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随笔

让大声朗读的传统回来吧

○作者 [英] 伊丽莎白·戴伊 ○译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1月30日   32 版)

    重拾大声朗读的传统,有助于我们打破彼此的隔阂,更乐观地面对人生。

    上一次有人给托马斯·约曼斯讲故事时,他还是个小孩子。直到前不久,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进了一场朗读会。“这些年来,阅读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件独自完成的、严肃的事,”这名26岁的艺术家解释道。“我毫无准备地走了进去,不知道该期待什么。”

    约曼斯赶上了每周一次的成年人故事朗读会,这正是笔者在伦敦美术馆组织的活动。和西蒙·奥德福德最初讨论这个想法时,我们的出发点非常简单:都觉得大声朗读和彼此分享故事的传统被现代社会遗失了。在社交网络和电子设备的时代,友谊通过电脑屏幕维系,文化在防噪耳机下变得越发孤独,我们已经享受不到直接交流带来的快乐。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人讲故事。我们长大后,却失去了那条纽带。但毫无疑问,你我仍然喜欢听故事:从去年开始,有声电子读物的下载量上升了32.7%;而读者协会——一个鼓励人们分享文学经典的慈善组织,在全国的朗读小组活动达到了每周350次。

    “分享阅读的优点在于人们可以共同体验,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个人的、内在的回应,” 读者协会的创始人简·戴维斯说,“很多人不明白文学的普及是多么匮乏。对他们而言,大声朗读有助于领略到阅读无法体会的意象。”

    这些年,读书小组和文化节日都在复兴,成年人仍罕有机会参加不以文学讨论结束的读书会。这就是我选择安妮·安瑞特的短篇《为爱致敬》的原因。约曼斯进门时,大家正在读这篇文章。“我喜欢的是这里非正式的感觉与温和、友好的环境,让我放下了戒心,”约曼斯在会后表示。“它真的拨动了我的心弦,觉得自己成了个没有防备的孩子。”

    海伦·欧文38岁,是纽约的一名市场销售总监,她对这种感受予以认同,“当你和一群人呆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感到一种亲密感,在今天的故事会中,有一刻我觉得想哭。大声朗读的时候,情绪就会上浮到表层,因为这时的朗读也是一种表演”。

    读书会已经运转了一个多月,大家的回应让我受宠若惊。每周,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个挂满现代艺术品的屋子听故事。当地商人热心地提供了免费的酒水和漂亮的地毯,供所有人坐在一起,以便制造出真正的群体感,并激发逼真的童年气氛。

    这项活动似乎唤醒了我们遗忘已久的传统。大声朗读有着非常光辉的历史。15世纪30年代印刷品发明前,口述历史是巩固社群并将父辈的智慧传给子女的方法。在中世纪,讲故事的人受到皇室的礼遇。到了16世纪,讲故事仍然在多数人不识字的地方受到欢迎。

    “通常,邻居会有本《圣经》,然后大声朗读,”纽卡斯尔大学文学教授詹尼弗·理查德说。“大声朗读不是为了教育民众,而是社交的需要,是为了成为群体的一份子。”

    18和19世纪,大声朗读仍是休闲娱乐的组成部分。“人们没有唱片、电影或电视机,书就是一切;它们生动有趣而且感性,”牛津大学的阿比盖尔·威廉姆斯博士说。

    更关键的是这种体验带来的亲密感。我很惊讶地看到,许多来参加我的故事会的人明显地表现出感动,我偶尔在朗读时抬头扫视观众,发现有人眼含泪花。

    戴维斯也有同感,她的朗读小组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人:没有时间阅读的年轻医生,因金融危机领取失业救济金者……“通过大声朗读,你不再是观察者或者讨论者,而是和其他人一样的体验者。”

    读者协会对214名参加朗读小组的人做了调查,发现有96%的人喜欢在这里结识那些在别处不太可能遇到的人,80%的人在离开时对生活的感受更乐观。

    我不能代表所有来听故事的人,但我自己对很多事有了更好的看法:关于文学连结你我的能力,关于共同经历带来的亲密感,以及不带功利心去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

    我们想做的只是分享故事。说到底,这不仅是为了大声朗读,也是为了读懂我们自己。

分享到:

 

像福尔摩斯那样思考
让大声朗读的传统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