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苏波: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重要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2日   45 版)

    近日,在天津举办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一定是中国国土上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也只有实现了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月10日,在北京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宣贯大会上发言时,苏波就表示,“自主创新能力不是简单地指国有或者是中国特色的创新能力,而是中国本土的所有车企的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鼓励国有资本、外资在中国的合资和独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对外资不限制,一视同仁。”苏波指出,节能与新能源车不能完全关起门来自己搞,自主创新不仅包括国有资本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创新,也是在中国所有企业的创新。

    同时他也承认,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新产品推出能力明显落后于国际化大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差距明显。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具备更多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而目前,我国汽车企业还处在仿制与一般性加工制造阶段。

    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占乘用车80%的合资企业作为汽车生产主体,仍以引进国外品牌为主要发展途径,未能进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合资企业以外的汽车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健全,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

    苏波特别提到:“除了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研发投入长期不足等常规问题,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不完善,对外来技术的长期依赖削弱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甚至大家对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概念和内涵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使得支持本土企业政策和措施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也不理想。”

    谈到自主创新的主体,苏波强调:“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绝不只是占乘用车(产值)19.4%的民族资本的自主创新……只有实现所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不断地通过政策扶植和推动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他的解释是,目前合资企业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主体,若按照现有模式把它排除在外,等于是把我国汽车制造能力最强的、占乘用车80%以上这一块排除在外,而且,合资企业里面至少有50%的资本也是属于国有骨干企业的。如果这些合资企业把重点放在获取国外品牌和技术,不做任何转变,汽车工业就走不出自主创新之路。

    “企业真正形成创新能力,要去开发,去研究,并且拥有这个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处置权,拥有创新机制的品牌和标志。我们不能把在中国土地上的创新分为自主创新和外资创新。只要在中国国土上生产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补贴应该一视同仁。”苏波说。

    在他看来,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处于同一个政策支持的条件之下,更加有效地推动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分享到:

 

苏波: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重要
一周资讯
全球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