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掉累赘,也扫掉信任
谷歌发动“春季大扫除”
○本报特约撰稿 森堡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03日
38
版)
|
|
|
|
3月14日,谷歌在其官方博客发布《又一次春季大扫除》一文,宣布关闭8款服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著名的新闻阅读器Google Reader,该服务上线近8年来积累了数千万忠实用户,它的突然关闭引得怨声载道。Google Reader是继iGoogle、Google Desktop之后又一款被“扫地出门”的大腕级产品,它的倒下引发了人们对谷歌产品的信任危机。
Google Reader赚不来钱?
Google Reader是谷歌于2005年推出的一项RSS阅读器服务,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资讯订阅服务。很多网站都会以RSS形式发布内容摘要,特别是新闻网站,借助Google Reader的帮助,它们能将这些内容整合成符合用户需要的个性化报纸。
对许多媒体从业者来说,Google Reader俨然是左膀右臂,尤其受到博主的青睐。因此它的关闭引发众怒也在情理之中,有人在网上大呼:“给我100个华而不实的Google眼镜,也无法替代一个赋予我上网意义的Google Reader。”
创建于2005年的Google Reader发展十分迅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占据了RSS阅读器市场头把交椅。但其发展瓶颈也十分明显:由于RSS阅读器追求纯粹的阅读体验,使得广告内容难以存在。即便发布广告,点击率也非常低。作为一家主要依靠广告生存的互联网公司,谷歌通常在网上见缝插针地寻机投放广告。但Google Reader这一大块却成为广告的不毛之地,挣不了钱的同时还白白消耗资源,令股东们非常不满。
虽然Google Reader也曾有过商业化探索,但因广告点击率过低不得已作罢。这也验证了,RSS阅读器用户的性质决定了没人会点RSS上的广告。近几年时间,谷歌试图逐步“阉割”Google Reader并将用户引向Google+,但效果并不好。在后来改版的Google Reader中,其社交功能被全部删除,Google Reader的使用量和用户也大幅下降。可以说是谷歌亲手摧毁了自己旗下的这个阅读器巨头。
云端应用靠不住
谷歌的“春季大扫除”始于2011年,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出任首席执行官后,公司开始执行“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大产品上”的政策。那些未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明确一点说是不能给公司带来可观利润的产品将被直接扫地出门。
谷歌在这之前也曾经陆续关闭一些服务,但其规模从未像后来的“春季大扫除”那样,达到令人恐慌的地步:2011年开始“春季大扫除”以来,总共有70款服务及功能被关闭。而像Google Reader这样拥有数千万忠实用户的服务,谷歌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关闭,更加重了这种恐慌。
对某些严重依赖Google Reader的用户来说,它的关闭不啻是灾难。用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斯格勒的话说就是:“谷歌掐掉了鲜花,也顺带杀死了蜜蜂。”在多年的使用中,一些用户的账号积累了上千条信息,并且作了细致的分类。随着Google Reader的轰然倒塌,这些心血也随之付诸东流。难怪大量用户在网上嚷着要去“占领Google Reader”了。
Google Reader的倒下也让人们对近年来大热的“云计算”产生了悲观情绪。云端产品,例如谷歌的众多产品,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不管在哪里,我们有一个账号,就可以享受众多的优质服务。时间一长,我们逐渐对这些产品形成了严重依赖,才忽然发现它们其实非常脆弱。
用户必须明白的是,我们只是租用了这些产品的使用权,但没有任何所有权。我们越是融入这些系统,风险就越大。在云中,我们对所用东西的控制力非常弱。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能因为财政状况关闭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听一句美国IT专家布莱恩·普罗菲特的建议:“你可以随意选择使用什么服务,但一定要确保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能够全身而退。”
3月14日,谷歌在其官方博客发布《又一次春季大扫除》一文,宣布关闭8款服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著名的新闻阅读器Google Reader,该服务上线近8年来积累了数千万忠实用户,它的突然关闭引得怨声载道。Google Reader是继iGoogle、Google Desktop之后又一款被“扫地出门”的大腕级产品,它的倒下引发了人们对谷歌产品的信任危机。
Google Reader赚不来钱?
Google Reader是谷歌于2005年推出的一项RSS阅读器服务,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资讯订阅服务。很多网站都会以RSS形式发布内容摘要,特别是新闻网站,借助Google Reader的帮助,它们能将这些内容整合成符合用户需要的个性化报纸。
对许多媒体从业者来说,Google Reader俨然是左膀右臂,尤其受到博主的青睐。因此它的关闭引发众怒也在情理之中,有人在网上大呼:“给我100个华而不实的Google眼镜,也无法替代一个赋予我上网意义的Google Reader。”
创建于2005年的Google Reader发展十分迅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占据了RSS阅读器市场头把交椅。但其发展瓶颈也十分明显:由于RSS阅读器追求纯粹的阅读体验,使得广告内容难以存在。即便发布广告,点击率也非常低。作为一家主要依靠广告生存的互联网公司,谷歌通常在网上见缝插针地寻机投放广告。但Google Reader这一大块却成为广告的不毛之地,挣不了钱的同时还白白消耗资源,令股东们非常不满。
虽然Google Reader也曾有过商业化探索,但因广告点击率过低不得已作罢。这也验证了,RSS阅读器用户的性质决定了没人会点RSS上的广告。近几年时间,谷歌试图逐步“阉割”Google Reader并将用户引向Google+,但效果并不好。在后来改版的Google Reader中,其社交功能被全部删除,Google Reader的使用量和用户也大幅下降。可以说是谷歌亲手摧毁了自己旗下的这个阅读器巨头。
云端应用靠不住
谷歌的“春季大扫除”始于2011年,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出任首席执行官后,公司开始执行“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大产品上”的政策。那些未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明确一点说是不能给公司带来可观利润的产品将被直接扫地出门。
谷歌在这之前也曾经陆续关闭一些服务,但其规模从未像后来的“春季大扫除”那样,达到令人恐慌的地步:2011年开始“春季大扫除”以来,总共有70款服务及功能被关闭。而像Google Reader这样拥有数千万忠实用户的服务,谷歌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关闭,更加重了这种恐慌。
对某些严重依赖Google Reader的用户来说,它的关闭不啻是灾难。用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斯格勒的话说就是:“谷歌掐掉了鲜花,也顺带杀死了蜜蜂。”在多年的使用中,一些用户的账号积累了上千条信息,并且作了细致的分类。随着Google Reader的轰然倒塌,这些心血也随之付诸东流。难怪大量用户在网上嚷着要去“占领Google Reader”了。
Google Reader的倒下也让人们对近年来大热的“云计算”产生了悲观情绪。云端产品,例如谷歌的众多产品,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不管在哪里,我们有一个账号,就可以享受众多的优质服务。时间一长,我们逐渐对这些产品形成了严重依赖,才忽然发现它们其实非常脆弱。
用户必须明白的是,我们只是租用了这些产品的使用权,但没有任何所有权。我们越是融入这些系统,风险就越大。在云中,我们对所用东西的控制力非常弱。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能因为财政状况关闭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听一句美国IT专家布莱恩·普罗菲特的建议:“你可以随意选择使用什么服务,但一定要确保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