠扬的音乐,让你尽情想象当年海明威在这里触摸过的、一种接近人内心的格调。

    私自定价属“贪污腐败”

    次日一早,我独自到酒店附近的几条街道转了转。哈瓦那的街面上,你能见到各类老爷车,苏联的、美国的、欧洲的……这流动的汽车博物馆让人有时光穿越之感。当地人告诉我,混杂的汽车品牌反映了古巴政治历史的变迁。西班牙、美国、苏联、墨西哥等国家,都在这个小小的岛国留下了各自的烙印。

    一家街边小店门口,挂着块写满商品价目表的木板,因其造型别致,我拿出相机准备拍照,被店主大声制止。原来,这是一家国营商店,但木板上的商品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指导价,店主不愿意外人照相留下证据。当地人说,这类现象就属于“贪污腐败”。

    位于市区东部老城区深处狭窄而坑洼的巷子,斑驳的墙面,零星的商贩,表明古巴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广场上苍老肃穆的建筑,掩在灰苔下、精致美伦的雕饰,则在诉说这里过去的繁荣。偶尔撞入眼帘的残垣断壁,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战争。随处可见的多元文化元素,让人浮想,让人流连。

    下午,我在“哈瓦那俱乐部”参观了生产朗姆酒的过程——从榨取甘蔗汁开始,到酒发酵成型装桶结束。朗姆酒又称火酒,也叫“海盗之酒”,因为过去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喜喝这种饮料。海明威也钟情于用朗姆酒加薄荷叶和柠檬调配的鸡尾酒,名曰“莫希托(Mojito)”。   

    全天最后一个去处是唐人街。这里游客稀少,完全不同于在欧美见到的热闹景象。几乎全部店主和店员都是本地的,中国同胞寥寥无几,倒是店面及店内摆放的中国字画和招牌非常醒目,也很有文化品位。想来,这里确实曾是炎黄子孙的一片海外家园,如今竟萧落如斯。

    海滨胜地不见本地游客

    巴拉德罗是伸向佛罗里达湾的一个16公里长的小岛,那里的大海、沙滩被描述为人间天堂。我下榻在Malia Las America 酒店,这是一家临近海边的五星级酒店。两人一间标准间,包含所有吃、住和玩的项目,人均每天100库克(约115美元),相比美国同等消费水平,相当超值。坊间干净整洁,有几家餐厅和酒吧可供选择,都是自助餐,有当地风格食品,也有欧美风味。计划经济下的古巴,其酒店管理如此细腻,服务如此精湛,的确令人深感意外。

    清晨,我到海边散步,沙滩细腻,海水在清风吹拂下荡起微波。从远处到岸边,在海底珊瑚的色彩反照下,海面颜色从深蓝到浅蓝一路渐变而来,近似一条条彩带。游客漫步而过,与棕榈树的影子与沙滩躺椅构成和谐的画面。其景之美,名不虚传。

    我和其他游客攀谈起来,发现他们大多来自加拿大、智利、阿根廷、俄罗斯、德国等地。除了提供服务的园丁,我没有碰到一个本地人,但有传言说,某些政府官员也会光顾这里。对比在哈瓦那城区见到的居民住宅,对比来这里的路上所见到的民居和服装,巴拉德罗显然是普通古巴人难以企及的天堂。同行的朋友甚至感叹,古巴老百姓不知是否知道,他们的国家还有这么美妙的地方?这也令我再一次感受到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平淡背后有变革的希望

    返程那天,我们早上9:00从酒店出发,直接去哈瓦那机场,准备原路经墨西哥回美国。美国禁止从古巴进口商品,我本想给朋友们带点雪茄和朗姆酒,被迫作罢,只在机场买了本古巴于2011年编写的英文书《古巴简史——从哥伦布到21世纪》,聊作纪念。

    等候飞机的时候,我翻阅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中国人似曾相识的文字: 

    “革命政府一成立,就着手推翻殖民时代的政治体系。所有压迫机构统统清除,多年来第一次确保公民完全行使他们的权利。”

    “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彻底消灭了失业。”“大规模的‘扫盲’运动遍及全国。”“乡村医疗系统的建立,使遥远的村落也享受到医疗服务。”

    “通过革命,古巴不仅仅获得了真正的独立,恢复了国家的尊严,也消除了各式各样的剥削、种族歧视和妇女歧视。”……

    不过我也记得,在耶鲁大学附近的一处街角,有一家很有名的古巴餐馆,墙上挂满了古巴的照片。老板是古巴移民,偶尔会给光顾那里的学生们讲述他从古巴偷渡来美的艰险故事。他说,人们仅凭一条偷出来的小船,有时甚至只是一块木头,就扑向佛罗里达湾的海洋,渴望到对面的美国去追寻人生的梦想,但好多人从此再也没能踏上陆地。

    飞机升上天空,耳边响起西班牙民歌与黑人歌舞混合成的古巴音乐,俯瞰阳光照耀下的哈瓦那,我依然在努力思考,为什么有人评价说“古巴忧郁而不哀伤”。

    在这个国家,你能看到传说中的轻松和闲适,但总会觉得某种东西羁绊着她前行的脚步。虽然人们似乎习惯了物质短缺以及巨大的对比和反差,但街边拉着板车的小贩身影,急着赶去上班的工人的匆忙深色,似乎又在告诉世界,这颗加勒比海明珠的变革并不遥远。

分享到:

 

哈瓦那街头聆听古巴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