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从未止步
○作者 [英] 彼得·福布斯 ○译者 韦盖利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8日
32
版)
|
《石器时代幻想》(Paleofantasy),W·W·诺顿出版社2013年3月,336页。 |
人类的进化一刻也未曾停歇。基因层面的变化或许微小,但对文明而言意义深远。
大约80年前,英国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写道:“自从克罗马农人(编注:生活在约4.3万年前的一群原始人)以来/在我们这个物种中/如果没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改变……”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论断太过悲观,但仅仅12年前,一位著名进化生物学家也表达了大体相同的意思:“过去四五万年间,人类没发生什么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被我们称为文化的一切,乃至我们的文明,都是用跟从前完全一样的身体和大脑创造出来的。”
如今,“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变化不大”,不仅为很多学者接受,而且广泛影响公众。浮光掠影地看,这样的看法是靠谱的——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就解剖学而论,现代智人存在了大约20万年,其中只有1万年从事农业,更不用说融入近现代工业社会了。进化是缓慢的,所以,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自身没有时间去适应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然而,明尼苏达大学学者马琳·舒克在新著《石器时代幻想》中,将“我们习惯了石器时代的生活,包括饮食方式”作为靶子大加挞伐。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一派科学家相信:定居和农耕确实使人类的基因组起了变化,这些变化或许不起眼,但影响非常深远。
“一天喝一品脱牛奶”对你我而言可能很寻常,但对克罗马农人来说,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即使他们能从野牛身上搞到奶,喝下去也没法消化。事实上,所有哺乳动物的幼仔都可以消化牛奶,但这种本领到了断奶年龄往往就消失了。现代人类属于例外,尤其是多数北方民族,几乎能百分之百地消化牛奶;地理位置越往南,这个百分比就越低。
原来,一个碱基对的变化,让成年人也能从牛奶中汲取营养了。据考证,这个变化是在大约7500年前发生的——源于土耳其南部某个牧场。随着这个牧场上的居民往北和往西迁徙,能喝牛奶的成人越来越多。人类仍在进化,喝牛奶的能力并非惟一的例证。
如今,有那么一些人痴迷于像穴居的祖先那样茹毛饮血,认为这才是符合人体生理的、最健康的饮食方式,而在舒克看来,这不过是对疯狂的消费社会的一种非理性反弹。她花了不小的篇幅批评那些自作聪明者,但到了处理学术争议时依然明智且慎重。
她认为,“进化是流浪汉,是机会主义者,它没有固定的目标,也永远不会达到固定的目标。”所以,人们经常引用的“物种能够完美地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的说法并不严谨;环境和基因永恒变化,自然,也没有哪种饮食结构“从进化论意义上看是绝对正确的”。
当与谬见——尤其是误导性的统计数据作战时,舒克也是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基因组中有30亿对碱基,而与牛奶相容的基因,只要其中一对改变即可发挥作用。”由此看来,那些整天念叨“我们与黑猩猩的基因有九成九相似”(还有98.4%、95%等不同版本)的人,更像是在哗众取宠。“这就像一个刚能看懂字母表的小孩子,硬要说《哈姆雷特》(Hamlet)和美剧《黑道家族》(the Sopranos)是一回事那样——就因为二者都用英文字母拼写?”
书中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无疑是关于医学那一章。基因研究业已揭示了进化与传染病的联系——有些是人类在过去1万年间驯养动物造成的后果。就目前所知,如果某人同时具备两条名为CCR5-delta的变异基因(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他就能够有效抵抗艾滋病。CCR5-delta基因的出现,则要追溯到黑死病和天花的出现和消亡。在21世纪,作为这种变异基因初始来源的瘟疫已不复存在,但人们相信,天花的确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功臣”。
要说《石器时代幻想》包含了什么结论性的东西,那就是:没有完美的保健或医疗方法,石器时代的饮食无法帮助我们长命百岁,人类要想拥有未来,只能继续进化。
□英国《卫报》
人类的进化一刻也未曾停歇。基因层面的变化或许微小,但对文明而言意义深远。
大约80年前,英国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写道:“自从克罗马农人(编注:生活在约4.3万年前的一群原始人)以来/在我们这个物种中/如果没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改变……”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论断太过悲观,但仅仅12年前,一位著名进化生物学家也表达了大体相同的意思:“过去四五万年间,人类没发生什么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被我们称为文化的一切,乃至我们的文明,都是用跟从前完全一样的身体和大脑创造出来的。”
如今,“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变化不大”,不仅为很多学者接受,而且广泛影响公众。浮光掠影地看,这样的看法是靠谱的——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就解剖学而论,现代智人存在了大约20万年,其中只有1万年从事农业,更不用说融入近现代工业社会了。进化是缓慢的,所以,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自身没有时间去适应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然而,明尼苏达大学学者马琳·舒克在新著《石器时代幻想》中,将“我们习惯了石器时代的生活,包括饮食方式”作为靶子大加挞伐。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一派科学家相信:定居和农耕确实使人类的基因组起了变化,这些变化或许不起眼,但影响非常深远。
“一天喝一品脱牛奶”对你我而言可能很寻常,但对克罗马农人来说,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即使他们能从野牛身上搞到奶,喝下去也没法消化。事实上,所有哺乳动物的幼仔都可以消化牛奶,但这种本领到了断奶年龄往往就消失了。现代人类属于例外,尤其是多数北方民族,几乎能百分之百地消化牛奶;地理位置越往南,这个百分比就越低。
原来,一个碱基对的变化,让成年人也能从牛奶中汲取营养了。据考证,这个变化是在大约7500年前发生的——源于土耳其南部某个牧场。随着这个牧场上的居民往北和往西迁徙,能喝牛奶的成人越来越多。人类仍在进化,喝牛奶的能力并非惟一的例证。
如今,有那么一些人痴迷于像穴居的祖先那样茹毛饮血,认为这才是符合人体生理的、最健康的饮食方式,而在舒克看来,这不过是对疯狂的消费社会的一种非理性反弹。她花了不小的篇幅批评那些自作聪明者,但到了处理学术争议时依然明智且慎重。
她认为,“进化是流浪汉,是机会主义者,它没有固定的目标,也永远不会达到固定的目标。”所以,人们经常引用的“物种能够完美地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的说法并不严谨;环境和基因永恒变化,自然,也没有哪种饮食结构“从进化论意义上看是绝对正确的”。
当与谬见——尤其是误导性的统计数据作战时,舒克也是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基因组中有30亿对碱基,而与牛奶相容的基因,只要其中一对改变即可发挥作用。”由此看来,那些整天念叨“我们与黑猩猩的基因有九成九相似”(还有98.4%、95%等不同版本)的人,更像是在哗众取宠。“这就像一个刚能看懂字母表的小孩子,硬要说《哈姆雷特》(Hamlet)和美剧《黑道家族》(the Sopranos)是一回事那样——就因为二者都用英文字母拼写?”
书中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无疑是关于医学那一章。基因研究业已揭示了进化与传染病的联系——有些是人类在过去1万年间驯养动物造成的后果。就目前所知,如果某人同时具备两条名为CCR5-delta的变异基因(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他就能够有效抵抗艾滋病。CCR5-delta基因的出现,则要追溯到黑死病和天花的出现和消亡。在21世纪,作为这种变异基因初始来源的瘟疫已不复存在,但人们相信,天花的确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功臣”。
要说《石器时代幻想》包含了什么结论性的东西,那就是:没有完美的保健或医疗方法,石器时代的饮食无法帮助我们长命百岁,人类要想拥有未来,只能继续进化。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