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公布了今年9月的汽车产销数据:汽车生产166.09万辆,销售161.74万辆,产销环比呈一定增长,分别为10.62%和8.17%。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6.19万辆,比上月增长26.6%,比上年同期增长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7%,占有率比上月提高6.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一度深陷困境的自主品牌出现反弹,让寒冷的车市有所回暖。据中汽协分析,促进9月汽车产销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受钓鱼岛局势影响,日系车产销大幅下降;二是上年度9月汽车产销整体水平较高;三是本月商用车产销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日系品牌下滑是9月整体车市放缓的主因,日系品牌的困境还会延续。”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目前,在中国的日系车六大品牌包括日产、丰田、本田以及铃木、马自达和三菱,许多企业在钓鱼岛争端升级后,临时关停了部分在华生产基地,并取消了大部分市场营销活动。
中汽协9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国外品牌轿车销量与上年同期比较,日系品牌下降2%,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增长25.3%、21.2%、12.8%和4.1%。其中,三菱9月在华销量降幅为62.9%,广汽三菱挂牌及首款车型下线仪式也被“冷处理”;本田、丰田、日产销量降幅均在40%左右,丰田与日产9月下降的销量更是达到了5万辆。
与日系车“入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的崛起。数据显示,今年1~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7.0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6%,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4.3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6%,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收窄。
在政府支持与自身技术不断完善下,自主品牌的春天或许就要到来。分析认为,通过战略调整,产品定位提升、增强品牌意识等措施,再加上企业间的联手合作,谋求长远发展对自主品牌来说也许并不是奢望。
9月7日,长安汽车公布8月份产销快报:8月汽车产量为10.84万辆,同比增长35.3%;销售11.87万辆,同比增长32.6%,这也是今年以来长安汽车单月销量最大增幅。3月底推出的逸动9月销量达5825辆,本年累计销售22031辆,显示其借助C-NCAP新五星安全标准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刚上市的比亚迪速锐也有良好表现。9月9日,第十五届成都车展落下帷幕,以速锐领衔的比亚迪携众多主力车型亮相,9天内收获了1602辆的销量成绩单。其中,速锐现场销量达到了355辆。据统计,速锐9月份全国销量达8000辆左右。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吉利。10月11日,吉利汽车公布其9月销量,称由于国内市场的强劲复苏和海外市场的不断突破,9月份吉利共计销售43055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品牌销量分别为15385辆、15302辆和12368辆。从前三季度的情况看,今年1~9月,吉利共计销售323938辆汽车,同比增长11%,完成全年销量的七成。
此外,自主品牌出口9月同样再创新高。数据显示,9月汽车企业出口为10.98万辆,比上月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增长48.4%。1~9月出口78.5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9%。1~9月出口企业前五名分别为奇瑞、上汽、长城、吉利和东风。
在日系车陷入泥淖时,自主品牌借机崛起,一改低价位、低品质的形象,逐步在广大消费者中赢得良好口碑。倘若它们能够坚守生存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寻求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将研发技术与品牌文化作为共同支撑,即使再遇到“寒潮”,也能泰然自若地应对。不过,时机总是有限的,怎样保持稳定持久的发展态势,才是自主品牌汽车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