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尔维亚的所有正式文件中,科索沃这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个“*”号。对塞尔维亚人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来说,这个小小的星号太沉重了。
这个符号的脚注是:“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未提及科索沃独立问题以及国际法院有关科索沃宣布独立的意见。”它代表的,是两难的国际争端、激烈的民族情绪、此起彼伏的流血冲突。
为何科索沃宣布独立已4年有余,而“独立”与否仍被争议?
二战中,塞尔维亚被德国占领,科索沃被并入阿尔巴尼亚。二战后,塞尔维亚加入南斯拉夫建立的共产主义政权。冷战时期,这里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之一,是北约和华约对抗的“最前线”。
南斯拉夫解体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欧美大国频频插手。塞族和阿族之间的矛盾,从宗教上看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实则还有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塞尔维亚入欧进程中,科索沃问题成为其“卡在喉咙里的一块骨头”。2011年12月,欧盟布鲁塞尔会议决定“推迟给予塞尔维亚欧盟候选国资格”,原因是欧盟主要国家认为,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努力不到位”。负责欧洲一体化事务的塞副总理杰利奇,因此无奈辞职。
今年2月,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当局对“*”号脚注发生争议。塞方坚持在科索沃当局代表团名单和文件中,既要标明“*”号又要写明脚注内容,而科索沃方面则坚持“二选一”。
在地区或国际会议上,塞尔维亚代表也曾多次因科索沃代表名分问题,愤而退场。政治上的争端,导致整个国家错失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合作机会。
今年9月初,塞尔维亚政府会议同意:科索沃临时自治机构的官员参加地区会议时,座签只需标明 “科索沃*”字样,不再坚持写明“*”的脚注内容。这被视为塞政府的妥协性表现。
因此,改进这小小的“*”号,被外媒普遍视为“灵活、务实之举”,标志着塞、科之间的妥协合作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