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黑胶唱片:猖獗资本主义的解毒药?

○作者 John Harris ○译者 古雷 《 青年参考 》( 2013年01月02日   40 版)

    如果你够幸运的话,应该收到了不少圣诞礼物,又有朋友是音乐迷,那么仔细看一看,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除了数码产品外,你可能会发现原本一二十年前就被扔到历史垃圾堆的东西。如果你看到一种状似硬币、面积不小的东西,装在富有光泽的纸板盒里头,你会认出它们的。这些东西能复制出声音,其所用的技术却来自19世纪末。

    对许多人来说,黑胶唱片已回归,成为听觉享受的极致。相关数字是以几万几万来计算的,而不是音乐行业通常使用的几百万,但有一点很清楚:虽然生意不太好,但越来越多唱片卖出去了。

    据观察,购买这种老物件的人群不局限于某个年龄——虽然通常是中年男性,但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这种现象广泛出现于工业化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都相当明显——就连资金紧张的西班牙也不例外。

    每当日常生活有些让人吃力时,我就会拿出一张黑胶唱片,花上个4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自己彻底沉浸其中。所以,为保持它的原初状态,就必须像创造者希望的那样小心播放,而且唱片的一面换成另一面时,留下了有意思的暂停供人反思。黑胶唱片的音质好过任何数码产品,唱针搭上唱片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大剧场式的聆听体验。

    现在,跟那些要么在线播放,要么下载的简单易得的音乐快乐相比,没有人似乎回去怀念这种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唱片,毕竟无限自动播放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从一首歌心不在焉地跳到另一首歌,我是在听,还是听而不闻?如果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以一种极不耐心的状态听音乐,那么对音乐本身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已知道了答案:当代流行文化根本不给你沉淀的时间,所以前奏必须加快,快进键被频繁拨动。

    这激起了一场无声的反数码运动,它反映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冲动,并且不限于文化。当黑胶唱片的回归变得明朗时,有人联想到“慢食”运动。接着是尼古拉斯·卡尔在《肤浅》一书中的哀叹,网络世界“杂乱无章的刺激”,“粗略阅读、匆忙和心不在焉的思考和肤浅的学习”。

    无怪乎,人们对离线生活兴趣日浓,或至少是减少那些杂音和琐谈的打扰。比如,一位名叫保罗·米勒的美国技术记者,打算过一年离线生活,起初的报道称,有一晚“他与室友异常之久的谈话”,并“听一些唱片”,叙述继续:“他们一直到凌晨3点。感觉很好。”

    跟那种生活习惯比起来,这个圣诞节已到了新高度。别提经济紧缩了——一些零售商称,今年平板电脑销量比去年上升10倍。一切都是疯狂的:昨天的必备,今天就被取代了,因为新产品据说功能大为改善,更新换代的速度奇快。也难怪一家市场营销机构最近试图将2012年圣诞日称为“平板周二”,一个神圣的日子,我们“用电子优惠券换回装有游戏、音乐和视频的新玩意儿。”

    仅仅一张黑胶唱片,治愈不了现代病。实际上,如果你用一些人一周所挣,买一套披头士唱片,你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是更多麻烦。不过,守住一种原本过时的技术,把时间花在一样而不是数百样东西上,此中的象征意义不可动摇。在别处,快乐可能是用每秒千字节来衡量,而在这里是一种古旧的慰藉,它是通一种每分钟转33又1/3圈、慢得出奇的黑色圆盘实现的。

    □英国《卫报》

分享到:

 

黑胶唱片:猖獗资本主义的解毒药?
今天的中国就是19世纪的美国
BBC“仰望星空”主持人:陨落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