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经合组织进行的国际中学生评量计划里,芬兰的科学能力排名第一、阅读能力第二,顿时引起国际对“芬兰式思考”的重视。
就像芬兰浴般,芬兰式思考认为“冷”跟“热”同样有价值,值得亲自体验。没有单一价值,而是多元接受,重点是:在没有标准答案下,要找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不想变聪明,打败别人。我想成为我想成为的人。”21岁的陈圣元曾去芬兰读高中一年,历经芬兰式思考洗礼,许下对自己的承诺。今年大二的他,曾在高一时因课业压力的痛苦和茫然,决定休学一年,他飞到芬兰,去体验学校生活。回来后,他决定未来人生要自己安排。
芬兰式思考不仅展现在人生态度上,同样也延伸到课业教学。陈圣元说:“他们教的重点是思考,而不是知识。”培养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答案的学习态度,而不像台湾则是在别人界定的标准答案框架下,毫无疑问地接受跟记忆。芬兰式思考跟台湾典型的主流思考大不同,两者价值南辕北辙但各有优势。只不过在世界快速崩解的时代,一向重视学历、工作、成功的台湾人,更需要芬兰式思考来沉淀焦躁迷惑的心情。芬兰会认为做自己能力所及、会快乐的事才叫务实,跟台湾一味让大家挤升学窄门,然后当医生、律师的“务实”很不相同。
芬兰人从高中开始,就要从兴趣跟能力多方面考虑,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决定未来要过什么生活。芬兰一位跟他年龄相仿的女孩劳拉,选择在高中毕业后就当保安。劳拉说:“有能力念书的人可以读硕士、博士当教授,而我把我兴趣和能力范围的事做好,不也一样?”在芬兰人眼中,教授跟保安一样重要。芬兰人很重视个人性格特质,父母不会强逼小孩一定要做什么工作。
台湾《30杂志》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