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担心被驱逐回利比亚,逃离阿尔及利亚——

卡扎菲爱女继续逃亡之路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0日   09 版)

    卡扎菲昔日爱女阿伊莎,是一位拥有多年西方教育背景的法学博士,容貌姣好,被称为“北非的克劳迪娅·希弗”,曾常以“第一女儿”身份陪父亲出席重要场合。

    据利比亚通讯社报道,阿尔及利亚驻利比亚大使3月23日首度开口承认,卡扎菲的遗孀萨菲亚及其3个孩子已在“很久之前”离开了阿尔及利亚。

    随后,《以色列时报》称,利比亚外长表示,卡扎菲遗孀和其他家庭成员已在海湾国家阿曼得到庇护。3月25日,阿曼当局承认,早在去年10月,阿曼就出于“人道主义立场”给予卡扎菲一家避难权,其全部生活开销由阿曼政府承担。

    《每日电讯》称,在阿尔及利亚期间,为了发泄对其命运的愤怒之情,卡扎菲爱女阿伊莎不断破坏家具、攻击守卫,“甚至在房间纵火”,这让阿政府对这位曾经的联合国亲善大使失去了耐心。

    不够安分守己,前“第一女儿”被下逐客令

    尽管家庭的“顶梁柱”卡扎菲已在2011年倒下,但在英国《每日电讯》看来,其家庭成员依然想要回国,重享卡扎菲统治时代的特权和奢华。外界对此争议颇多,但显然,英国的海湾盟友阿曼对此视若无睹。

    两年前,也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阿尔及利亚政府接纳了卡扎菲的女儿、即将临盆的阿伊莎。为了让这惯于呼风唤雨的一家人安分守己地“做客”,阿政府与其约法三章:不随便发表政治性讲话,不干涉利比亚事务。

    可就在当年12月,阿伊莎便聘请国际刑事法院(ICC)前高级检察官、以色列律师尼克·考夫曼,要求对卡扎菲之死展开调查。英国《卫报》称,考夫曼在给ICC的信中写道,利反对派无视伊斯兰法律,残忍杀害卡扎菲父子并虐其尸首,还在全世界传播这种“野蛮的图像”,给其家人造成“严重的困扰”。

    去年2月,阿伊莎再次要求与ICC交涉,声称握有对“被控谋杀、正在利比亚监狱候审的兄长赛义夫”有利的证据。

    此外,阿伊莎还违反与阿政府的约定,一再发表政治言论,还通过叙利亚的“舆论”卫星电视台发表录音讲话,呼吁利比亚人民示威游行,推翻利比亚新的执政当局,并发誓要为她死去的父亲报仇,这让阿政府极为不满。

    “她越来越因自身问题指责阿尔及利亚政府,甚至开始在房间纵火。”阿政府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英国《每日电讯》。

    阿当地报纸Ennahar也称:“图书馆中的书架和藏书毁于一旦,阿伊莎还频频袭击负责照看她安全的军队人员。”

    《每日电讯》称,为了发泄对其命运的愤怒之情,阿伊莎不断破坏家具、攻击守卫,这让阿尔及利亚政府对这位曾经的联合国亲善大使早已失去耐心。

    去年,阿伊莎竟在盛怒之下毁坏了阿总统阿卜杜勒·布特弗里卡的肖像。这一“标志性的不尊重行为”被曝光后,迅速让民怨沸腾,成了她被阿政府驱逐的直接导火索。

    不堪寄人篱下,阿伊莎举家“逃离阿尔及利亚”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卡扎菲一家从舒适的高档公寓“神秘失踪”的说法,已在阿拉伯媒体传得沸沸扬扬,只不过个中内情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当时,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曾前往阿尔及利亚探听消息,但官方拒绝透露这几人的行踪。家庭律师考夫曼告诉《时代》记者,“我没有任何信息告诉你。”

    美国《亚特兰大黑星报》在去年12月12日曾报道称,经历了一年的“寄人篱下”生活后,卡扎菲的孩子们决定举家“逃离阿尔及利亚”,因为自卡扎菲死后,他们在阿尔及利亚受到诸多限制,感到越来越沮丧。

    2011年底,卡扎菲一家聘请突尼斯律师巴希尔调查卡扎菲死因,但阿政府禁止阿伊莎与其法律团队进行讨论,理由是担心她从事政治活动。

    而那间被阿政府“赐予”的总统官邸级海滨别墅,也被描述为一个戒备森严的“镀金笼子”,阿伊莎及其家人带着孩子、仆人住在里面,外面则是全副武装的阿尔及利亚士兵,说是保护,实则形同软禁。

    去年,阿政府与利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允许卡扎菲遗孀萨菲亚以自由身份返回利比亚,这让其家人“不再信任阿政府”。《国际商业时报》称,女儿阿伊莎担心,阿方可能屈从于利比亚新政府的压力,驱逐她回到祖国。

    萌生去意后,阿伊莎一家便开始四处寻求安全港湾。由于联合国禁止其乘坐飞机,他们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可信任的国家也不多。

    以色列新闻网站Walla援引情报来源称,阿伊莎在去年8月就已逃离阿尔及利亚,并告诉朋友,以色列可能是全世界惟一一个令她感到安全的国家。因为以色列与利比亚没有建交,在那里居住可避免利政府引渡她回国,但以色列政府并未表态。

    随后,阿伊莎又想去委内瑞拉和墨西哥避难,均遭拒绝。去年夏天,毛里塔尼亚将阿伊莎的叔叔、前情报局长阿卜杜拉·赛努西引渡给利比亚政府,那里也变得不安全了。

    几经辗转,卡扎菲一家终于被海湾国家阿曼接纳,在那里找到了暂时栖身地。

    大美女、受宠女、强硬女……

    作为卡扎菲惟一的亲生女儿,阿伊莎是他在整个内战期间的公开支持者。这位拥有多年西方教育背景的法学博士,不仅容貌姣好,被称为“北非的克劳迪娅·希弗”,还深受父亲宠爱,曾常以“第一女儿”身份代替母亲陪父亲出席重要场合。

    “父亲给了我大量时间,有时我感觉与他的关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有时他是我富有同情心的朋友。他是我缓解疼痛的良药,也是我对抗悲苦的堡垒。”《华盛顿邮报》引用阿伊莎的话称。

    同父亲一样,阿伊莎以立场强硬著称,经常提及“支持圣战”、“反对投降”等口号。为了让女儿有所作为,卡扎菲曾在2000年派阿伊莎作为特使,打破空中封锁,飞往伊拉克与萨达姆密谈。《华盛顿邮报》称,伊拉克战争后,她曾公开支持萨达姆:“当你的土地被外国军队占领,你的女人被强奸,男人被杀害,狠狠回击才是硬道理。”

    如今,这位曾风光无限的“第一女儿”还希望能重返昔日辉煌,但在利比亚,人们正努力摆脱卡扎菲的影子。

    的黎波里的商店不再被印满卡扎菲头像的T恤衫、邮票和纪念品所充斥,店主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粉刷店铺的百叶窗,许多街道和大学也恢复了原名称。

    当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漫步于的黎波里一条小巷中,邂逅一位卖传统挂毯的老人并想为他拍照时,这位老人缓缓走回小储藏室,郑重其事地举出一面旗帜,上写“2月17日革命万岁,利比亚自由了”,又重新坐回镜头前。

分享到:

 

卡扎菲爱女继续逃亡之路
卡扎菲子女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