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开禁”首日,4家报纸打破官方媒体对日报的垄断——

缅甸私人日报:噤声50年后重发声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03日   08 版)

    4月1日,一名僧人和一名普通市民在缅甸仰光街头,阅读当天新出版的私人日报。

    一名年轻记者正在仰光的工作间内为《声音》报准备稿件。

    英国《每日电讯》报道,4月1日清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报摊上,几份“眼生”的报纸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

    《金色新大地》登载了昂山素季即将访问日本的消息,以及总统吴登盛关于佛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讲话。

    《联合报》更关注内比都当地的新闻。

    《声音》则刊载了对西部Rahhine邦的局势分析,报纸上还能看到关于丹麦乐队即将到仰光演出的广告。

    当天,有4份私人办的日报(还有一份叫《Standard Time Daily》,中文直译《标准时报》)跨越了半个世纪的鸿沟,出现在缅甸的大小报摊上,并立即引起了读者的抢购。在获得政府许可的16家日报中,只有这4家成功地在“开禁”首日出报。

    4月1日,缅甸首现私人办的日报

    Phyu Phyu是内比都的一名普通市民,经营着一个报刊摊。4月1日对他来说是格外忙碌和热闹的一天。他告诉法新社记者,“《声音》很快就卖光了,我进货时还特意多进了些。这是第一次读私人办的日报,大家都很有热情。”

    “这4份报纸今天全部卖光了,”另一位摊主姬姬告诉路透社,“但很难说它们以后的销量会怎样,因为今天有3份报都是免费分发的,剩下那份也只卖150缅元(0.17美元)。”

    这4家私人日报的出版,打破了官方媒体对日报长达50年的垄断,是缅甸新闻改革的新举措。

    缅甸政府在2012年12月宣布,所有想要发行日报的团体和个人都可向政府提交申请,获许可的从4月1日起就可发行报纸了。

    在24份申请中,有16家媒体首先获得了许可。其中也包括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的党报,以及吴登盛领导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的《联合报》。

    私人报“在内容和新闻质量上与政府报竞争”

    路透社称,4月1日,市面上并没看到全国民主联盟出版的日报。该联盟中央委员会的成员韩比敏透露,民盟还没决定好何时开始出版日报。“老实说,我们还在为出版日报做必要的准备。”韩比敏表示,需要克服的困难还很多,如采编人手不够、印刷设备跟不上、财力不足等。此前,该联盟出版的周报《D-Wave》在缅甸受到好评和欢迎。

    而执政党的党报《联合报》因为有财团撑腰,不仅在出版日期上拔得头筹,还打算通过市场营销吸引读者。

    “我们资金富裕,且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员工。”赢天说。他是《联合报》的主编,打算在最初发行的10天里都免费派发报纸。英国《金融时报》称,虽为党报工作,赢天却不肯做执政党的应声虫——“党内有专门的宣传渠道,这份报纸不会成为它的喉舌。”

    同样在4月1日准时问世的还有《声音》,其编辑昂梭对《每日电讯》记者说,“我们为了转变为一家日报,准备了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希望成为这个历史性时刻的一部分”。

    《声音》的主编俞觉敏昂瑞说,政府办的报纸在资金和分发方面具有优势,“但我非常有信心,我们可在内容和新闻的质量上与政府报竞争”。

    虽然第一天上市,几家日报都以免费赠送或低价销售的方式招揽读者,但报纸上面印着的定价却是200缅元(20美分)。缅甸官方日报的发行价只是这些私人日报的一半,还有一些在机场、饭店等地免费发放。

    在仰光街头,人们对私人日报的前景看法非常不一致。“我担心它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它们现在都是同时出版,人们不可能同时买这么多报纸。” 卡拉尔莱对法新社说。

    但是报摊摊主温敏认为,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如果报道好看,人们自然就会买来看。”

    在怀疑声中迈出“新闻改革”的步子

    私营报纸重新开售的日子,恰好是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选举成为国会议员一周年的纪念日。就在几年前,昂山素季和新闻自由,还都是令缅甸政府头疼的“敏感词”。

    自总统吴登盛2011年3月履职以来,推行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改革一直是他的主要发力点。

    新闻自由是其民主改革的一部分。2012年8月,缅甸废除了“年近半百”的新闻审查制度。这个举动受到了西方媒体的大力赞扬,但缅甸当地媒体普遍持“继续观察”的态度。

    为了让新闻改革的步伐满足缅甸人民的预期,缅甸政府需要在关键领域做出让步,比如允许私人承办日报。

    《印度时报》报道,4月1日前,缅甸有6家国有日报,还有200多家私人经营的杂志和周报,语言覆盖了缅甸语、英语和中文。私人出版商达到7000多家。但发行日报仍是政府的专利,私人媒体常因新闻周期过长而感到痛苦和无奈。

    另一方面,随着民主化改革的进展,缅甸民众对新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出版的日报通常是政府公告的“副本”,经常见报的新闻也只是那些“出席新大桥奠基仪式的官员名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

    但是,一些反政府人士对缅甸政府在新闻自由上的让步并不领情。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展现给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个假象,以此获得西方的经济援助,和解除美欧国家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虽然吴登盛政府已准许私人发行日报,但是在新的媒体法出台前,严厉的“1962年印刷登记制度”仍在发挥余热。英国《金融时报》称,如果没有及时登记或出版执照过期,将被判处最高7年的监禁。

    评论家希望新的媒体法能界定媒体自由,并取代严厉的登记法令。但法新社称,缅甸政府近期表示,对新的媒体法有不同想法。

    现在,政府报也开始刊登好莱坞八卦

    当1964年取缔私人媒体的“紧箍”落在缅甸报业的头上时,很多今天买报的人还没出生。81岁的钦貌莱却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他对路透社说,能看到私人日报再次出现,就像自己释放了第二次生命。他是最先发行的4家“先锋”之一《金色新大地》的主编。他回忆,当1948年缅甸刚从英国人手中独立时,缅甸的日报市场规模可观且欣欣向荣,用缅甸语、英语、印地语和中文发行的报纸五花八门。

    当时的钦貌莱已是一位资深新闻人了,在用缅甸语出版的日报《Mogyo》工作。随着1964年军政府铁幕的落下,这家报社和其他的私人媒体一起被政府取缔。

    在奈温对媒体的严厉监控下,钦貌莱曾3次入狱,还经历过3年的“保护性监视”。对于批评的声音和异见份子,军政府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军政府统治下的记者频繁受到监视和电话窃听,并经常受到刑讯折磨或监禁,违规的报纸将被关闭。

    那个时期,政府主导的媒体是军政府的回音壁,无法提供批判的信息,为此,钦貌莱感到非常苦闷。

    吴登盛上台后,对媒体的解禁也是小心翼翼。钦貌莱和许多新闻人一样,在等待、在观望。

    “这样的等待很折磨人,就像小树要从岩石的裂缝中生长出来一样。”《缅甸时报》主编罗斯·邓肯利对路透社记者说,这家报纸正在向政府申请用缅甸语和英语出版日报。

    让“民间媒体人”感到兴奋的信号是,从2012年起,政府主办的日报开始主动地改革。《缅甸新光》是政府发行的日报,这份英文报纸如今也在寻找私人投资方,并开始刊登好莱坞八卦。

    如今的《金色新大地》是一家用缅甸语出版的日报,钦貌莱带领着一群年轻记者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全新的新闻道路。这些记者是他从各家周报中物色来的,还需慢慢培养。

    《金融时报》报道,钦貌莱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但他愿意“以新闻的名义”直面这些挑战。“我已做好准备用专业化的精神来经营这份报纸,我在过去的黄金岁月中向我的同事学到了最宝贵的精神。”

分享到:

 

缅甸私人日报:噤声50年后重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