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千名老人“被死亡”

英国医院:关怀至死还是关怀致死?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2年10月31日   20 版)

    85岁的英国老妪奥利弗·古姆因骨折住进医院,家人认为她的情况虽然不好,但不致命。谁知在7个月后的10月11日,老人在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院方变相安乐死。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又一次引发了英国人对医患关系的讨论。

    上千名老人“被死亡”

    赫本的姑姑奥利弗·古姆今年已经85岁高龄,自从她骨折住进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后,赫本经常去看望她。10月11日,赫本见到姑姑时,老人家虽然躺在床上无法起身,但是还很有谈兴。两天后,赫本再去探望她时,却发现病床上躺着一名陌生人。在赫本的追问下,护士告诉她,奥利弗·古姆被实施了“利物浦护理路径”,已经离世。

    “利物浦护理路径”又被视为变相安乐死,它的初衷是在病人无法医治,并且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通过撤掉仪器和氧气管,停止供应食物和水的方式,加快病人死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种,一般会注射吗啡等麻醉剂,减少病人的痛苦。但是近年来,很多本来可以得到救助的病人也被实施了这种临终护理。

    “尽管姑姑身体状况不太好,但我不认为她快要死了。”赫本说。由于医院离家约60公里,照顾古姆不够方便,她还一直在帮老太太联系离家更近的疗养院。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每年有45万人死在医院,其中29%死于“利物浦护理路径”。去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英国有约2500个家庭对他们的亲人被列入“利物浦护理路径”名单毫不知情,“被死亡”的病人日益增多。

    普林西诺教授是英国东肯特医院的神经科大夫。他的一位病人,71岁的意大利老人,因为脑淤血后遗症进了医院。普林西诺教授对他印象很深刻,因为他不太会说英语,而且因为他的妻女非常支持和爱护他。一个星期一,普林西诺大夫来到医院,发现这位意大利老人已经衰弱到了濒死状态,而他的妻子和女儿在一旁哭泣。普林西诺非常惊讶,他找到值班的护士才知道,这位病人已经被实施了临终护理。普林西诺赶快对他进行了抢救,4周后,这位老人病愈并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普林西诺教授说,这位病人的妻女当时并未同意医院对他进行“利物浦护理”。出院后,这个意大利老人又活了14个月。14个月后,他因为肺炎进了另一家医院,立刻就被实施了临终护理,这次他再也没有走出医院。

    普林西诺教授称,很多医院利用“利物浦护理”过早地结束了“几千名老年人的生命,因为他们不好管理,或者医院需要腾出床位”。“‘利物浦护理’已经变成了促死疗法,而不是护理疗法。”

    临终护理还是安乐死?

    随着英国《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接连报道了病人“被死亡”的事件,英国国内开始了一场是否废除这个临终关怀方法的讨论。实际上,这场大辩论的核心是,为病人减少痛苦的疗法是不是变成了安乐死?而区别两者的关键,就是病人的死亡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普林西诺教授认为,“利物浦护理”其实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医务工作者认为病人快死了,然后对他进行了“利物浦护理”,病人果然死了。“这是因为我们决定了他应该死去。”

    英国卫生部日前发表声明称:“‘利物浦护理’不是安乐死,它得到了国内外很多机构的认可。”

    基督教医务联盟的网站上刊登了一份声明也称:“虽然每年有13万人在‘利物浦护理’下死去,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他们死亡的原因。我们相信普林西诺教授所说的情况的确发生过。但是这并不是‘利物浦护理’本身有问题,而是实施的方法不对。”该网站同时强调:“大多数的病人在实施了这个疗法后,受到的关心和照顾比没有实施这个疗法时多得多。”

    《泰晤士报》的评论文章称,“利物浦护理路径”偏离了初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沟通不够。基督教医务联盟称,为了保证好的工具不在坏的医务工作者手中发挥负面效应,加强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监管至关重要。

    医疗体系是骄傲也是痛

    英国是世界上少数实行免费医疗的国家,现行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工党在1948年创立的。它的核心是无论病人的身份和收入是怎样的,都能够接受免费的医疗。支持医疗体系运行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政府拨款,小部分由国民的医疗保险支付,还有一些私人捐赠作为补充性收入。

    英国医疗体系分为综合诊所、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大部分的疾病都在综合诊所诊治,而每个英国人都有对应的综合诊所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如果出现了比较重大的疾病,需要家庭医生出具的证明才可以转到二级医院医治。

    在英国,求医和问药是彼此分离的过程。医生看病、开具处方单都由政府买单,但是去药店买药就要居民自己掏腰包了。当然,儿童、老人和低收入者可以享受药品免费。不仅英国的国民可以享受这项福利,只要在英国停留6个月以上的外国人,也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英国人非常骄傲的一项成就,它甚至出现在2012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

    但是英国的医疗制度也存在问题,比如排诊时间长,医生效率低等。这也间接导致了医院住院处病人过多,床位紧张,一些医院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就使用“利物浦护理”对老年人下手了。

    “利物浦护理路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发明的。2004年,在国家健康临床优化研究院的推荐下,在全英的医院使用。现在英国有400多家诊所,500多家敬老院使用它。2006年,它曾经被国家姑息护理委员会评为最好的临终关怀方式。

    然而,从2009年开始,连续发生的几起医患矛盾,让人们对这种临终关怀疗法心生疑窦,一时反对之声四起。于是,医院和敬老院普遍采取了升级版的“利物浦护理”,即只有在确认病人即将死亡的情况下才使用该护理路径。

    一旦实施了“利物浦护理”的病人出现求生的迹象,那么这个过程就应该立刻停止。在英国,逃出“利物浦护理路径”魔掌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都是在实施了临终关怀疗法后出现求生迹象,被抢救并出院的。可惜,发现他们求生迹象的多数是他们的亲属,而不是医院的医护人员。

分享到:

 

英国医院:关怀至死还是关怀致死?
“埃塔”组织女头目法国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