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GDP主义是“中国梦”的最大敌人

○郑永年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7日   03 版)

    中国新领导层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中国的发展现在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发展已不可避免地从高增长转型到中速增长,另一方面要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会得到顺利解决。否则,如果过早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就会不可避免地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

    但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人们也不难观察到,GDP主义在地方官员中普遍回潮。一些官员少谈改革,甚至不谈改革,但大谈特谈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他们努力寻找的要赶超的目标或后面的“追兵”,往往是其他省份或县市。

    所以,这里需要问,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或更直接一点,GDP主义能够帮助实现“中国梦”吗?

    答案可能刚好相反。GDP主义不仅不能帮助中国实现“中国梦”,反而会破碎“中国梦”。从发展的角度来看,GDP主义不仅不能帮助中国把经济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反而会导致短时间内耗尽这些潜力,使中国更快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能没有“政府之手”

    中国官员中流行的思维模式或论证方式是:“有GDP不一定幸福,但没有GDP一定不幸福”,或“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万万不能”。

    但这个冠冕堂皇的说法只是假命题。很多国家包括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每天把GDP挂在嘴上,难道这些国家就没有GDP了?

    当然,中国官员想的是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去追求更高的GDP增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后发展经济体都这样。日本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当年取得的高GDP增长,都是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合作的产物。

    但问题是,政府之手如何使用?在所有成功的经济体中,政府之手是为了辅助市场,而不是破坏市场,更不是替代市场。为了追求GDP,中国官员应当去做改革,去做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体制改革。现在有太多的体制有悖于市场经济,改革了这些体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小康社会,甚至高收入社会。现在的问题是,改革体制不容易,甚至改革不动,因为体制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所以,各级官员避重就轻,转而选择政府动员式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GDP是如何实现的呢?人们所看到的是各类异化的GDP: 有带血的GDP、有破坏社会的GDP、有通过人为制造浪费而得到的GDP。公路、桥梁、大楼建了拆,拆了再建,GDP的确有了,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很多年来,GDP主义已经成为不少官员唯一所信仰的信条和意识形态,一切为了GDP,GDP就是一切。

    实际上,在中国的政治制度环境下,短期内追求高GDP增长并不难。GDP是市场条件下“交易”的产物,市场“交易”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货币化。当一个社会所有的一切,包括人的灵魂和躯体,都可以置于市场“交易”的时候,这个社会的GDP必然出现高增长。

    不过,结果也是显见的。GDP应当使人幸福,但异化了的GDP使社会异化,使人异化,使社会不幸福,使人不幸福,并且GDP越高,越异化,越不幸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流血流汗、承受GDP增长造成的最大痛苦的社会底层,并没有得到高GDP增长所带来的多大的好处,而获益最大的官员和富人可以做投资移民,做环境移民,带着带血的GDP在国外享受他们所追求的生活。结果,表现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财富者与贫穷者的高度对立。

    异化了的GDP破坏社会

    改革、发展和稳定应当是中国转型所追求的模式,即通过体制改革追求高质量的GDP,通过质量GDP的增长实现小康社会,达成社会稳定。这便是良性的发展模式。但通过政府动员而追求得到的GDP造成了相反的结果——没有实质性的改革,高GDP增长,社会则越来越不稳定。

    正因为这些异化了的GDP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多年来,中国高层一直在不断强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希望各级官员不要再去攀比GDP,而要通过改革追求红利和可持续发展。

    但显然,地方官员仍然没有可持续发展观,只有任期发展观。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市长经济”,没有政策和计划的连续性,更没有长远的利益观。尽管创造着巨额的GDP,但城市被搞得越来越丑陋,城市居民越来越不幸福。

    而中国高层在去GDP主义化过程中,也遇到巨大的阻力。在GDP主义思维主导下,各级官员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解读高层的意图。例如,总理李克强明明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一些官员和御用学者把此解读成“发展是最大的红利”。两者的差别很明显,即通过改革而得到的GDP是质量GDP,是好的GDP;后者则光强调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以政府动员式的GDP主义,也恰恰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执政党领导层所竭力避免的。

    继续淡化GDP主义

    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实现从中等收入社会到高收入社会的转型需要具有两个条件,有效的政府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已经证明这一点。

    GDP主义表面上在追求“中国梦”,实际上在扼杀“中国梦”。异化的GDP很难促成中国人的梦想。从外部看,人们可以从晚清学到深刻的历史教训。1840年,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29%,但GDP总量第一的中国,仍然避免不了被拥有非常小GDP份额的英国打败。今天不是晚清,中国已经强大。但作为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应有的尊敬,这需要人们深思。

    从内部和长远看,GDP主义必然是一条自我击败的道路,一条粉碎“中国梦”的道路。实际上,对各级政府官员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2020年或2030年中国的GDP有多少,中国会不会超过美国,而是给老百姓一个实现他们的真实“中国梦”的承诺。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东西阻碍着“中国梦”的实现。如果能告诉老百姓,中国可以在2020年或以后,没有毒奶粉、毒食物,癌症村不见了,空气干净了,环境变好了,中产阶级和企业家感到安全而不用移民了,法治实现而人人都守规矩了等,相信人们就可以安然地做起“中国梦”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仓促地做“西方梦”了。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中国梦”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东西。

    只要官员还是每天把GDP挂在嘴上,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去做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去追求发展,“中国梦”永远会虚无缥缈。如果GDP主义回潮,中国社会必然继续遭到破坏。对新领导层来说,如何继续淡化GDP主义,有效约束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GDP主义冲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挑战。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分享到:

 

中美之间,韩国如何“两面下注”
GDP主义是“中国梦”的最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