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头10年里,金砖国家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率赢得了全世界羡慕的眼光,发展蓬勃,风光无限。但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这些原本已逐渐担当起全球经济“新引擎”的新兴市场国家,却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不约而同地深陷在缓慢而持久的经济不振的煎熬中。
美国在财政悬崖的风险中蹒跚前行,欧元区在债务危机的泥淖中苦苦挣扎,日、英、加、澳等经济体也都步履维艰、艰难求生。当发达经济体陷入到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困境中时,全球经济的重担似乎当仁不让地落到了境况尚可的金砖国家身上。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冲击中艰难挣扎、各有苦衷的金砖五国,似乎“含金量”正在下降,很难当起世界经济“救世主”的重任。
除了由发达经济体之痛带来的外溢影响成为共同的常态化趋势,各国内部多年累积的结构性难题,也亟待解决,各国之间缺乏凝聚力、存在竞争关系也加剧了各自面临的经济问题。就连高盛投资管理业务主席、“金砖之父”杰姆·奥尼尔都相信,“无法再依靠金砖国家推动全球经济”。
中国:高投资带来高风险
中国GDP同比增长自2012年初以来持续下滑,到第3季度时降低到了7.4%的谷底水平,全年GDP增速也回落至1999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的经济形势似乎不容乐观。
事实上,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表现已称得上“不俗”。与其他4国相比,拜发达国家央行放水所赐的高通胀率在中国得到遏制,由于热钱外逃、本币贬值造成的金融市场不稳定也并不明显,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等措施,让中国有望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不过,中国的问题也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2003年至2007年间,投资贡献了大约42%的GDP,2011年,这一比例升至48%。高投资意味着高风险,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现象,一再考验着政府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能力。
而另一项由高投资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愈演愈烈。过去两年是中国对外贸易领域的多事之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多次阻挠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的并购交易,并数次对于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财报提出审查和质疑;而欧盟对中国产品屡次征收反倾销税还余音未了,又发起数次对华贸易救济案。此外,产能过剩也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潜在坏账风险增加。
中国的新领导人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在新一轮的五年规划中,呼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国内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不过,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整体经济增长必然放缓之外,钢铁、建筑等相关行业也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
无论如何,刚刚摆脱经济放缓态势的中国,很难让低迷的世界经济指望得上。
俄罗斯:油价构成最大威胁
腐败和人口减少,是俄罗斯众所周知的棘手问题,但对于2013年的俄罗斯来讲,油价和欧元区经济状况才是构成最重大风险的因素。
以往,能源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50%,欧盟则是其石油和天然气最大的买家,如今已不能指望原油出口增长换来外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为,如果欧元区经济未来持续衰退,国际油价可能下行,这将是俄罗斯经济稳定增长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如果不改变过度依赖油气出口的结构性缺陷,长期稳定增长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腐败问题而导致的资本外流加剧,在过去的一年中持续困扰俄罗斯。而其为提振经济而加紧步伐进行的反腐行动,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还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巴西:2012年损失的光环很难拾回
在过去的数年里,GDP迅猛上升的全球第6大经济体巴西,在金砖四国中坐上了一个不容轻视的位子。然而,2012年是这个热门国家摔得最惨的一年:第3季度经济增幅0.6%,仅为预期增幅的一半,股市下跌了6%,在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差。
投资偏低,是巴西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使将公共部门投资和私人投资算到一起,也仅占GDP的19%,而据德意志银行分析,巴西的GDP增幅若要恢复至过去10年大多数时间所保持的4.5%,那么投资占GDP的比例至少要上升至22%。
为此,巴西政府已筹划数个重大投资项目,如将投入5亿美元扩建巴西最大的港口桑托斯港,在圣保罗郊区兴建投资总额达10亿元巴西币的富士康产业园、建设零组件工厂,又如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计划在采矿业上投资达到685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过多的政府干预也是束缚巴西经济发展脚步的因素之一。复杂的税法及监管网络,让巴西在世界银行编制的“拉丁美洲适宜经商指数排位”中处于垫底位置;以限价形式提供的能源补贴也抑制了效率,并限制了巴西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的投资。
此外,巴西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效率低下、官僚习气浓重,直接影响其商业环境。繁琐的司法程序和政治的腐败,更是严重制约了巴西经济的发展。
2012年让巴西损失了头顶的众多光环,但2013年,想将这些根深蒂固的因素一举清除,恐怕也并不容易。
印度:财政、贸易双赤字严重
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走低,让印度得以受益,特别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抑制通货膨胀,但印度2012年的通货膨胀水平却仍然高达7%。更令人担忧的是,同期的经济增速仅4.9%,远远低于金融危机前8%的平均水平。
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水平反映了低投资所带来的基础设施瓶颈。印度高企的财政赤字排挤了私人投资,但政府的支出却基本没有用于真正的投资。真正的投资本可以改善生产率及控制通胀,从而为放松货币政策创造空间。
对于印度而言,必须面对的是本国财政贸易双赤字严重、商业信心不断下滑以及卢比贬值等问题。2012年9月印度决定进行新一轮经济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对外资开放航空、零售、电力行业,削减燃油补贴,调高柴油价格,实行大型国有公司私有化。这些用于缓解通胀的资金,实际上减损了对印度庞大的年轻人口的投资。瑞银对此分析称,如果印度不对政策进行改革,则将无法想当然地享受人口红利。
南非:欧债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
对于这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两年前加入金砖国家行列的国家而言,很难说这一选择是好是坏。毕竟,深陷债务泥潭的欧洲经济,对南非的影响更为明显。
去年年中,南非财政部长高德翰曾声称“欧洲形势对南非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高效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戎特则更为直接地指出:“问题不是欧洲形势是否会影响南非,而是这种影响会坏到什么程度。”
尽管中国已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取代欧盟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欧盟的经济衰退仍然让南非去年的GDP增速放缓,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存量和最顶级的钻石,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电信通讯和庞大的交通网络,“彩虹之国”南非拥有成功的资本。然而,贫富差距悬殊、失业率攀高、公共部门成本过高、治安不稳定,至今仍是南非经济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
此外,暴力冲突,仍然是南非经济增长难以逾越的障碍。自从去年8月,警方与铂矿矿工之间的暴力冲突造成34人死亡之后,劳工骚乱已让南非的采矿业受到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