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领导美国和中国的问题现已尘埃落定,但在两国调整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人事安排,同时新争议问题不断出现之际,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的关系仍充满变数。
在中国,包括央行行长、商务部部长和负责经济的副总理在内,很多负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官员,都将退休或换到别的岗位上去。在美国,财政部长、美国贸易代表和国务卿等类似重要岗位,也有可能易人。两国副部级岗位也将由新面孔填补。
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说,“每逢两国更换领导人,双方领导人都得花一段时间去相互了解。虽有这些变化,两国关系却有着了不起的连续性。”
换届之时,两国间老问题升温、新问题出现。比如中国贸易顺差从春季以来一直在增加,引起美国两党忧虑。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国会通过惩罚中国的立法,特别是在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将中国贸易行为作为突出议题后。瑞银预计,中国2012年全球贸易顺差将超2000亿美元,高于2011年的1550亿美元。
其他争议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前不久,美国国会一个中国评估委员会将中国定性为“网络空间最具威胁性的角色”,因为“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角色,在继续利用美国政府、军方、工业和非政府部门的电脑系统”。去年美国施压中国电信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要它放弃收购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计划,原因是美方担心这笔收购将带来国家安全风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1月14日说,前述美国国会委员会的结论“毫无根据”,“中国也是各类黑客攻击的主要受害国”。
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国问题专家、现为投资公司TCW Inc.分析师的洛文杰表示,网络安全问题有可能削弱中美间的信任,让双方都把对方视为威胁而非机遇。他说,“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怎样保护美国电信系统免受威胁,同时打消中方觉得我们吹嘘‘欢迎外资,但对中国除外’的看法,是一个挑战。”
在人事方面,美国在任和卸任官员表示,他们对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还没有多少了解。今年年初,习近平访问美国并由美国副总统拜登陪同走访,两人有过一段相互了解的时间。
从中方角度来看,美国人事调整可能也同样难以预测。财政部长盖特纳长期处理对华事务和国际事务。如果接替他的人像人们预料的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预算上,美国可能就会更依靠副财长莱尔·布伦纳德和白宫国际经济顾问迈克尔·弗洛曼来处理对华事务。
据此,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黄益平说,就政策延续性而言,中国的基础可能比美国更好。
□美国雅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