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更快、失业率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下降,这些因素罕见地同时出现,促发了拉丁美洲社会的进步。2000年至2010年,拉美经济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2%,这10年的速度比之前20年要快。在同期,拉美15个国家中有12个缩小了收入差距。拉美实施的再分配措施(例如通过现金转移项目以及其他社会项目),有助于降低贫困。但中产阶级的壮大,主要还应归功于更快的经济增长率。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0年,2/5的拉美人的社会地位向上移动,尽管只有很少一部分直接从贫困状态升级为“中产”。这些人中,受教育的年限也更多。但世界银行警告,拉丁美洲仍旧是机会不平等之地:受教育较少的父母,其孩子的教育年限也比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要少。过去15年也让人看到一线希望,在拉美的年轻人中,受教育的年限快速增加,从而降低了教育鸿沟。高等教育也在发展壮大,这是晋升为中产的敲门砖。
经合组织2010年的调查显示,拉美有2.75亿中产人士,占该地区整个人口的一半。巴西经济学家马塞洛·内瑞则认为,在巴西,中产阶级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编者注:在巴西,中产阶级是指月收入相当于690~2970美元的人群)。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奥古斯托·托里指出,中产阶级可以推动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要实现机会的平等,需要在学校和健康护理方面加大投资。但很多拉美国家(巴西和阿根廷除外)的税收太低,以至于政府无钱提供良好的服务。
拉美的社会进步值得鼓励,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下去。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断言拉美的成就是否可持续,尚为时过早。他认为,“要出现一个真正的中产阶级民主共识,这个群体尚需要占据整个人口一半以上才行。”否则,这个群体会倾向于与富人结盟,从而阻止改革。但至少可以说,拉丁美洲在这方面已经成功了一半。
英国《经济学人》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