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的最后旅程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24日
09
版)
|
4月16日,撒切尔夫人的棺柩运抵议会大厦。 |
|
4月17日,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在伦敦举行。其支持者哀悼,反对者欢庆。 |
4月17日的伦敦安静得有些肃穆,本应每隔15分钟响一次的伊丽莎白塔(旧名大本钟)沉默了。降下一半的英国国旗,在时断时续的细雨中飘扬。从国会大厦到圣保罗教堂的道路两旁,站满了身穿深色衣服,手持鲜花、条幅或者相机的人。他们等待的正是穿过伦敦市中心的撒切尔夫人的灵柩。
在持枪士兵的护卫下,6匹黑马拉着灵柩向圣保罗教堂缓缓行进。灵柩覆盖着英联邦国旗,国旗上是一团素雅的白色玫瑰花。5万人夹道目送,2300人在圣保罗教堂内默立,等待向这位深深影响了英国的女首相致意。
“战时领袖”的礼葬
4月17日是星期三,并非国家假日,但首相卡梅伦为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取消了国会质询,引起很多国会议员的抗议。就在这样充满争议的气氛中,撒切尔夫人将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仪式。
葬礼全程安保非常严格。刚刚发生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让英国警方提高了警惕。英国媒体报道称,17日一早,警察就带着排爆犬,检查了送葬队伍将会通过的街区。为防止撒切尔夫人的反对者搅乱整个葬礼,当天有4000名警察值勤。
军队在这场葬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撒切尔夫人被给予“战时领袖”的礼葬规格。除了开道的军乐队、运送灵柩的骑兵,跟随护卫的还有英国军队各兵种代表。
灵柩经过时,道路两旁维持秩序的军人会持枪致敬。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葬礼中值勤的几千名军人,有一些是1982年马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
参加过马岛战争的退伍老兵西门·韦斯顿认为葬礼“很独特”。“我能参与其中,感到荣幸和骄傲。”他告诉《每日邮报》,“她的葬礼中有军队元素,太棒了,因为我们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认真,世界怠慢?
运载灵柩的仪仗队最终到达了葬礼仪式举行地——圣保罗教堂。
葬礼过程庄严肃穆,很多平时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国会议员频频拭泪,这些照片次日登上了英国大小报纸的头版。葬礼上的祈祷词和音乐都是撒切尔夫人生前自己选择的。《泰晤士报》称,这正是撒切尔夫人想要的那种葬礼,“无论是死去还是活着,她总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在葬礼上,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对撒切尔夫人一生作出的评论,被媒体认为是动人又公正的。“她的一生都在政治争议的风暴中度过,现在她获得了平静。她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形象,甚至是一种‘主义’。今天,最真实的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在这里,在她的葬礼上。躺在这里,她是我们中的一员。”他说。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出席了葬礼。这是继1965年丘吉尔的葬礼之后,英女王第一次在首相的葬礼上露面。英国媒体称,女王的出现让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得礼葬之名,享国葬之实”。
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却认为,尽管几乎全世界媒体都“热情”地报道了“铁娘子”逝世的消息,但多国政要却没有对葬礼显示出足够的尊重——美国吊唁团由两位前国务卿带队,没有任何现任政府成员和前总统参加。唐宁街不得不反复对媒体解释,美国总统的缺席“绝不是对英国的冷落”。而法国作为英国的“邻居和密友”,也没有派任何部长前来。
2300名宾客中,虽然有170个国家的来宾,却只有包括波兰、加拿大和意大利在内的11国总理出席,还有27个国家的外长露面。在葬礼开始前,唐宁街确认,阿根廷总统干脆地拒绝了出席撒切尔夫人葬礼的邀请,媒体认为这是出于马岛战争的遗恨。《金融时报》坚称,世界政要的“怠慢”与英国没有为撒切尔夫人举行国葬有关。
撒切尔夫人的一双子女在其去世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到伦敦。不过,他们在出席葬礼时都表现得很悲痛。撒切尔夫人的孙女,19岁的美国姑娘阿曼达第一个在葬礼上念祈祷词,成为葬礼的亮点。英国主要媒体都用可观的篇幅介绍了阿曼达,认为她“身上有撒切尔夫人的影子”。
圣保罗教堂的仪式结束后,蒙特雷格火葬场的车“接手”了撒切尔夫人的遗体。驶往火葬场的路上,民众仍然在道路两侧围观,有人向载着灵柩的车抛出白玫瑰花。下午4点30分,遗体到达火葬场,撒切尔夫人至亲的家人举行了私人悼念会,随后遗体被火葬。
她的骨灰将和丈夫一起,安葬在切尔西皇家医院的墓园里。
4月17日的伦敦安静得有些肃穆,本应每隔15分钟响一次的伊丽莎白塔(旧名大本钟)沉默了。降下一半的英国国旗,在时断时续的细雨中飘扬。从国会大厦到圣保罗教堂的道路两旁,站满了身穿深色衣服,手持鲜花、条幅或者相机的人。他们等待的正是穿过伦敦市中心的撒切尔夫人的灵柩。
在持枪士兵的护卫下,6匹黑马拉着灵柩向圣保罗教堂缓缓行进。灵柩覆盖着英联邦国旗,国旗上是一团素雅的白色玫瑰花。5万人夹道目送,2300人在圣保罗教堂内默立,等待向这位深深影响了英国的女首相致意。
“战时领袖”的礼葬
4月17日是星期三,并非国家假日,但首相卡梅伦为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取消了国会质询,引起很多国会议员的抗议。就在这样充满争议的气氛中,撒切尔夫人将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仪式。
葬礼全程安保非常严格。刚刚发生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让英国警方提高了警惕。英国媒体报道称,17日一早,警察就带着排爆犬,检查了送葬队伍将会通过的街区。为防止撒切尔夫人的反对者搅乱整个葬礼,当天有4000名警察值勤。
军队在这场葬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撒切尔夫人被给予“战时领袖”的礼葬规格。除了开道的军乐队、运送灵柩的骑兵,跟随护卫的还有英国军队各兵种代表。
灵柩经过时,道路两旁维持秩序的军人会持枪致敬。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葬礼中值勤的几千名军人,有一些是1982年马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
参加过马岛战争的退伍老兵西门·韦斯顿认为葬礼“很独特”。“我能参与其中,感到荣幸和骄傲。”他告诉《每日邮报》,“她的葬礼中有军队元素,太棒了,因为我们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认真,世界怠慢?
运载灵柩的仪仗队最终到达了葬礼仪式举行地——圣保罗教堂。
葬礼过程庄严肃穆,很多平时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国会议员频频拭泪,这些照片次日登上了英国大小报纸的头版。葬礼上的祈祷词和音乐都是撒切尔夫人生前自己选择的。《泰晤士报》称,这正是撒切尔夫人想要的那种葬礼,“无论是死去还是活着,她总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在葬礼上,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对撒切尔夫人一生作出的评论,被媒体认为是动人又公正的。“她的一生都在政治争议的风暴中度过,现在她获得了平静。她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形象,甚至是一种‘主义’。今天,最真实的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在这里,在她的葬礼上。躺在这里,她是我们中的一员。”他说。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出席了葬礼。这是继1965年丘吉尔的葬礼之后,英女王第一次在首相的葬礼上露面。英国媒体称,女王的出现让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得礼葬之名,享国葬之实”。
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却认为,尽管几乎全世界媒体都“热情”地报道了“铁娘子”逝世的消息,但多国政要却没有对葬礼显示出足够的尊重——美国吊唁团由两位前国务卿带队,没有任何现任政府成员和前总统参加。唐宁街不得不反复对媒体解释,美国总统的缺席“绝不是对英国的冷落”。而法国作为英国的“邻居和密友”,也没有派任何部长前来。
2300名宾客中,虽然有170个国家的来宾,却只有包括波兰、加拿大和意大利在内的11国总理出席,还有27个国家的外长露面。在葬礼开始前,唐宁街确认,阿根廷总统干脆地拒绝了出席撒切尔夫人葬礼的邀请,媒体认为这是出于马岛战争的遗恨。《金融时报》坚称,世界政要的“怠慢”与英国没有为撒切尔夫人举行国葬有关。
撒切尔夫人的一双子女在其去世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到伦敦。不过,他们在出席葬礼时都表现得很悲痛。撒切尔夫人的孙女,19岁的美国姑娘阿曼达第一个在葬礼上念祈祷词,成为葬礼的亮点。英国主要媒体都用可观的篇幅介绍了阿曼达,认为她“身上有撒切尔夫人的影子”。
圣保罗教堂的仪式结束后,蒙特雷格火葬场的车“接手”了撒切尔夫人的遗体。驶往火葬场的路上,民众仍然在道路两侧围观,有人向载着灵柩的车抛出白玫瑰花。下午4点30分,遗体到达火葬场,撒切尔夫人至亲的家人举行了私人悼念会,随后遗体被火葬。
她的骨灰将和丈夫一起,安葬在切尔西皇家医院的墓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