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在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纽约时报》图书版,也公布了美国书评家心目中的年度十大好书,纪实与虚构类作品各占5席。就题材而论,本次上榜的书籍可谓五色纷呈,有长盛不衰的历史传奇、名人传记,有直指社会现实的纪实文学,有诠释生死含义的战地故事,有探究世界本源的哲学论著,还有新奇搞怪的卡通漫画。区区10本书,却是窥探美国乃至西方大众文化趋势和思想动态的一扇窗,其中不少有望在未来与中国读者见面。
纪实类:
1.《美丽永恒的背后》(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印度是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又一个亚洲巨人,在该国经济重镇孟买,豪华酒店拔地而起,喷气客机频繁起降……然而,在宣示印度崛起的符号的阴影下,栖息着数目惊人的底层平民。2007年到2011年,曾获普利策奖的女记者凯瑟琳·布深入孟买贫民窟,笔锋直指传统纪实文学不曾触及的领域,将一个饱受贫困与腐败困扰、希望和绝望彼此纠缠的地下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对于身处第一世界的美国公众而言,书中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堪称震撼。
2.《背离亲缘:父母、儿童与寻找自我》(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因肢体或精神上的残障而离群索居,甚至遭到亲生父母冷落。作为知名心理学家,安德鲁·所罗门希望通过本书,给特殊儿童重返社会的机会。本书内容广泛,从耳聋儿、侏儒儿到精神分裂症患儿,乃至变性儿童、强奸怀孕等问题,展现了作者的超强洞察力,其积累的海量素材也令人钦佩。“爱、牺牲与宽容远比想象中复杂”,对于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一代来说,在案头放上这本书,显然能帮他们少走许多弯路。
3.《权力通道:林登·约翰逊的岁月》(The Passage of Power: 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作为“约翰逊大传”系列第四部,本书堪称慢工出细活的典范。当作者罗伯特·卡洛在数千次采访及数万份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全本,十年的时光已令他成为年过七旬的老者。约翰逊因民权运动和越南战争成为一代美国人记忆中的关键人物,卡洛则将聚光灯投向他以副总统身份入主华盛顿后的那段岁月,特别是他在肯尼迪遇刺后迅速执掌大权的经过。约翰逊的成功源自他善于弄权、贪婪无情而又行事诡秘的个性,本书也因此成为“领导艺术”的教材。
4.《开天辟地》(The Patriarch)
肯尼迪家族永远和爱情、阴谋、励志乃至悲剧元素相伴,面对美国公众,以此为主题的新著大都会成为书店里的抢手货。这回,传记作家戴维·纳索把镜头对准了约瑟夫·帕特里克·“乔”·肯尼迪——那个为家族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扎实基础的老者。银行家、投机商、电影人、政治家、美国驻英大使、美国证交会主席……老肯尼迪首先是历史的见证者,其次才是社会名流。如今,普通人只能通过传记了解他的真实形象,本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5.《世界为何存在:关于存在的探索》(Why Does the World Exist: An Existential Detective Story)
世界为何存在?从古至今,一千人可以有一千种不同回答。作者吉姆·霍尔特游历伦敦、巴黎、美国西部,走访了各个领域的学者,从哲学家、神学家到数学家、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乃至文学家,试图找到不同领域的共通性和敏锐度。作为哲学普及读本,本书不缺少理论,更多的是轻松而同样发人深省的内容,层次不同的读者都很容易接受。
虚构类:
6.《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
美国以民主共和理念立国,惟因历史较短,公众对和欧洲王室相关的宫廷传奇一直很有兴趣。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这部夺得布克文学奖的作品红遍大西洋两岸,实属情理之中。故事舞台被设定在16世纪的都铎王朝时期,作者匠心独运地选择了一个边缘人物托马斯·克伦威尔,以第三人称对那些往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加工。作为“克伦威尔三部曲”之二,本书的前作《狼厅》2009年时就成为评论界的热议话题,续作《镜与灯》目前也已开工。
7.《大楼故事》(Building Stories)
美式动漫的“粉丝”基数甚为可观,不过,身为卡通作品的本书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新颖的形式:一个盒子中盛有14种不同装订格式的小玩意儿,分别对应一栋居民楼里的不同故事,时而俏皮、时而严肃,反映出当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方式。
8.《国王的全息图》(A Hologram for the King)
一位中年男子为摆脱债务,支付女儿的学费,绞尽脑汁想把一套计算机系统卖给沙特阿拉伯国王,由此展开了异邦之旅。戴夫·埃格斯设定的情节初看上去荒诞不经,当中蕴含的深度和层次却不同凡响。显然,这是一部以立意和结构编排取胜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其比作后现代版本的《推销员之死》,称它折射出你我他内心的焦虑与挣扎。
9.《西北》(NW)
又是一部以英国为舞台的小说。然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人际关系、情感冲突乃至阶层矛盾,却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元素。正如简洁的题名,书中的主要故事发生在伦敦西北部的一个小镇上,四名主人公生于斯、长于斯,却无一例外地选择在成年后远走他乡。女作者扎迪·史密斯三度入围布克奖,擅长用轻松、风趣的笔法描绘生活百态。
10.《黄鸟》(The Yellow Birds)
美国是头号军事强国,持续的海外征战造就了兴旺的战地文学。本书作者凯文·鲍尔斯,就曾是驻伊拉克美军中的一名炮手。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他塑造了巴特尔与墨菲两位初出茅庐的二等兵,他们在弹雨横飞的战场上相遇并结为生死之交,不仅要战胜敌人,还要和自己心中的魔鬼斗争。亚马逊图书主编萨拉·尼尔森用“充满诗意”形容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