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话剧《1小时18分钟》:

重现让俄美“斗法”的律师之死

本报记者 崔向升 《 青年参考 》( 2013年01月09日   31 版)

    在狱中去世3年后,年轻的俄罗斯律师谢尔盖·马格尼茨基,引发了美俄两个大国间的持续“斗法”。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年末,话剧《1小时18分钟》在英国伦敦上演了3周。所有观众都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剧场里仍座无虚席。

    通过这部话剧,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呼吁,将害死马格尼茨基的凶手绳之以法。

    女观众笑容凝固

    2012年11月30日,英国作家奥利弗·布劳到伦敦一家剧场观看话剧《1小时18分钟》。演出进行了约1个小时后,坐在布劳旁边的一位摩登女郎哑然失笑。

    这位观众大约20岁,戴一顶贝雷帽,穿着蓝色大衣。

    在这部话剧中,演员丹尼·沙因曼先后扮演了记者、警察和医院勤杂工。一个情节是,沙因曼躺在桌子上,掀开衬衫,指着胰腺的位置。正是这个动作,让台下的摩登女郎笑了起来。

    接下来,沙因曼用肢体语言诠释了马格尼茨基死前经受的痛苦。他身患胰腺炎,但没有人救他。

    此时,那位年轻的女观众的笑容已经凝固。

    这部话剧再现的是俄罗斯律师谢尔盖·马格尼茨基的死亡过程。

    马格尼茨基是费尔斯通—邓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因为担任英国赫米蒂奇资本管理公司的律师惹上了逃税官司,于2008年在莫斯科被警方逮捕。

    在当年的案件中,赫米蒂奇资本管理公司指控俄罗斯内务部官员没收其3家子公司的所有权文件,篡改经营者身份后上报税务部门,称公司实际收入远小于先前申报的金额,申请退税,从中获利54亿卢布(当时约合2.3亿美元)。这是俄罗斯史上金额最大的骗税案。

    赫米蒂奇资本管理公司提出上述指控后,涉案的内务部官员称,马格尼茨基2007年12月帮赫米蒂奇资本管理公司逃税,骗取巨款。马格尼茨基对此断然否认。

    马格尼茨基被捕后,被关进“水兵寂静”监狱。在被羁押的358天里,他的案件从未庭审。狱中,马格尼茨基身患胰腺炎。2009年11月16日,他在狱中死去,人生被定格在37岁。

    马格尼茨基昔日的同事说,针对他的指控是警方伪造的。俄罗斯人权组织莫斯科赫尔辛基委员会认为,马格尼茨基并非死于疾病,警方对他实施了折磨与谋杀。

    使用主人公真实姓名的政治剧

    这部由埃琳娜·格雷米纳创作的话剧,材料来自俄罗斯官方披露的报告、法院的卷宗、采访笔录和马格尼茨基在狱中遭受虐待的申诉。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参与了这部话剧的创作。“能参与其中,我感到荣幸。”斯托帕德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斯托帕德就曾参与为俄罗斯异见人士争取权益的运动。他想通过这部话剧,呼吁将害死马格尼茨基的凶手绳之以法。

    话剧《1小时18分钟》的剧名,源于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从马格尼茨基呼唤医生来为他治疗到他被宣告死亡,正好1小时18分钟。

    这部话剧再现了马格尼茨基最后几个月的痛苦状态,在伦敦市中心的剧场里上演了3周,于2012年12月1日结束。作家奥利弗·布劳说,所有观众都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剧场里仍座无虚席。

    这部话剧在英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部话剧中的4个演员,让观众看到了冷漠的官员和法官,对囚犯的病情漠不关心的监狱医生,以及漫不经心的救护车司机。英国路透社评价,用舞台呈现这个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情绪冲击。

    《1小时18分钟》于2010年在莫斯科一个剧场里首演,不久前在英国演出的是这部话剧的“升级版”。1991年以来,俄罗斯上演过多部政治剧,但只有《1小时18分钟》使用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这部话剧在俄罗斯演出期间,每演出一场之后,剧组人员都会和观众讨论俄罗斯的现状以及剧本该如何改进。该剧首演以来,多名知情者找到剧组提供更多情况,这些都被补充进2012年在英国演出的“升级版”中。

    美俄为死去的律师“斗法”

    在话剧《1小时18分钟》之外,围绕着马格尼茨基之死,美俄两个大国频频“斗法”。

    美国众议院于2012年11月通过了“马格尼茨基法案”,认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警方及看守所的60名有关人员应为马格尼茨基之死负责,禁止这些人员进入美国或在美国拥有资产。2012年12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马格尼茨基法案”。

    俄罗斯外交部称,美国的这一法案是“荒诞剧院的表演”,对俄美关系的未来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美方应对此负全部责任。

    2012年年末,俄罗斯要求美国出口猪肉和牛肉时,向俄方提供肉类产品中不含莱克多巴胺的证明。美方则把这一规定与“马格尼茨基法案”联系在一起。

    2012年1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先后批准了“反马格尼茨基法案”。2012年12月28日,普京签署了包含禁止美国公民收养俄罗斯儿童条款的“反马格尼茨基法案”,对美国人实行签证限制和金融限制,禁止对俄公民实施过犯罪的美国人入境,并查封他们在俄的资产。该法案自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相比之下,英国似乎缺乏跟俄罗斯“斗法”的本钱。

    英国作家奥利弗·布劳说,如今,俄罗斯人在伦敦最贵的地段拥有的房产,相当于西欧人和北欧人在伦敦拥有房产的总和,如果英国出台法律禁止俄罗斯官员在伦敦拥有房产或银行账户,将沉重打击英国的房地产市场。因此,不管英国演员如何卖力地演绎马格尼茨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悲惨境遇,英国也不会通过类似“马格尼茨基法案”的法律。

    马格尼茨基或许死不瞑目。虽然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曾要求对他的死展开调查,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被捕。内务部官员奥列格·西列琴科在2010年7月晋升为中校,正是他签署了不经审理羁押马格尼茨基的命令。

    2010年7月,莫斯科律师协会表示,马格尼茨基的死象征着俄罗斯律师遭到系统性的迫害,“作恶者依然逍遥法外,那些试图举报他们的律师却受到刑事指控”。

    现在,检察机关仍在调查马格尼茨基。有人认为,他将成为俄罗斯史上第一个在死后受到起诉的人。

分享到:

 

重现让俄美“斗法”的律师之死
中国IMAX银幕总数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