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缅甸末代出版审查总长:

从出版“拷问者”到制度掘墓人

○编译 韦盖利 《 青年参考 》( 2012年10月10日   32 版)

    丁盛在他的审查办公室里工作

    随着缅甸的政治改革走向深入,曾在军政府时代权势遮天的末代出版审查总长,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点。

    奥威尔风格的办公室

    在缅甸,过去近半个世纪里,当权者对每本书、每篇文章、每幅插图、每首诗甚至每本电话簿都要进行印刷前检查。对寻求全面控制的军政府而言,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审查办公室有个乔治·奥威尔风格的官方名称——全国新闻出版审查与注册局。这个权势部门的正式编制约100人,女性职员居多。随着时间推移,审查者们的案头配上了电脑,不过,记号笔依然没有“退休”——作家们的手稿经常被整段地划出红线,任何对军方或政府的异议都可能被抹杀,整本书被禁止面世的情况不在少数。还有传说称,缅甸的英文名从“Burma”变成将军们喜欢的“Myanmar”,审查办公室在此过程中出力甚大。

    任何机构都得由精干的官僚掌控。身为缅甸出版审查总长,丁瑞(音)就是那个决定公众能够读到什么、不该知道什么的幕后大佬。“我们没有逮捕和拷问过任何人,但我们不断拷问他们的作品。”说这话时,这位方脸膛的中年男子端坐在由二战时的日本宪兵司令部改建而成、四面墙上挂有政治标语的办公室里,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近段时间,审查办公室里忽然变得异常安静。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多月前——那天,丁瑞把全国知名的媒体编辑和出版商召集到一处,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存在了48年零14天之后,针对出版物的事先审查制度即将走进历史垃圾堆。

    审查总长也是网络写手

    现年47岁的丁瑞,号称军政府强大宣传机器背后的智囊之一。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审查总长其实过着双重生活。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丁瑞透露:自己是业余作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创作有关军事史、武器的长篇文章。他还把作品贴到“脸谱”网上,以至于某些知情人士开玩笑说,审查总长才是那个最懂得如何躲避审查的人。

    在担任所谓“拷问者”的5年半里,丁瑞在媒体从业者眼中的形象经历了显著转变。起初,他和前任们一样,以严厉、粗鲁、坚定——专制政权中典型的官僚形象示人。然而,随着他逐渐意识到,苛刻而僵化的审查制度在互联网时代终归不能流传百世,丁瑞变得更加友善、宽容起来,甚至协助各路媒体组织了一次探讨缅甸新闻行业未来的交流会。

    苏林昂是《内比都时报》编辑。5年前的一天,丁瑞曾大发雷霆,要求该报删除一段揭露贪腐现象的文字。苏林昂清楚地记得丁瑞的怒喝:“你懂的!我随时能让你关门大吉!”

    丁瑞并不为自己当初的冷酷道歉。彼时,军政府的统治面临最严峻的考验:2007年秋,佛教僧侣发动起义;2008年5月,“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导致至少13万人丧生,当局被指应对不力。他宣称,为了维持稳定和秩序,审查制度曾经是必要的。

    那段动荡的日子过去后,丁瑞开始露出温和而理性的一面。苏林昂说:“他亲口告诉我,‘耐心等待,变革就要来了’。在我看来,他确实抢在了其他部门前面。”

    “我们决不走回头路”

    此言并非溢美之词。在体制内沉浮多年,丁瑞的政治敏感性无可挑剔,始终关注着高层的风吹草动。去年,吴登盛宣誓就职后,他第一时间阅读了这位新总统的演讲稿。3个月后,当国际观察家还在怀疑缅甸的自由化改革是否真正启动时,丁瑞已和其他一些文化部门的官员,悄悄拟定了为审查制度掘墓的日程表。

    后来发生的事情便是尽人皆知的了。2011年6月,有关娱乐、健康、儿童和体育的文章不再需要接受出版前审查。此后半年间,其他内容的文章相继获得豁免。及至今年早些时候,最后两种需要接受审查的主题——政治和宗教,也正式同审查办公室告别。

    看起来,军人统治留下的痕迹正迅速淡出公众的记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担心改革会发生倒退。那些靠将军们赐予的垄断地位发财的巨贾,会为自由化进程设下障碍吗?强硬派会压制改革派吗?至少就审查制度而言,丁瑞的态度很坚决,“我们决不走回头路”。

    眼下,惟一让丁瑞操心的,就是审查办公室及员工的命运悬而未决。他的部下经常无聊得发呆。今后,随着出版物注册转交给地方,这里的上百人还会更闲。

    目光扫过冷冷清清的办公室,末代审查官心头浮现起莫名的失落感。“我为审查的终结而自豪,但我也有欲望;以往,这间屋里总是挤满作家和出版人,现在真的是门可罗雀。”

    □美国《纽约时报》

分享到:

 

从出版“拷问者”到制度掘墓人
英国为什么很难发生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