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穿套装的女人,自作主张的妻子,“需要预约”的母亲
撒切尔:是首相,也是女人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0日
07
版)
 |
26岁的玛格丽特在和丹尼斯·撒切尔举行婚礼的当天。 |
 |
1959年,玛格丽特和儿子马克、女儿卡罗尔在一起。 |
 |
老年丧夫的撒切尔夫人 |
从4月8日下午开始,玛格丽特·撒切尔位于柴斯特广场的家门口,便陆续出现了悼念她的鲜花和画像。
这所房子是撒切尔夫人离开唐宁街后的家。在这里,她不再是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而是还原成了一个女人、一名妻子、一位母亲。
从小不幽默、不八卦,“就喜欢讨论政治”
撒切尔夫人常被看作杰出女性的代表,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认为,她只是个不一样的女人。
1925年,玛格丽特·罗伯特出生在英国林肯郡小镇格莱瑟姆。父亲阿尔弗莱德经营着一个杂货店,同时也是当地的市长,母亲是位裁缝。
阿尔弗莱德从小就教导玛格丽特和她的姐姐穆里尔,要有个人责任感,要努力工作,并遵循传统的道德观。这些习惯伴随了撒切尔夫人的一生。
《卫报》称,父亲常把市政厅的同事约到家中讨论政治,小玛格丽特有时坐在父亲膝盖上,有时躲在门后,“参与”这些政治集会。玛格丽特的家人说,她继承了父亲的脾气和对辩论的热爱,她的姐姐则更像母亲,在众人面前害羞躲避。
玛格丽特18岁到牛津大学读书,主修化学。期间,她加入了牛津保守党联合会。毕业后,她在一家化学公司做试验员,时常参加保守党的政治集会,并很快成为“政坛新星”,代表保守党参加众议院的议员竞选。
“我觉得她最喜欢的就是和政治同伴呆在一起。她几乎没有私人密友,当然她有个姐姐,但没有闺密。”撒切尔入主唐宁街后的私人助理克劳夫德回忆说,她的幽默感十分“干瘪”,“她一向都不以幽默著称”,“她过着一种非常保守和严肃的生活,没有嘘寒问暖,没有八卦,她就喜欢讨论政治。”
克劳夫德对《卫报》说,“她非常欣赏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她赞扬后者为世界做出贡献。戈尔巴乔夫也喜欢她,对她说话时声音很柔软,措辞总是温柔巧妙,眼睛放光,有点调情的味道。但她并不介意,没有女人会介意轻松的调情,不是吗?”
“自作主张”却深爱丈夫的妻子
据法新社称,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说,“婚姻的形式要么是占有,要么是合并,我父母喜欢第二种方式。”
丹尼斯·撒切尔第一次见到玛格丽特时,是个34岁的离婚商人,那年玛格丽特23岁。丹尼斯和几个朋友与玛格丽特一起用餐,餐后,他顺路将她送回伦敦。
丹尼斯说,玛格丽特对他并非一见钟情。“她当时要应对两场竞选,结果两次都输了。第二次她趴在我肩膀上哭了,我就娶了她。”1951年,他们在伦敦结婚。直到丹尼斯2003年去世,他们的婚姻美满地持续了52年。
婚后,两人一直住在伦敦的切尔西,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法律,准备参加律师考试,同时还要照顾家务、采购、缝纫、做饭和洗烫衣物。
撒切尔夫人育有一子一女,分别叫马克和卡罗尔。法新社称,他们的奶妈芭芭拉回忆说,“她特别高效,想要从她的工作中挑出毛病,几乎不可能。”而且,她总是自作主张,因为撒切尔先生鼓励她这样做。“她总是说,‘我们必须做这个、这个和这个,’然后他说‘好吧’,全部接受。”
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前,先后在政府多个部门任职,逐渐成了保守党的中坚力量。芭芭拉透露,夫人晚上只睡4个小时,在需要写演讲稿的夜晚,她主要靠威士忌提神。而他丈夫是惟一可以命令她上床休息,并“解放”那些筋疲力尽的助手的人。
《纽约时报》报道,1993年撒切尔夫人的自传《通往唐宁街之路》出版,她将这本书献给丈夫:“做首相是一条注定孤独的道路。但有丹尼斯在,我从未感到孤独。”
“需要提前预约”的双胞胎母亲
婚后第3年,玛格丽特生下了双胞胎,马克和卡罗尔。怀孕期间,她觉得百般不适,因此决定不再生孩子。
女儿卡罗尔对《每日电讯》记者说,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亲密。卡罗尔8岁那年,撒切尔夫人开始了第一个首相任期。在本应培养母女感情的时侯,母亲却要去完成政治使命,而女儿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据《每日邮报》报道,卡罗尔成年后,每次想和母亲吃午餐,都需等待和预约。
几年前,撒切尔夫人曾抱怨很少看到她的子女和孙辈,卡罗尔毫不留情地反驳:“一位母亲不能指望她成年的子女像回形镖一样随叫随到,还满怀感恩地弥补失去的相处时光。做祖母时的殷勤并不能弥补做母亲时的缺席。”
卡罗尔甚至告诉《每日电讯》,她没有母亲的电话号码。
离开唐宁街10号时,心情低落
卡罗尔在回忆录中写道,1989年,父亲曾劝说母亲在担任首相10年时卸任。就在撒切尔夫人赢得第三个任期的当晚,丹尼斯告诉女儿,“她很快就会不受欢迎了。”
《每日邮报》称,第三任期内,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弹,在对待欧洲的态度方面,保守党内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1990年11月初,对撒切尔夫人忠心耿耿的杰弗里·豪尔因政见不同,辞去了副首相的职位。就在他宣布辞职时,赫塞尔廷站出来挑战撒切尔夫人的首相地位。
第一轮投票,撒切尔获胜,“很多人都说母亲会赢,但父亲不这样认为,劝她就此放手。”
“第一轮投票的第二天,母亲的内阁成员一个个来到她面前告诉她,如果她接着选,他们会支持她,但她最好辞职,避免可能发生的耻辱,让别人来对付赫塞尔廷。”在内阁成员的“逼宫”下,她同意辞职。得知消息的卡罗尔打电话给母亲,“她的秘书说她不接任何电话,‘她现在心情低落,怕听到任何安慰的话后,会彻底崩溃’。”
卡罗尔对媒体透露,母亲常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将她赶下台的人。
刚离开唐宁街的日子,撒切尔夫人努力了好久才“学会”打电话。从1979年开始,她打电话从来没拨过号码。每当看到国际新闻,她会条件反射地拿起电话,想要与内阁人员联络。但想起自己已不是首相,才会落寞地放下听筒。
不当首相,也仍是“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的衣橱里装满了各色正装套裙。卡罗尔帮她整理衣服时问,“妈妈,您平常穿的衣服呢?”“我平常就穿这些,我永远不会买休闲款式的衣服。”她回答得斩钉截铁。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她曾拒绝使用枴杖,认为那是软弱的象征。同样,她也拒绝平底鞋,因为这和她一向端庄优雅的形象不符。然而,2012年3月《每日邮报》公布的一组照片上,她穿着平底凉鞋坐在公园里晒太阳,长椅旁放着一根枴杖。
2002年,撒切尔夫人连续几次中风。随后,她遵循医嘱,在公众场合不再讲话,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她还没习惯公众对她的遗忘。
2005年,撒切尔80岁。她在海德公园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为自己办了一次“群星璀璨”的寿宴。英女王亲自出席,到场的650名宾客均为社会名流。一时间,她再次被“众星捧月”。
迟到15分钟后,她款款出现,穿着金色套装,戴着双层珍珠项链,微微发白的金发一丝不乱。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是她寂寞的晚年生活中少有的亮色。
而在她77岁生日前夕,《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去看她,发现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铁娘子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这位孤独的老人把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上。
丈夫丹尼斯的死对她是又一个打击。“失去爸爸,对妈妈而言很痛苦。她会常常忘记他已过世。”卡罗尔写道:“我必须时时提醒她,父亲离开我们已有5年。”每当她听到这种回答,总是难掩失落,满面悲伤。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没有参加卡梅伦为她组织的85岁生日庆典,也婉拒了出席2011年王室婚礼的邀请。
她的身边仅有一些工作人员陪伴。她很少看电视,不大喜欢出门,甚至经济也不算富裕,像个普通的老年寡妇一样,过着寂寞的日子。
她职业生涯最后的辉煌发生在2007年2月,英国政府为了感谢她对国家的贡献,在众议院安放了一尊她的铜像。铜像中的她,右手伸出,好像正在辩论。BBC称,她出席了铜像的揭幕仪式,说“我更想要铁的,不过铜的也不错,至少不会生锈。”
如今,这座铜像还在英国众议院的大厅里无声地辩论着,铜像的真身“铁娘子”则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

从4月8日下午开始,玛格丽特·撒切尔位于柴斯特广场的家门口,便陆续出现了悼念她的鲜花和画像。
这所房子是撒切尔夫人离开唐宁街后的家。在这里,她不再是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而是还原成了一个女人、一名妻子、一位母亲。
从小不幽默、不八卦,“就喜欢讨论政治”
撒切尔夫人常被看作杰出女性的代表,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认为,她只是个不一样的女人。
1925年,玛格丽特·罗伯特出生在英国林肯郡小镇格莱瑟姆。父亲阿尔弗莱德经营着一个杂货店,同时也是当地的市长,母亲是位裁缝。
阿尔弗莱德从小就教导玛格丽特和她的姐姐穆里尔,要有个人责任感,要努力工作,并遵循传统的道德观。这些习惯伴随了撒切尔夫人的一生。
《卫报》称,父亲常把市政厅的同事约到家中讨论政治,小玛格丽特有时坐在父亲膝盖上,有时躲在门后,“参与”这些政治集会。玛格丽特的家人说,她继承了父亲的脾气和对辩论的热爱,她的姐姐则更像母亲,在众人面前害羞躲避。
玛格丽特18岁到牛津大学读书,主修化学。期间,她加入了牛津保守党联合会。毕业后,她在一家化学公司做试验员,时常参加保守党的政治集会,并很快成为“政坛新星”,代表保守党参加众议院的议员竞选。
“我觉得她最喜欢的就是和政治同伴呆在一起。她几乎没有私人密友,当然她有个姐姐,但没有闺密。”撒切尔入主唐宁街后的私人助理克劳夫德回忆说,她的幽默感十分“干瘪”,“她一向都不以幽默著称”,“她过着一种非常保守和严肃的生活,没有嘘寒问暖,没有八卦,她就喜欢讨论政治。”
克劳夫德对《卫报》说,“她非常欣赏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她赞扬后者为世界做出贡献。戈尔巴乔夫也喜欢她,对她说话时声音很柔软,措辞总是温柔巧妙,眼睛放光,有点调情的味道。但她并不介意,没有女人会介意轻松的调情,不是吗?”
“自作主张”却深爱丈夫的妻子
据法新社称,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说,“婚姻的形式要么是占有,要么是合并,我父母喜欢第二种方式。”
丹尼斯·撒切尔第一次见到玛格丽特时,是个34岁的离婚商人,那年玛格丽特23岁。丹尼斯和几个朋友与玛格丽特一起用餐,餐后,他顺路将她送回伦敦。
丹尼斯说,玛格丽特对他并非一见钟情。“她当时要应对两场竞选,结果两次都输了。第二次她趴在我肩膀上哭了,我就娶了她。”1951年,他们在伦敦结婚。直到丹尼斯2003年去世,他们的婚姻美满地持续了52年。
婚后,两人一直住在伦敦的切尔西,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法律,准备参加律师考试,同时还要照顾家务、采购、缝纫、做饭和洗烫衣物。
撒切尔夫人育有一子一女,分别叫马克和卡罗尔。法新社称,他们的奶妈芭芭拉回忆说,“她特别高效,想要从她的工作中挑出毛病,几乎不可能。”而且,她总是自作主张,因为撒切尔先生鼓励她这样做。“她总是说,‘我们必须做这个、这个和这个,’然后他说‘好吧’,全部接受。”
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前,先后在政府多个部门任职,逐渐成了保守党的中坚力量。芭芭拉透露,夫人晚上只睡4个小时,在需要写演讲稿的夜晚,她主要靠威士忌提神。而他丈夫是惟一可以命令她上床休息,并“解放”那些筋疲力尽的助手的人。
《纽约时报》报道,1993年撒切尔夫人的自传《通往唐宁街之路》出版,她将这本书献给丈夫:“做首相是一条注定孤独的道路。但有丹尼斯在,我从未感到孤独。”
“需要提前预约”的双胞胎母亲
婚后第3年,玛格丽特生下了双胞胎,马克和卡罗尔。怀孕期间,她觉得百般不适,因此决定不再生孩子。
女儿卡罗尔对《每日电讯》记者说,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亲密。卡罗尔8岁那年,撒切尔夫人开始了第一个首相任期。在本应培养母女感情的时侯,母亲却要去完成政治使命,而女儿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据《每日邮报》报道,卡罗尔成年后,每次想和母亲吃午餐,都需等待和预约。
几年前,撒切尔夫人曾抱怨很少看到她的子女和孙辈,卡罗尔毫不留情地反驳:“一位母亲不能指望她成年的子女像回形镖一样随叫随到,还满怀感恩地弥补失去的相处时光。做祖母时的殷勤并不能弥补做母亲时的缺席。”
卡罗尔甚至告诉《每日电讯》,她没有母亲的电话号码。
离开唐宁街10号时,心情低落
卡罗尔在回忆录中写道,1989年,父亲曾劝说母亲在担任首相10年时卸任。就在撒切尔夫人赢得第三个任期的当晚,丹尼斯告诉女儿,“她很快就会不受欢迎了。”
《每日邮报》称,第三任期内,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弹,在对待欧洲的态度方面,保守党内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1990年11月初,对撒切尔夫人忠心耿耿的杰弗里·豪尔因政见不同,辞去了副首相的职位。就在他宣布辞职时,赫塞尔廷站出来挑战撒切尔夫人的首相地位。
第一轮投票,撒切尔获胜,“很多人都说母亲会赢,但父亲不这样认为,劝她就此放手。”
“第一轮投票的第二天,母亲的内阁成员一个个来到她面前告诉她,如果她接着选,他们会支持她,但她最好辞职,避免可能发生的耻辱,让别人来对付赫塞尔廷。”在内阁成员的“逼宫”下,她同意辞职。得知消息的卡罗尔打电话给母亲,“她的秘书说她不接任何电话,‘她现在心情低落,怕听到任何安慰的话后,会彻底崩溃’。”
卡罗尔对媒体透露,母亲常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将她赶下台的人。
刚离开唐宁街的日子,撒切尔夫人努力了好久才“学会”打电话。从1979年开始,她打电话从来没拨过号码。每当看到国际新闻,她会条件反射地拿起电话,想要与内阁人员联络。但想起自己已不是首相,才会落寞地放下听筒。
不当首相,也仍是“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的衣橱里装满了各色正装套裙。卡罗尔帮她整理衣服时问,“妈妈,您平常穿的衣服呢?”“我平常就穿这些,我永远不会买休闲款式的衣服。”她回答得斩钉截铁。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她曾拒绝使用枴杖,认为那是软弱的象征。同样,她也拒绝平底鞋,因为这和她一向端庄优雅的形象不符。然而,2012年3月《每日邮报》公布的一组照片上,她穿着平底凉鞋坐在公园里晒太阳,长椅旁放着一根枴杖。
2002年,撒切尔夫人连续几次中风。随后,她遵循医嘱,在公众场合不再讲话,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她还没习惯公众对她的遗忘。
2005年,撒切尔80岁。她在海德公园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为自己办了一次“群星璀璨”的寿宴。英女王亲自出席,到场的650名宾客均为社会名流。一时间,她再次被“众星捧月”。
迟到15分钟后,她款款出现,穿着金色套装,戴着双层珍珠项链,微微发白的金发一丝不乱。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是她寂寞的晚年生活中少有的亮色。
而在她77岁生日前夕,《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去看她,发现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铁娘子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这位孤独的老人把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上。
丈夫丹尼斯的死对她是又一个打击。“失去爸爸,对妈妈而言很痛苦。她会常常忘记他已过世。”卡罗尔写道:“我必须时时提醒她,父亲离开我们已有5年。”每当她听到这种回答,总是难掩失落,满面悲伤。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没有参加卡梅伦为她组织的85岁生日庆典,也婉拒了出席2011年王室婚礼的邀请。
她的身边仅有一些工作人员陪伴。她很少看电视,不大喜欢出门,甚至经济也不算富裕,像个普通的老年寡妇一样,过着寂寞的日子。
她职业生涯最后的辉煌发生在2007年2月,英国政府为了感谢她对国家的贡献,在众议院安放了一尊她的铜像。铜像中的她,右手伸出,好像正在辩论。BBC称,她出席了铜像的揭幕仪式,说“我更想要铁的,不过铜的也不错,至少不会生锈。”
如今,这座铜像还在英国众议院的大厅里无声地辩论着,铜像的真身“铁娘子”则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