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对手
作者 Adam Jones 译者 邹策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1日
25
版)
|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分布图 |
30年从零到外资所再到本土所
1999年,当张克离开永道创办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时,一些人怀疑这个初创企业能否生存下来。永道如今是普华永道的一部分。
当时除了永道和其他几家西方大型事务所外,中国没有几家像样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这没有吓倒张克。“我觉得中国那么大,应该有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他回忆道。
十多年后,冒险获得了成功。张克创立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如今已成为在中国紧追“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有着长辈风范、言语温和的张克,或许已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会计师。北京大学教授保罗·吉利斯表示:“他是目前中国会计师行业的标杆,他是领军人物。”
一些人很难认可此类赞誉。中国会计师行业由于丑闻不断,而在国际上声名不佳。许多西方投资者挂在嘴边的,是对多家中国公司提出会计欺诈指控的浑水研究公司,而不是张克。浑水创始人卡森·布洛克曾表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值得怀疑的审计处处可见。
尽管中国的会计和审计操作,持续暴露出不足,但目前已出现了一种更微妙的趋势。在经过了20年利润丰厚的发展后,全球领先的审计和咨询公司网络——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受到信永中和以及其他本土竞争对手的侵蚀。
在占据低成本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后,中国开始努力向价值链上端移动,进军更复杂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初创会计师事务所,就是最佳的例子。
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中国会计师行业仍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整个会计师行业遭到废除。但在上世纪80年代谨慎地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时,中国再次恢复建立了会计师行业。
作为这种复兴的一部分,领先的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当时是“六大”而非“四大”)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获准与中国本土事务所创建合资企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马可夫表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会计师行业毫无基础。他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允许‘六大’进入中国,培训人才并编写指导手册。”
张克在一家国有审计机构积累了最初的审计经验,之后他进入永道,但他与外国同事在战略方面产生了分歧。张克希望培育中国企业客户,据他说,外国合伙人只注重国际客户。
在辞去永道管理合伙人职务并创立信永中和后,他小心翼翼地不去正面挑战前任雇主,而是拼抢那些比西方事务所目标客户低一档次的中国客户。
如今,在中国政府打造“国家冠军企业”抱负的支持下,信永中和拥有了约3500名员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发布的一份年度排名显示,信永中和已跻身五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之列。
信永中和保持着快速增长,这使得分发名片对张克而言变成了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不得不用最新的名片,换回最初给出的名片——但新名片上仍未包括两个新分所。
“四大”在华或将不再是前四名
嘉汉林业和中国高速频道等通过“反向收购”,来实现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深陷丑闻的泥潭。上述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壳公司”这种隐秘捷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从而避开了首次公开发行的严格审查。如今已有近50家这类中概股,被美国证交会勒令退市。
或许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2011年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借壳上市的中资企业中,近四分之三由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大多是较小的事务所。
在挑战“四大”主导地位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大多是第二梯队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比如德豪国际、国富浩华和罗申美的成员机构。
在这些本土事务所中,包括领先的税务咨询机构中汇。该事务所十分得意地谈到,他们凭借丰厚薪水、豪华办公室和对地位的承诺,从“四大”挖人。中汇管理合伙人余强表示:“我们说,你在‘四大’能做什么?即便你成为合伙人,你也只是一个权力不大的合伙人,但如果加入我们,你会进入公司核心。”
中注协的数据显示,2011年,“四大”以外的十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增长38%。政府鼓励本土事务所合并,对此做出了贡献。相比之下,“四大”收入仅增长了6%。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事务所中,“四大”收入占比曾在2007年达55%的峰值,但在2011年下滑至36%。
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大中华区总监黎日忠表示:“如果按当前增长趋势预测,我相信,不在今年就在今后两年,中国排名前四的事务所,将不再是‘四大’。”北大的吉利斯教授相信,“四大”的增速不会超过中国经济增速:“‘四大’黄金增长时期是过去10年。”
外界相信,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将会把审计业务交给“四大”以外的中资审计和咨询机构,这让后者有机会获得更多客户。
现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蚕食“四大”在全球的庞大市场份额——据《国际会计公报》估计为67%。
一场有外国血统的“中资所”与本土所的战争
信永中和正在探索中资事务所海外扩张的可行性。非同寻常的是,信永中和已独自进军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张克表示:“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国有大型集团、上市公司,这些企业走出去,我们就要跟出去。”
第二梯队全球审计机构博太国际首席执行官杰夫·巴恩斯表示,信永中和在海外扩张,“向会计和审计行业发出了表明中国意图的真实信息”。张克则尽量低调:“我们只能一步步来,会非常慢。”
实际上,人们普遍对这种在海外单打独斗的策略感到怀疑。普华永道亚太区审计主管赵柏基表示:“创建一个规模与如今‘四大’相接近的事务所网络,着实是一大挑战。”
但中国审计机构还有另一种方式重塑全球市场:在中国国有银行资金的支持下,展开大规模并购活动。
即便没有大规模海外收购,全球市场也可能因中国政府的举措而进一步开放——现在中国政府要求国有企业每隔5年,就更换一次审计机构。欧美监管机构正考虑运用这种“强制性轮换”,来加强审计机构独立性。此前有人指责它们未能在金融危机期间,预见到银行破产。
迄今为止,中国的轮换规定只是迫使最大型国有企业,用“四大”中的一家事务所替换另一家事务所。但吉利斯表示,随着其他事务所成长,它们有朝一日可能赢得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复杂合同。
他感觉,如果第二梯队事务所的中资成员,能获得中石油或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企的审计业务,那这些事务所的全球地位就可能提高,“中国有机会彻底重塑竞争激烈的会计师事务所市场”。
美国与中国监管机构就如何监管中资审计机构发生了分歧,这让市场的演变复杂起来。“四大”以及德豪国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因为北京方面拒绝让外国官员审查中国境内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
然而,另一场改革表明,“四大”在中国的未来,或许不像较小竞争对手希望的那样暗淡。“四大”最近被要求增加高层中中国内地合伙人的数量。
这些合伙人有许多相对经验不足。然而,就更长期而言,它可能使得“四大”定位成“中资所”时更有说服力,让它们更有可能保留业务。赵柏基表示:“我们将继续发展。市场非常大,足够我们每个人发展。”
与此同时,张克和信永中和将继续扩张。他们今年引人注目的抱负是进入欧洲,最有可能是德国或荷兰。该所还希望在中东和韩国开设办事处。
张克坚称,目标不是抢夺“四大”的市场份额,而是想作为第二、第三梯队的国际事务所开辟市场。但他仍认为有必要在这个高度集中的行业进行全球洗牌:“世界上只有‘四大’也不公平。”
英国《金融时报》
30年从零到外资所再到本土所
1999年,当张克离开永道创办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时,一些人怀疑这个初创企业能否生存下来。永道如今是普华永道的一部分。
当时除了永道和其他几家西方大型事务所外,中国没有几家像样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这没有吓倒张克。“我觉得中国那么大,应该有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他回忆道。
十多年后,冒险获得了成功。张克创立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如今已成为在中国紧追“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有着长辈风范、言语温和的张克,或许已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会计师。北京大学教授保罗·吉利斯表示:“他是目前中国会计师行业的标杆,他是领军人物。”
一些人很难认可此类赞誉。中国会计师行业由于丑闻不断,而在国际上声名不佳。许多西方投资者挂在嘴边的,是对多家中国公司提出会计欺诈指控的浑水研究公司,而不是张克。浑水创始人卡森·布洛克曾表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值得怀疑的审计处处可见。
尽管中国的会计和审计操作,持续暴露出不足,但目前已出现了一种更微妙的趋势。在经过了20年利润丰厚的发展后,全球领先的审计和咨询公司网络——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受到信永中和以及其他本土竞争对手的侵蚀。
在占据低成本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后,中国开始努力向价值链上端移动,进军更复杂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初创会计师事务所,就是最佳的例子。
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中国会计师行业仍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整个会计师行业遭到废除。但在上世纪80年代谨慎地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时,中国再次恢复建立了会计师行业。
作为这种复兴的一部分,领先的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当时是“六大”而非“四大”)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获准与中国本土事务所创建合资企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马可夫表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会计师行业毫无基础。他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允许‘六大’进入中国,培训人才并编写指导手册。”
张克在一家国有审计机构积累了最初的审计经验,之后他进入永道,但他与外国同事在战略方面产生了分歧。张克希望培育中国企业客户,据他说,外国合伙人只注重国际客户。
在辞去永道管理合伙人职务并创立信永中和后,他小心翼翼地不去正面挑战前任雇主,而是拼抢那些比西方事务所目标客户低一档次的中国客户。
如今,在中国政府打造“国家冠军企业”抱负的支持下,信永中和拥有了约3500名员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发布的一份年度排名显示,信永中和已跻身五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之列。
信永中和保持着快速增长,这使得分发名片对张克而言变成了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不得不用最新的名片,换回最初给出的名片——但新名片上仍未包括两个新分所。
“四大”在华或将不再是前四名
嘉汉林业和中国高速频道等通过“反向收购”,来实现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深陷丑闻的泥潭。上述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壳公司”这种隐秘捷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从而避开了首次公开发行的严格审查。如今已有近50家这类中概股,被美国证交会勒令退市。
或许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2011年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借壳上市的中资企业中,近四分之三由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大多是较小的事务所。
在挑战“四大”主导地位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大多是第二梯队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比如德豪国际、国富浩华和罗申美的成员机构。
在这些本土事务所中,包括领先的税务咨询机构中汇。该事务所十分得意地谈到,他们凭借丰厚薪水、豪华办公室和对地位的承诺,从“四大”挖人。中汇管理合伙人余强表示:“我们说,你在‘四大’能做什么?即便你成为合伙人,你也只是一个权力不大的合伙人,但如果加入我们,你会进入公司核心。”
中注协的数据显示,2011年,“四大”以外的十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增长38%。政府鼓励本土事务所合并,对此做出了贡献。相比之下,“四大”收入仅增长了6%。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事务所中,“四大”收入占比曾在2007年达55%的峰值,但在2011年下滑至36%。
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大中华区总监黎日忠表示:“如果按当前增长趋势预测,我相信,不在今年就在今后两年,中国排名前四的事务所,将不再是‘四大’。”北大的吉利斯教授相信,“四大”的增速不会超过中国经济增速:“‘四大’黄金增长时期是过去10年。”
外界相信,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将会把审计业务交给“四大”以外的中资审计和咨询机构,这让后者有机会获得更多客户。
现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蚕食“四大”在全球的庞大市场份额——据《国际会计公报》估计为67%。
一场有外国血统的“中资所”与本土所的战争
信永中和正在探索中资事务所海外扩张的可行性。非同寻常的是,信永中和已独自进军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张克表示:“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国有大型集团、上市公司,这些企业走出去,我们就要跟出去。”
第二梯队全球审计机构博太国际首席执行官杰夫·巴恩斯表示,信永中和在海外扩张,“向会计和审计行业发出了表明中国意图的真实信息”。张克则尽量低调:“我们只能一步步来,会非常慢。”
实际上,人们普遍对这种在海外单打独斗的策略感到怀疑。普华永道亚太区审计主管赵柏基表示:“创建一个规模与如今‘四大’相接近的事务所网络,着实是一大挑战。”
但中国审计机构还有另一种方式重塑全球市场:在中国国有银行资金的支持下,展开大规模并购活动。
即便没有大规模海外收购,全球市场也可能因中国政府的举措而进一步开放——现在中国政府要求国有企业每隔5年,就更换一次审计机构。欧美监管机构正考虑运用这种“强制性轮换”,来加强审计机构独立性。此前有人指责它们未能在金融危机期间,预见到银行破产。
迄今为止,中国的轮换规定只是迫使最大型国有企业,用“四大”中的一家事务所替换另一家事务所。但吉利斯表示,随着其他事务所成长,它们有朝一日可能赢得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复杂合同。
他感觉,如果第二梯队事务所的中资成员,能获得中石油或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企的审计业务,那这些事务所的全球地位就可能提高,“中国有机会彻底重塑竞争激烈的会计师事务所市场”。
美国与中国监管机构就如何监管中资审计机构发生了分歧,这让市场的演变复杂起来。“四大”以及德豪国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因为北京方面拒绝让外国官员审查中国境内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
然而,另一场改革表明,“四大”在中国的未来,或许不像较小竞争对手希望的那样暗淡。“四大”最近被要求增加高层中中国内地合伙人的数量。
这些合伙人有许多相对经验不足。然而,就更长期而言,它可能使得“四大”定位成“中资所”时更有说服力,让它们更有可能保留业务。赵柏基表示:“我们将继续发展。市场非常大,足够我们每个人发展。”
与此同时,张克和信永中和将继续扩张。他们今年引人注目的抱负是进入欧洲,最有可能是德国或荷兰。该所还希望在中东和韩国开设办事处。
张克坚称,目标不是抢夺“四大”的市场份额,而是想作为第二、第三梯队的国际事务所开辟市场。但他仍认为有必要在这个高度集中的行业进行全球洗牌:“世界上只有‘四大’也不公平。”
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