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商人马克·基德在中国做了16年生意,一路艰辛,一路泥泞。他开办了“那是上海(一家专为外籍人士寻找最热门夜总会的媒体)”,很快就惨遭滑铁卢。此后,他又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莫干山开了一家精品酒店,收入惨淡。对于中国的商海生涯,基德感慨良多。
失败让基德备感沮丧和劳累。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中国社会与政治环境对生意的影响。基德在里面写道:“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会离开这个我热爱的国家,因为我的中国梦已经醒了。”
在文中,基德还写道:“1986年,我还是一个学生,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国家刚从铁权政治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此后,中国一步步进步,当你看见那些不断更新的基础设施,不断累积的物质财富,还有那些像詹姆斯·邦德一样拯救世界的金融奇才,你会相信,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快乐、更健康的国家。但是,现在我可不这样认为。”
很多外国人和中国人对此很赞同——这个国家如此地矛盾,一边到处是开着宝马招摇过市的富人,一面四处弥漫着有毒气体、摇摇欲坠的教育系统和沦丧的道德。那些生活在中国,为到哪里去给孩子买安全奶制品或疫苗的人,对基德的观点感同身受。
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真正接纳外国人。而外国人只有尽快了解这一点,并清楚这是什么样的限制,才能在中国商海中游刃有余。很少有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几十年(很多人甚至认为5年就是一段很长时间),因此,当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即将结束,要卷铺盖回家时,他们的身份往往是流浪者或长期游客。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基德竟然缺乏自我反省。仔细分析他的决策,我们发现,如果基德深入了解中国,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很多失误都可以避免。
首先,基德不应涉足媒体。在中国,这是一个敏感行业,外国人想要插足,难如登天。基德抱怨这个国家对待媒体的强硬手段,却对它的所有权体系缺乏明晰认识。事实上,如果你在不了解所有权结构的情况下,冒然插足一个政府不欢迎外国人投资的行业,你就不应该期待你能得到法律或当局的保护。
换言之,企业需要做的是知道什么是禁区,调整战略,把重心转移到符合市场需求,和政府允许外国人涉猎的行业。不要幻想能拥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机会,这里还没有公平竞争环境。把开疆辟土的事情,交给你的国家或大公司如通用电气去做。不要去当开路先锋,否则你会像基德一样撞得头破血流。
其次,基德的投资线拉得过长。他应明智地选择能在短期内获取利润的商业模式。他的酒店,每3年就得续一次租约。其实,同等条件下,如果他只能得到一个短期租约,他就不应该进入这样一个需要大量前期资本投入的行业。
中国正快速城市化,城镇居民从20年前的30%上升到50%。但是,除非你选择的是成熟的房产开发,否则你的生意仍很难红火。此外,地方官员(尤其是莫干山这样的风景区),不可能为小项目提供长期租赁。所以,在一个地方投资,你得寻找保护伞。基德却没有这么做。
2000年以来,在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年均增加10%。他们需要知道的是,中国不是个可以随地淘金的地方,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也很激烈,在这里做生意并不容易,他们需要耐心。
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会像基德那样,愤怒地攻击他们的东道主国家。他们必须坦然接受失败,为失败做好准备。事实上,如果基德打算卷土重来,人们对他并不看好。
美国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