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书评

像福尔摩斯那样思考

○作者 [英] 山姆·利思 ○译者 董晨晨 《 青年参考 》( 2013年01月30日   32 版)

    《驾驭心智:像福尔摩斯那样思考》(Mastermind: How to Think Like Sherlock Holmes),维京成人出版社2013年1月,288页。

    关于作者:玛丽亚·科尼科娃是哈佛及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认知心理学家。她在莫斯科出生,4岁移居美国,从小跟父亲熟读福尔摩斯故事,为《科学美国人》杂志撰写“福尔摩斯”专栏,深获世界知名福尔摩斯专家认可和推荐。同时,她还是美国PBS频道“罗斯访问秀”节目制作人,以福尔摩斯的冷静、超然和超强逻辑为努力目标。

    每个人的头脑里都住着“福尔摩斯”,像这位大侦探般机变过人的为何少之又少?

    儿时,玛丽亚·科尼科娃的父亲常给她读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故事,其中一段对话令女作家印象深刻——福尔摩斯问粗心的助手华生,从下面的大厅到他们所在屋子的楼梯有几阶?尽管华生走了不下几百次,他仍然没答出来。为此,福尔摩斯颇有微词,“你没有观察,只是在看……我就知道那里共有17个台阶,因为我不仅在看,观察也没有被忽略”。

    唤醒你心底的福尔摩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何尝不像华生一样?正如科尼科娃在新著《驾驭心智》中所写,我们有所见,不代表我们有所察。成见左右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给自己装设了条条框框,跟真实的世界相隔绝。我们以为自己可以见微知著,却不知道概率并不能代表一切。

    如果我们想摘下有色眼镜,像大侦探般明察秋毫,只靠找个医生同居、吸可卡因或者拉小提琴是不成的。我们必须意识到:人脑有两套系统——福尔摩斯系统和华生系统。前者警醒、专注,擅于自省和推理;后者行动迅速,总是受惯性支配,遇到突发状况就手足无措。

    普通人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华生系统,不过,依照科尼科娃的说法,我们完全可以训练自己,学会调动福尔摩斯系统——甚至养成习惯,让福尔摩斯的思维方式成为自己的第二天性。她提醒读者:“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没关系,她也经常鼓励大伙儿,“我们的大脑结构特殊,甚至到了晚年也能改变构造并进步。”

    科尼科娃给出的建议归结为简单几点:留心、三思、有条不紊、质疑你的假设。如果你在哪里止步不前了,就把问题放在一边,花些时间散散步,做些针线活,用玩具枪追着小猫满屋跑,没准儿灵感就来了。当然别忘记最重要的一点,即意识到个人的局限性。

    书中最有趣的部分,当属作者为支持自己的论点而提到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总是超出想象,其中最趣味横溢的当属“内隐联想测验”。这种评估个体对两个概念的联系强度的间接测量法,会让你发现,你其实比自己所想象得更具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

    谁都免不了被惯性左右

    科尼科娃虽然列举了大量例子,依然给读者意犹未尽甚至有些粗略的感觉,想要知道更多则需要上网寻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例如,她谈到提出“自我知觉理论”的达瑞尔·贝姆教授所做的实验“可以佐证超感官知觉”,有关细节却需要你自己去翻资料。

    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最令人过瘾的部分是对动机的解读,科尼科娃经常给读者设置悬念,却不告诉你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证券经纪人的书记员》一案中,福尔摩斯对自己没有发现报纸是这个案子的关键线索而恼恨,至于是有关什么的线索,科氏却没点明。

    福尔摩斯有言“太阳围绕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对我的侦探生活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他不能让这些没用的知识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科尼科娃的论述建立在福尔摩斯代表好奇心、开放的态度和存储知识方式的基础上。她似乎忘记了,福尔摩斯只是虚构人物,如果案子跟哥白尼的理论有关,他自然也会了若指掌。

    这本书的自负之处当属作者要求我们把福尔摩斯视作真人,而非虚构的艺术形象。搬出福尔摩斯的名号,与其说是写作需要,不如说是出于宣传考虑。在美国,超人也是人尽皆知的英雄形象,他们需要从后者的故事中探讨飞行的物理学原理吗?

    提到专注的力量和对细节的追求,柯南道尔作为福尔摩斯故事的创作者,离科尼科娃需要的完美典范很远。无论是华生的婚姻还是战争带给他的伤痛,甚至有关他诊室的位置,在原著中都变了又变。福尔摩斯管家的名字为什么要改?原著作者也没给出明确说法。想想吧,连柯南道尔都会被华生系统左右,平凡若我辈又有多少驾驭福尔摩斯系统的可能呢?

    科尼科娃的书很想揭开一个谜题“从大侦探福尔摩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有关大脑如何工作的知识?”问题在于,她给出的答案却部分落在了“我如何能将一本有关大脑如何工作的书跟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扯到一起”,也许,本书换个题目会卖得更好?

    □英国《卫报》

分享到:

 

像福尔摩斯那样思考
让大声朗读的传统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