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冒险的人,这里是冬季运动天堂
吉尔吉斯斯坦:飞驰在群山雪原
○作者 [英] 特里斯坦·肯尼迪 ○编译 书畅
《
青年参考
》(
2013年02月20日
42
版)
|
从雪山之巅飞驰而下 |
|
滑雪爱好者们跋涉在群山间 |
|
滑雪小队整装待发 |
|
吉尔吉斯人特制的帐篷御寒效果极佳 |
对于喜欢冒险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吉尔吉斯斯坦是天堂般的去处。在这个潜力无限的国家,原生态的群山和雪原,吸引着众多滑雪高手前来挑战。
雪崩袭来时,我刚要把最后一条巧克力棒吞下肚。当时,历经千辛万苦,我所在的滑雪小队总算攀上一道冰封的山脊,分散开来自由活动。右手边十几米远处,同行的塔尼娅·戴托马斯兴致高涨,只见她在峰顶挺直腰杆,高举手臂,然后把滑雪板头部冲着山下,消失在一块突出雪面的岩石侧后。就在这时,耳畔响起导游瑞恩·考帕尔的呼喝:“雪在滑动,雪在滑动!”我期盼着塔尼娅赶紧跑回来,却惊恐万状地发现雪流正向她所在的方位倾泻。
“塔尼娅,塔尼娅!”雪崩持续了不到10秒,主观感受仿佛是过了一个世纪。终于,我听到了对方的声音:“谢天谢地!我把滑雪板插进雪里,又紧紧抓住了一块岩石。”
她瑟瑟发抖,但毫发无损。我长出一口气,接着便不由自主地放声大笑。雪崩处距前进营地有3个小时的路程,从营地到山下的伊奇科-耶格兹村(Ichke-Jergez)又得走差不多同样多的时间——这个吉尔吉斯牧民的定居点,是我们能够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最近位置。旅程一开始,考帕尔就严肃地跟我们解释过雪崩的恐怖,未曾想“说曹操,曹操到”。
“中亚瑞士”发出召唤
在吉尔吉斯斯坦滑雪,与去繁忙而拥挤的阿尔卑斯山度假大异其趣。该国深居亚洲内陆,物产贫瘠,却拥有不止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当然,除了滑雪,这里的风景也美不胜收,星罗棋布的高山湖和茂密的针叶林,都让吉尔吉斯坦获得“中亚瑞士”之称。
话虽如此,当地的基础设施比起传统滑雪胜地就相形见绌了。1991年,吉尔吉斯斯坦宣布独立,作为代价,它失去了来自苏联的资金援助和商品供给,至今仍是中亚的第三大穷国,公路到处坑坑洼洼,供电设施也很不给力,时常罢工;在乡下,人们乘马车旅行属于常态。还好,经历了两次革命的震荡,吉尔吉斯眼下总算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看起来更像西方国家的政府,只不过,山坡上仍没有可供来客“滑进滑出”的、暖烘烘的小木屋。
幸运的是,我们这支队伍并不依赖滑梯或雪道展开探险,身价不菲的高级滑雪板可以帮助大家沿陡峭的山坡呈“之”字形疾驰,因为人少,亦无需担心和别的游客撞个满怀。
说起带队的导游考帕尔,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他已在吉尔吉斯斯坦游历了5年,开设了自己的登山公司“乡野40部落”(40 Tribes Backcountry)。像在中亚“掘金”的许多外国人一样,考帕尔也以与当地社区有密切的联系而自豪。他的产业开张不久,就与东部城镇卡拉科尔的“伊塞克湖导游与门房协会”(Issyk-Kul Guides and Porters Association)确立了同盟,后者的负责人卡萨丁·穆塞夫是位阳光、帅气的吉尔吉斯年轻人,英语流利。
第二个关键就是伊奇科-耶格兹村的老乡。我们先从莫斯科飞到比什凯克,之后驱车6小时赶往卡拉科尔,再走45分钟便抵达了这个村庄。在一处小农场里,一家三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没有自来水,热水淋浴自然也谈不上,舒适的房间与东道主热情的笑脸,还是让我们觉得宾至如归。晚餐简单而可口,大伙儿围着炉子喝茶时,3个孩子中最年幼的那个就在众人的膝盖上跳来跳去。每当我们与她击掌,这个小精灵便以纯真的笑声回应。
风险与愉悦始终成正比
接下来的5天里,我们在海拔2650米的一座圆顶帐篷里安营扎寨,把全套行头从村里转移到这个前进营地。帐篷是用毡子盖的,号称吉尔吉斯人的传统手艺,其实用性已被一代代牧民的实践证明——虽说,真正的牧民不会有闲情跑到寒冬腊月的山麓里去。
帐篷中间安放着火炉,穆塞夫和搭档阿扎马特用它为我们烹制当地特色美食,更重要的是,一整天的冒险过后,湿漉漉的滑雪板可以很容易地就地烘干。帐篷里的温度早晨时比较低,一般会在零度以下,不过,当我们从睡袋里爬出来并开始煮早茶时,温度会很快升起来。每到傍晚,一部分人会借着红彤彤的火光读书,阿扎马特则弹着吉他,唱起忧伤的吉尔吉斯民谣,偶尔也会鼓励大家玩“快艇游戏”(一种用骰子和记分表进行的游戏),为增加乐趣,我们还进行了改革,规定谁输了就罚他喝高烈度的伏特加酒。
花了一周时间,我们成功地在附近几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上留下了足迹。登高遥望,吉尔吉斯斯坦的贫穷与落后暂时隐去,只剩下美得让人眩晕的风景,每个方向都那样原始、质朴,从未被动过的、厚厚的积雪正在发出召唤。手足并用地爬上一座座山坡,然后飞驰而下,身生双翼般的愉悦油然而生,征服大自然的满足感霎时将灵魂充满。
另一方面,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滑雪,遭遇不测的几率肯定更高些,塔尼娅就是在众目睽睽下遇险的,多亏了往山下滑的路线不是非常陡峭,且整个团队的成员都有丰富的经验。考帕尔告诉我们,他曾为一群初学者做指导,这些“周末战士”也能以较小的成本享受乐趣。他对“乡野40部落”和吉尔吉斯斯坦滑雪业的未来信心十足:“经过整整一个滑雪季,仍有众多线路不曾探索过,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可能性……最终,我计划建立起一个滑雪帐篷网络,今后,像你们这样的高水平爱好者就可以在各个营地间自由穿梭了。”
利益刺激或令原生态不再
多少个世纪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的高山和雪原渺无人烟,堪称上帝留给滑雪者的一份厚礼,可是,如今有迹象表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比什凯克的掌权者正盘算着将这片处女地改造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2012年7月,吉政府宣布对多数西方国家的游客不再要求签证,对一个苏联式官僚作风依然为人司空见惯的国家来说,这的确是迈出了一大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府新闻秘书卡迪尔·托科托古洛夫曾信誓旦旦地对我保证:“政府旨在支持私营部门,努力将冬季运动项目转化为支撑我国旅游业的、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政策的效果已逐步显现,近三年来,18个苏联时代的滑雪胜地中,有好几家经过整修后重张开业,一方面迎合了本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另一方面也是为满足靠石油致富的哈萨克斯坦居民的需求——从邻国乘飞机至此并不耗时,对新富阶层而言相当划算。
滑雪还不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打产业,但用考帕尔的话说:“潜力是巨大的,地形、积雪、文化,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作为这个国家最大的滑雪场之一,回溯到沙皇时代,卡拉科尔就是探险家和登山者徒步出发的起点。令人纠结的是,经济利益的刺激正令其褪去原生态的神秘——我在沿途注意到,运送游客上下的升降机、五颜六色的灯光设备正在兴建。
吉尔吉斯斯坦也许不是受众范围最广的冬季运动目的地,但我必须承认,对于那些格外喜欢冒险的滑雪爱好者而言,来到这里,就如同在天堂中信马由缰般惬意。
□英国《金融时报》
对于喜欢冒险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吉尔吉斯斯坦是天堂般的去处。在这个潜力无限的国家,原生态的群山和雪原,吸引着众多滑雪高手前来挑战。
雪崩袭来时,我刚要把最后一条巧克力棒吞下肚。当时,历经千辛万苦,我所在的滑雪小队总算攀上一道冰封的山脊,分散开来自由活动。右手边十几米远处,同行的塔尼娅·戴托马斯兴致高涨,只见她在峰顶挺直腰杆,高举手臂,然后把滑雪板头部冲着山下,消失在一块突出雪面的岩石侧后。就在这时,耳畔响起导游瑞恩·考帕尔的呼喝:“雪在滑动,雪在滑动!”我期盼着塔尼娅赶紧跑回来,却惊恐万状地发现雪流正向她所在的方位倾泻。
“塔尼娅,塔尼娅!”雪崩持续了不到10秒,主观感受仿佛是过了一个世纪。终于,我听到了对方的声音:“谢天谢地!我把滑雪板插进雪里,又紧紧抓住了一块岩石。”
她瑟瑟发抖,但毫发无损。我长出一口气,接着便不由自主地放声大笑。雪崩处距前进营地有3个小时的路程,从营地到山下的伊奇科-耶格兹村(Ichke-Jergez)又得走差不多同样多的时间——这个吉尔吉斯牧民的定居点,是我们能够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最近位置。旅程一开始,考帕尔就严肃地跟我们解释过雪崩的恐怖,未曾想“说曹操,曹操到”。
“中亚瑞士”发出召唤
在吉尔吉斯斯坦滑雪,与去繁忙而拥挤的阿尔卑斯山度假大异其趣。该国深居亚洲内陆,物产贫瘠,却拥有不止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当然,除了滑雪,这里的风景也美不胜收,星罗棋布的高山湖和茂密的针叶林,都让吉尔吉斯坦获得“中亚瑞士”之称。
话虽如此,当地的基础设施比起传统滑雪胜地就相形见绌了。1991年,吉尔吉斯斯坦宣布独立,作为代价,它失去了来自苏联的资金援助和商品供给,至今仍是中亚的第三大穷国,公路到处坑坑洼洼,供电设施也很不给力,时常罢工;在乡下,人们乘马车旅行属于常态。还好,经历了两次革命的震荡,吉尔吉斯眼下总算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看起来更像西方国家的政府,只不过,山坡上仍没有可供来客“滑进滑出”的、暖烘烘的小木屋。
幸运的是,我们这支队伍并不依赖滑梯或雪道展开探险,身价不菲的高级滑雪板可以帮助大家沿陡峭的山坡呈“之”字形疾驰,因为人少,亦无需担心和别的游客撞个满怀。
说起带队的导游考帕尔,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他已在吉尔吉斯斯坦游历了5年,开设了自己的登山公司“乡野40部落”(40 Tribes Backcountry)。像在中亚“掘金”的许多外国人一样,考帕尔也以与当地社区有密切的联系而自豪。他的产业开张不久,就与东部城镇卡拉科尔的“伊塞克湖导游与门房协会”(Issyk-Kul Guides and Porters Association)确立了同盟,后者的负责人卡萨丁·穆塞夫是位阳光、帅气的吉尔吉斯年轻人,英语流利。
第二个关键就是伊奇科-耶格兹村的老乡。我们先从莫斯科飞到比什凯克,之后驱车6小时赶往卡拉科尔,再走45分钟便抵达了这个村庄。在一处小农场里,一家三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没有自来水,热水淋浴自然也谈不上,舒适的房间与东道主热情的笑脸,还是让我们觉得宾至如归。晚餐简单而可口,大伙儿围着炉子喝茶时,3个孩子中最年幼的那个就在众人的膝盖上跳来跳去。每当我们与她击掌,这个小精灵便以纯真的笑声回应。
风险与愉悦始终成正比
接下来的5天里,我们在海拔2650米的一座圆顶帐篷里安营扎寨,把全套行头从村里转移到这个前进营地。帐篷是用毡子盖的,号称吉尔吉斯人的传统手艺,其实用性已被一代代牧民的实践证明——虽说,真正的牧民不会有闲情跑到寒冬腊月的山麓里去。
帐篷中间安放着火炉,穆塞夫和搭档阿扎马特用它为我们烹制当地特色美食,更重要的是,一整天的冒险过后,湿漉漉的滑雪板可以很容易地就地烘干。帐篷里的温度早晨时比较低,一般会在零度以下,不过,当我们从睡袋里爬出来并开始煮早茶时,温度会很快升起来。每到傍晚,一部分人会借着红彤彤的火光读书,阿扎马特则弹着吉他,唱起忧伤的吉尔吉斯民谣,偶尔也会鼓励大家玩“快艇游戏”(一种用骰子和记分表进行的游戏),为增加乐趣,我们还进行了改革,规定谁输了就罚他喝高烈度的伏特加酒。
花了一周时间,我们成功地在附近几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上留下了足迹。登高遥望,吉尔吉斯斯坦的贫穷与落后暂时隐去,只剩下美得让人眩晕的风景,每个方向都那样原始、质朴,从未被动过的、厚厚的积雪正在发出召唤。手足并用地爬上一座座山坡,然后飞驰而下,身生双翼般的愉悦油然而生,征服大自然的满足感霎时将灵魂充满。
另一方面,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滑雪,遭遇不测的几率肯定更高些,塔尼娅就是在众目睽睽下遇险的,多亏了往山下滑的路线不是非常陡峭,且整个团队的成员都有丰富的经验。考帕尔告诉我们,他曾为一群初学者做指导,这些“周末战士”也能以较小的成本享受乐趣。他对“乡野40部落”和吉尔吉斯斯坦滑雪业的未来信心十足:“经过整整一个滑雪季,仍有众多线路不曾探索过,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可能性……最终,我计划建立起一个滑雪帐篷网络,今后,像你们这样的高水平爱好者就可以在各个营地间自由穿梭了。”
利益刺激或令原生态不再
多少个世纪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的高山和雪原渺无人烟,堪称上帝留给滑雪者的一份厚礼,可是,如今有迹象表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比什凯克的掌权者正盘算着将这片处女地改造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2012年7月,吉政府宣布对多数西方国家的游客不再要求签证,对一个苏联式官僚作风依然为人司空见惯的国家来说,这的确是迈出了一大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府新闻秘书卡迪尔·托科托古洛夫曾信誓旦旦地对我保证:“政府旨在支持私营部门,努力将冬季运动项目转化为支撑我国旅游业的、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政策的效果已逐步显现,近三年来,18个苏联时代的滑雪胜地中,有好几家经过整修后重张开业,一方面迎合了本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另一方面也是为满足靠石油致富的哈萨克斯坦居民的需求——从邻国乘飞机至此并不耗时,对新富阶层而言相当划算。
滑雪还不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打产业,但用考帕尔的话说:“潜力是巨大的,地形、积雪、文化,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作为这个国家最大的滑雪场之一,回溯到沙皇时代,卡拉科尔就是探险家和登山者徒步出发的起点。令人纠结的是,经济利益的刺激正令其褪去原生态的神秘——我在沿途注意到,运送游客上下的升降机、五颜六色的灯光设备正在兴建。
吉尔吉斯斯坦也许不是受众范围最广的冬季运动目的地,但我必须承认,对于那些格外喜欢冒险的滑雪爱好者而言,来到这里,就如同在天堂中信马由缰般惬意。
□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