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用地理学镜头看透世界的秘密

作者 [美] 安妮-玛丽·斯劳特 译者 潘彩萍 《 青年参考 》( 2012年10月17日   32 版)

    《地理的复仇》(The Revenge of Geography),兰登书屋2012年9月,432页。

    包括人口和气候在内的广义地理学概念,是影响历史和政治变迁的一大因素。用“地理优先”的眼光扫视全球,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探知世界的规律并预测未来。

    “那些忽视地理因素的人,永远不可能战胜地理。”这是罗伯特·卡普兰为其新书《地理的复仇》附加的一道咒语。这本书的每章都以分析一片土地的特征开始,就像测字先生看掌纹那样,从山脉、河流和平原讲起,试图洞悉这片土地和它上面生活的人民的命运。

    作为“新美国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大西洋月刊》撰稿人,卡普兰成功复活了哈尔福德·麦金德百年前提出的观点。以后者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学大师们认为,世界历史由斯巴达对雅典、威尼斯对普鲁士这样的永恒冲突构成;冲突各方的力量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有的地理、气候等元素;对欧亚“心脏地带”的控制往往会决定大帝国的命运。

    用“地理优先”的眼光扫视这个星球的表面,卡普兰在书中给出的许多预测颠覆了传统认知。谈到欧洲时,他相信:地中海将再次成为欧洲和北非的“连接器”,而不再是一干老龄化国家和它们的前殖民地的分界线。“生长橄榄和葡萄的土地再度成为经济和文化共同体,地中海丰富的油气储备,则可以为该共同体提供动力。”尽管不少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欧洲的未来感到沮丧,卡普兰依然认为它不会失去“后工业时代的世界中心之一”的地位。

    视线向东偏移,卡普兰对俄罗斯的判断就不那么乐观了。他写道,“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根本没有令人振奋的创意,也没有坚定的意识形态,他们惟一的优势不过是地广人稀。”

    在中东和西南亚,卡普兰揭示了伊朗和沙特这对冤家的共同点。他把两者描述成部落、种族和土地的松散聚合体:沙特犹如跷跷板,“瓦哈比派中心区”与“半岛外围”此起彼伏;伊朗“不像个国家,更类似无固定形状的、多民族的沙盘”。至于中亚的“黄褐色地带”——涵盖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斯别克斯坦,情况也大同小异。

    当笔锋终于触及西半球,卡普兰推演出的结果更令人大跌眼镜:“我认为,北美洲在21世纪会出现某种混血儿文明,从加拿大到墨西哥概莫能免。”不过,区域一体化的最大变数,依然来自进行着激烈经济竞赛的亚洲。事实上,卡普兰从未忘记亚洲,他主张,在未来100年间,一个“系统的、统一的欧亚”,必须由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北美”来制衡。

    结束了这趟环球地理之旅,我们就可以按照本书给出的线索,重新绘制一张标新立异的世界地图——以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而非国界为基础。这也是卡普兰试图达到的目的:如今,媒体的发达和统计数据的丰富,完全能够让地图成为更有效的分析工具,正如谷歌的“流感趋势系统”能够通过跟踪患者动向绘制出流感暴发趋势图那样。

    最后这部分内容很简短但格外有趣。在地图中引入更多隐性的地缘政治元素,可以让我们看透世界运行的内在规律。不过在卡普兰看来,人类注重彼此分离多于注重相互联系,这是贯穿所有社会形态的“畏惧、利己主义和荣誉”三大基本动机使然,亘古不变。

    忽视地理重要性的人会遭到报复。如果我们充分了解地理,则可以令世界更美丽。

    美国《纽约时报》

分享到:

 

有时,书本身就是艺术
用地理学镜头看透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