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3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政权更迭,昔日狱卒成囚犯

利比亚监狱:身份互换酿“复仇”事件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3年03月13日   17 版)

    2月17日,利比亚民众走上街头,庆祝革命爆发两周年。

    阿布-萨利姆监狱外墙上的卡扎菲时代看守拷打囚犯的画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杂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利比亚监狱关押着许多卡扎菲时代的监狱看守,而看守中有许多人此前是被关押的囚犯,一夕之间的身份互换导致“复仇”事件频发。

    曾被痛打的囚犯和家人纷纷来“复仇”

    夜晚,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近郊一座废弃军营里,囚犯纳吉·纳迦尔被蒙住双眼、戴上手铐带进审讯室。几个戴着面罩的年轻男子命他跪在地上。一名身材高大、头发蓬松、睡眼惺忪的男子站在纳迦尔身后,他就是逮捕纳迦尔的反卡扎菲武装指挥官贾拉勒·拉贾伊。

    “你想要什么?”拉贾伊握着一段塑料管子。

    “我不懂你的意思。”纳迦尔回答。

    “你想要什么?”拉贾伊重复了一次,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难道你不记得了?”

    纳迦尔当然记得。几个星期之前,他还是卡扎菲控制下的一座监狱的看守。的黎波里被反卡扎菲武装占领后,在监狱里时常遭他痛打的囚犯,发现了他的行踪,最终在姐姐家里将他逮捕,带到这座废弃的军营里。

    现在,他们在模仿纳迦尔当看守时虐待囚犯的“程序”——每天,纳迦尔用这句“你想要什么”向囚犯发问,知道内情的囚犯会回答“PPR”,被他用PPR管打一顿;回答“不正确”的囚犯会更惨。

    站在身后的拉贾伊,曾是纳迦尔最“钟爱”的提问对象之一。

    “你想要什么?”拉贾伊最后一次提问。他手里拿的正是昔日纳迦尔打他时用的那根PPR管。

    “PPR!”纳迦尔绝望地哀嚎。接着,他曾经痛打的这个人挥起管子,狠狠朝他背上抽打。

    这一幕发生在2011年9月。除了纳迦尔,还有11名曾为卡扎菲效力、杀害或折磨过反卡扎菲人士的男子,被关押在那座废弃军营的一个房间里。

    楼上,纳迦尔痛打囚犯的PPR管和木棒被放在一张桌子旁。在纳迦尔被捕的头几个月里,这两样东西派上了大用场:曾被他痛打的囚犯和他们的家人纷纷来“复仇”。

    曾向纳迦尔复仇的一个男子笑着对美国《纽约时报杂志》记者说,一个女囚被监狱看守切掉一根手指,卡扎菲倒台后,这名看守成为阶下囚,那名获得自由的女子手持笤帚到监狱复仇,狠狠抽打这名看守,“笤帚都打烂了”。

    一夕之间,看守和囚犯互换身份

    如今,纳迦尔仍被拉贾伊所在的民兵团体控制。纳迦尔的家人认为,这个民兵团体不合法,“每日折磨他,逼他发表一些不实言论”更是违法,要求将纳迦尔移交给合法的机构。

    这一要求让拉贾伊等人笑得前仰后合,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可移交囚犯的合法机构”。

    这反映了利比亚当下的现实。革命爆发两年了,这个国家仍未从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中恢复元气。

    与政府缺位相对照的是“政出多门”。《纽约时报杂志》报道称:“这个国家最不缺的就是民兵组织,有60多个。”这些组织发端于利比亚革命,各自为政,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有统计资料显示,在长达8个月的内战期间,利比亚全国有约8000人因支持卡扎菲而被捕,其中一些是旧政权的监狱看守。看押这些人的看守,大部分是反抗卡扎菲的民兵组织成员,或是卡扎菲时期的囚犯。

    在看守和囚犯一夕之间互换身份的监狱里,“复仇”现象并不少见。

    利比亚尚未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在利比亚各地被关押的卡扎菲支持者无法指望早日得到起诉。

    利比亚司法部长萨拉赫·马格哈尼表示,在利比亚的一些监狱里,有的囚犯已被关押两年之久,至今没有接受审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调查取证的进展缓慢外,还有检察官及愿意为这些囚犯辩护的律师“极端缺乏”。

    曾是资深人权活动家的马格哈尼说:“不幸的是,监狱中的刑讯现象在革命后继续存在。我们的监狱系统正在失控,但我们在想办法改变现状。”

    看守“没受过岗前培训”是问题所在?

    的黎波里郊区的阿布-萨利姆监狱里,49岁的监狱长穆罕默德·格维德,曾被关押在该监狱长达10年。

    1986年,在利比亚安全部门担任情报人员的格维德,被控为反卡扎菲的一家地下圣战组织提供情报,因此被关入阿布-萨利姆监狱。当时主管利比亚安全部门的是卡扎菲的“连襟”阿卜杜拉·塞努西。格维德认为,自己的无端入狱是塞努西打击异己造成的。

    1997年,格维德出狱。10多年的牢狱之灾给他在身体和心理上留下了斑斑伤痕,他的女儿几乎认不出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父亲。

    但格维德认为自己是“幸运者”,因为在1996年,阿布-萨利姆监狱发生了大屠杀,约1700名囚犯中的1270人遇害。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虽然大屠杀的真相一直被包裹在迷雾中,但利比亚人相信,这场屠杀是塞努西策划的。

    格维德亲眼目睹了那场惨剧,他的所见所闻将为利比亚检察机关起诉塞努西、调查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监狱里普遍存在的刑讯现象佐证。

    2011年8月,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控制了的黎波里,格维德加入了反抗卡扎菲的力量,并一路攀升,成为他自己所说的“VIP囚犯”——阿布-萨利姆监狱的监狱长。

    4个月后,他昔日的对头塞努西在毛里塔尼亚被捕,随后被移交给利比亚,关入阿布-萨利姆监狱,成为格维德的阶下囚。在格维德看来,这是上天对他的最大“恩赐”。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法专家的话称,革命发生后,昔日的囚犯、反对派领袖甚至一些不法之徒进入利比亚的各级权力机构,这些人极可能对身陷囹圄的卡扎菲时代官员有一些不人道的举动。

    “人权观察”组织利比亚籍观察员哈南·萨拉赫,曾与格维德以及监狱系统的其他官员打过交道。他表示,曾经的囚犯管理利比亚的监狱“并不是问题”,但这些人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有关机构也没有对他们的履历进行审查,这才是问题所在。

    “在利比亚,根本没人认真对待司法公正”

    对于利比亚监狱系统当前的状况,受雇为塞努西辩护的著名人权律师本·埃莫森感到“非常惊讶”。“怎么能让一个受害者去看管据说曾向他施加伤害的人呢?”

    埃莫森还未被准许与塞努西见面,但他表示,自己有理由相信,塞努西在狱中受过刑讯。

    格维德对此予以否认,并强调“不管是塞努西还是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其他囚犯,都没有遭受过刑讯折磨”。

    “他们被关押在这里是非常幸运的。”格维德说,“从逻辑上讲,有1270人死于那场大屠杀,其中的许多人是我的朋友,我应该向塞努西复仇,但我没有那样做。”

    格维德补充说,他管理的囚犯可以“全天24小时看医生”,吃的东西也和看守吃的一样。

    因被指控在利比亚革命期间犯有屠杀及其他令人发指的罪行,塞努西和如今被关押在利比亚山城坦津一座监狱里的卡扎菲次子赛义夫,被海牙国际刑事法庭通缉。格维德表示,把塞努西和赛义夫这样的“重量级”囚犯送往国外是“不可能的”。此前,利比亚政府已明确表示,一定要在利比亚审判这两人,以此表明这个国家已由独裁制转变为民主制。

    “我们的体系中有很多缺点,”利比亚司法部长马格哈尼说,“但最终我们将回到正确的体系中去。”那时,刑讯将被禁止,监狱系统归司法部管辖,“我们将对所有看守进行资格审查并培训”。

    国际刑事法庭不再要求利比亚移交塞努西和赛义夫,但国际社会对革命后利比亚的司法公正“信心不足”。“人权观察”称,利比亚政府要自行审判赛义夫,但事实上,政府甚至无力要求目前关押他的民兵组织将他移交受审。曾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起草报告的埃莫森尖锐地指出:“在利比亚,根本没人认真对待司法公正。”

分享到:

 

利比亚监狱:身份互换酿“复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