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11月19日誓言支持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已持续10天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似已卷入了更多“利益相关者”。
就连万里之外的美国民众也通过本月19日公布的一项民调,发出了他们的声音:57%的美国公众表示,以色列对哈马斯在加沙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合理的;另有25%受访者称,攻击毫无道理。
有人这样认为,巴以之所以会在近期爆发新一轮冲突,其实各有所图:以色列是为了明年的大选,哈马斯则是为了得到更多海湾国家的援助。
哈马斯二号人物被“定点清除”
11月18日下午2点半,以色列战机将一枚炸弹投向了加沙城东部一栋两层居民楼。仅仅一瞬间,小楼便被夷为平地,达鲁一家十口命丧黄泉,其中包括81岁的老祖母,一位母亲和她的4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1岁。
《纽约时报》称,“以色列的空袭杀死了巴勒斯坦一家三代。”
这是自11月14日以色列发动“防务之柱”行动以来,加沙经历的“最血腥一天”。仅仅这天,就有34人丧生。截至19日,加沙地带被打死的巴勒斯坦人已增至109人,上千人受伤,其中老弱妇孺占一半以上,死亡在加沙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而在以色列一边,根据以国防军的统计,目前也有3人死亡,近70人受伤。
同样在18日,以军炮轰了“圣城”电视台大楼,殃及多家当地和国际媒体的办公室,造成当地电台广播中断,而哈马斯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及其内阁在加沙的办公楼,也被夷为平地。
新一轮冲突起因于11月10日。当天,加沙武装人员在边境袭击了以色列巡逻军,造成4人伤亡。而以色列当天就以加大空袭力度作为回击,哈马斯也向以南部发射了150多枚火箭弹,从而彻底引爆了这场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14日,以色列发射导弹,使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的首领贾巴里乘坐的轿车突然爆炸,“定点清除”了这位哈马斯二号人物。
当天,以国防军通过“推特”直播了这一消息,不但上传了袭击视频和印有贾巴里“被清除”字样的海报,还将战果发给了哈马斯。在后者看来,以色列此举重燃了巴以战火,打开了一扇“地狱之门”。
巴勒斯坦方面也以每天发射数百枚火箭弹的频率发动攻击,尽管在“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火箭弹防御系统“铁穹”面前,85%的攻击都被拦截,但还是在以部分城市造成了伤亡。
更让以色列不安的是,哈马斯的攻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过去依靠废弃建材等“破铜烂铁”制造的“土火箭弹”,射程只有10公里,而如今射程远至75公里的“黎明-5”型火箭弹,可轻易直取特拉维夫,这对要求“绝对安全”的以色列来说,绝对是心头大患。
加沙人以前所未有的团结支持着“魔鬼中的魔鬼”
19日,达鲁一家的葬礼在加沙城附近山顶的拉德曼公墓举行。与此同时,以色列的空袭还在持续,整个山体都被震动,警报声在布满灰尘的街道中此起彼伏。几个孩子依然血迹斑斑的尸体被裹上了巴勒斯坦的国旗,上了年纪的人开始哽咽。
60岁的达鲁·卡马尔说,加沙已做好了以色列地面入侵的准备,“我们不想打仗,但一定会保护自己,与他们战斗到底。”
对方也在做着同样的准备。18日,在以色列南部,7.5万名被召集起来以应对地面战争的预备役士兵,部分已到达加沙边界,坦克和军车沿路蛇行停放,很多道路已禁止平民通行。
根据以色列《国土报》的一项民调,尽管有着高伤亡的风险,30%的以色列人依然支持战争升级。“防务之柱”行动赢得了84%公众的支持,只有12%的人反对,要求“根除哈马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4个孩子死于18日空袭的照片,在阿拉伯电视台滚动播放,这让加沙人对以色列“侵略”的怒火越燃越旺。尽管哈马斯是以色列人的“眼中钉”、“魔鬼中的魔鬼”,加沙人却以前所未有的团结支持着哈马斯。
11月19日,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哈马斯及伊斯兰圣战组织的高官在一个千人集会上共同宣布,结束内讧,在危机时刻团结起来,联手应对以色列袭击,谁再谈分裂,谁就是民族的“罪犯”。
加沙停火,短期内能否实现?
由于军事力量悬殊,以色列花大价钱建设的“铁穹”又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与加沙哀鸿遍野的境况不同,以色列的伤亡情况屈指可数。
正因如此,以色列才敢措辞强硬地声称,“防务之柱”行动不会结束。不过,难以避免的平民伤亡和国际舆论的可能转向,都让它不得不掂量好轻重再做决定。更何况,即便消灭了哈马斯,以色列也很难应对更激进的武装组织出现。
反倒是被埃及《信息报》揭出即将“弹尽粮绝”、还手乏力的哈马斯,可能更希望以色列放弃有优势的空中打击,发动地面战,从而绕过“铁穹”,通过近距离作战,让以色列付出代价。
在埃及、联合国等调停下,17日,哈马斯领导层提出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的条件,要求以方在国际社会监督下与其签署书面协议,前提是以色列解除自2007年以来对加沙地带的封锁,不再对加沙设置障碍,完全终止对哈马斯高层的“定点清除”。以色列则希望长期停火至少15年、目前停止发射火箭弹、禁止袭击以色列边界士兵和武器走私。
然而,由于双方都自认为“有理”,因此都态度强硬、要价很高,谁都不愿放下身段。
英国《卫报》19日文章认为,加沙停火并非迫在眉睫,双方虽在会谈,但彼此的要求相互矛盾,短期之内休战似乎不太可能。以色列一位高官告诉《国土报》,以方并不期望在协议上取得突破。
然而,如果以色列继续扩大战事,国际舆论的压力恐怕会令其难以招架。原指望借着对哈马斯的强硬为明年1月大选加分的内塔尼亚胡,如果一意孤行,到时恐怕非但难如愿,反会受其拖累,影响选情。因此,接受哈马斯的苛刻条件,对以色列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当然,不是向哈马斯妥协,而是“向阿拉伯世界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