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的极端天气揭开了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粮食可以带来利益,可以引发战争,也可以成为武器。
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9月的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调整了对2012~2013年度玉米、小麦、大豆和大米产量的预期。这个报告让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级经济学家及谷物分析师阿巴辛说:“跟之前很多人的担忧相比,情况似乎还不错。我们之前担忧形势恶化,该报告并没有得出这个结论。”
然而,全球粮价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几个月,玉米价格涨幅超过60%,大豆和小麦价格涨幅也超过50%。世界银行预测,保守估计,粮食价格高于正常水平将持续到2015年。虽然国际社会频繁发出警告信号,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危机中的紧急程度并不一致。
极端天气捣乱,全球粮食减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却使美国各类农作物全面减产。无独有偶,俄罗斯、乌克兰和阿根廷等传统的粮食出口国,状况也不容乐观。俄罗斯国家水文气象中心数据显示,俄罗斯的小麦可能减产15%~20%,在持续高温干燥的影响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黑海地区国家总的小麦减产规模达到2500万~3000万吨。
澳大利亚也是传统的小麦产地。在干旱天气的影响下,澳大利亚西部的小麦主产区将减产近1/3,实际减少的小麦供应量在500万吨以上。
西欧大陆粮食产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但是这些地区仍然面临粮价上涨的压力。德国粮食协会预测,德国今年的粮食收成比去年有所提高,小麦产量将达到2250万吨,黑麦产量将达到340万吨。但是德国的粮食价格并没有因为供应增加而下降,反而有戏剧性的提高。小麦和黑麦的收购价涨到了每吨50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德国的粮食价格增长是由于成本的上升。今年,德国粮食生产的原料支出增加了4亿欧元。
联合国粮食署的报告称,玉米是所有谷物中价格上升幅度最大的。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而美国大旱对玉米的影响也比其他谷物严重。玉米的价格在最近4个月里已经涨了20%。
巴西、加拿大等国的大豆生产也受到了气候影响。另外,根据气象专家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将会困扰印度等水稻生产国家,带来大米的减产。
粮食恐慌与粮食武器
今年6月的墨西哥G20峰会重点讨论了粮食安全问题。9月8日~9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峰会,将粮食问题列为四大核心议题之一。政府高层领导人之间的频繁磋商,带来了政府间粮食合作的曙光。其实,只要能够控制个别国家不借粮价大涨的机会盈利,不要将粮食用作政治武器,这些高层会谈的意义不可估量。
2007~2008年之间的粮食危机,最终发展成粮食战争,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国家认为粮食奇货可居,限制了粮食出口。这种政策在2008年之后仍然屡见不鲜。2010年,俄罗斯因为旱灾遭遇了小麦减产,俄政府在当年8月发布命令,禁止粮食出口,2011年初又将这个禁令延长了半年。而在恢复粮食出口20天内,俄罗斯的小麦出口达到384万吨,由此可见,俄罗斯粮食禁运期间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了强大冲击。
还有一些国家将粮食出口作为政治谈判的筹码,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早在二战期间,粮食禁运就成为美国遏制战略对手的惯用手段。二战之后,国际社会一共发生过10次粮食禁运,其中8次都是在美国的倡导下进行的,禁运对象大多数是被美国列入“流氓国家”的贫困地区。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利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也引起争论。在粮食丰收的年头,这种做法并未受到非议,但在粮食歉收的时候,世界舆论开始谴责以美国为代表的“环保”国家。
英国政府在生物燃料的问题上陷入了两难之中。英国近期加入了欧盟的强制性协定,承诺到2020年,将10%的石油燃料替换为生物燃料。 英国国内的4座生物燃料工厂如果开足马力运营,需要3百万吨小麦,占到英国年产小麦总量的1/5。然而,今年持续走高的小麦价格让英国不得不认真思考将生物燃料计划延期。
此外,粮食除了食品属性外,已经变成了金融商品。金融行业对粮食期货的炒作,对粮价的波动也有很大影响。金融市场出于盈利目的放大了“粮食恐慌”,使粮价的变动已经脱离了供需关系的调节。人们的心理预期会左右农产品的价格,金融市场借粮食大旱的时机,放出粮价上涨的信号,进而炒高粮食价格,从中获利。一旦金融巨头垄断了粮食的定价权,导致粮食短缺的原因不再是生产的粮食不够,而是人们消费不起了。
发展中国家不堪重负
这一次的粮价上涨,最直接的受害方是大量依靠粮食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减产提高粮食出口价格,生物燃料的减产导致全球石油价格的上升,进而增加了粮食进口的运费。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增加了粮食进口国的负担。
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基础粮食的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50%以上。对于贫困国家的居民来说,家庭食品消费占了总支出的2/3。
相比之下,德国普通家庭用于购买粮食的消费仅仅是家庭消费的1/10。发达国家的餐桌主副食搭配,对于粮食的摄入量相应减少,在发展中国家,副食匮乏,对粮食的需求更加迫切,没有粮食就要挨饿。粮食价格的上涨将引起这些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暴乱。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当食品价格迅速上涨时,贫困家庭的应对反应是让孩子辍学并且吃更加便宜,没有营养的食品。这对儿童的成长有长期的危害。除了身体上的危害外,还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以及智力开发。”
这次粮价上涨在全球经济处于低谷,失业率普遍攀升的时机到来。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粮食价格的变动格外敏感,对社会稳定性的冲击更大。
消费者改变口味?
有分析人士称,人们越来越喜欢吃肉也是导致粮价上涨的长期原因。为了增加肉类供应,更多的谷物和粮食被用在了饲养牲畜和家禽上。而烹制肉食比制作素食需要更多油脂,间接增加了食用油的消耗。
除肉食外,喝酒也是“浪费”粮食的饮食习惯。除了一些果味酒,大部分的酒精饮品都是由粮食作物酿造而成的。
在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时,理想的状况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减少浪费,调节饮食结构,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吃肉和喝酒。
节约的粮食可以供给粮食短缺的贫困国家。当然,这样的设想只能在理论上解决全球粮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