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与中国有关的担心,最近主要有两起:一是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从而殃及整个世界,二是担心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
没错,这两个担心是彼此矛盾的——人类情感真是令人称奇。我们地球人全都是没理性的。
不管你属于哪个阵营,我可以让你放下心来:中国没有走向崩溃,中国也没有马上会成为全球霸主。原因或许违反我们的直觉:中国经济仍受国家的牢牢控制。
为维持政治稳定,中国官员要靠强劲的经济增长——常识认为,只要城市居民能不断赚钱,他们就不会注意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的问题。当前中国面临领导层换届,官员们有充分的动机刺激增长。2011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他们允许经济适度降温,而今年启动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
实际情况有些复杂。由于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限制资本流入,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不会那么有效。于是,中央银行使用非常规工具如贷款配额和汇率,来影响经济和通胀。官员们若想刺激经济增长,他们就提高贷款配额;他们若想抗通胀,就限制贷款,让人民币升值。
但是,目前并未出现加速增长,因此外界担忧硬着陆。因为多数新增贷款流向了大型国有公司,而小企业和创业家——是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基本上被排除在外。如果他们想要贷款投资,大多数唯一的办法是走地下融资渠道,不仅贷款利率高,而且面临锒铛入狱的风险。
春夏以来,这种方式给政府带来两大问题:随着今秋中共十八大会议临近,他们需要赶快刺激增长,同时又需要设法改善小企业融资,让它们有机会实现长远发展。为解决前一个问题,官员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但解决后一个问题更复杂。小企业融资难暴露了中国金融体制落后状况,官员们也意识到需要改革,但一直进展缓慢,因改革意味着丧失很多以前的控制权。眼下,似乎经济需求占据上风,官员们选择大幅扩大公司融资选择,以帮助小企业。
这对企业和公司都是大好事。公司拥有更多自由在资本市场融资,官员们通过贷款配额控制经济的权力就会减弱。随着控制的松懈,他们可能需要全面开放金融体系。考虑到这些改革往往进展缓慢,这个过程可能历时数年——中国用了30年时间才达目前的经济自由化水平。
除非中国完全实现经济自由化,否则就没有深厚的资本市场和全球通行的货币,而这是挑战美国经济和金融地位必备的条件。
无疑,中国的产出会增长,可能在全球经济中占更大份额,或许会蚕食美国所占全球GDP的份额。但这不涉及基本面的转变。中国需要大大提高其增长率,才能匹敌美国当前实力的可能,更不用说超过了。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都需要进行改革——可能还有很多痛苦伴随,匹敌或超过美国,一时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