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知情者遭“封口令”

美“全球鹰”出没澳大利亚

○本报特约撰稿 池晴佳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2日   18 版)

    关岛安德森基地机库内的“全球鹰”

    美军战略侦察机以澳大利亚为基地搜集亚太情报一事,时隔10年才被媒体公诸于众。这些飞机如此“舍近求远”,似为掩人耳目;至于其窥探对象,目前仍是个谜。

    美国“全球鹰”战略侦察机常驻关岛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之际,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无人驾驶的“巨鸟”早已在南太平洋的高空留下航迹,它们的秘密巢穴就隐藏于澳大利亚某地。过去10年间,除了少数军政高层人士,这个国家数以万记的普通人对此毫不知情,少数留意到蛛丝马迹的民间组织,也被暗中施予“封口令”。直到“全球鹰”秘密进驻澳大利亚的消息近日大白于天下,人们才惊觉,美澳两国的军事情报合作走得如此之远。

    并非只是“歇歇脚”

    “全球鹰”出没澳大利亚的消息,是阿德莱德(南澳大利亚州首府)一个业余航空史研究组织——西滩航空小组(WBAG)最先捅出来的。这些飞行器体形巨大,为掩人耳目通常在夜间抵达和离开,但还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航空爱好者拍摄到了。按照WBAG发言人保罗·多尔的说法,他们最后一次侦测到“全球鹰”是2006年。也有别的民间人士称,2006年后还有“全球鹰”现身,爱丁堡皇家空军基地一直是它们的主要落脚点。

    风声走漏后,首先坐不住的是澳大利亚政府。WBAG成员很快被“请去喝茶”,政府部门要求他们不得披露过多细节。该小组一位曾将“全球鹰”活动情况贴到网上的摄影师,曾被自称军方安全官员的神秘来客拜访,对方警告说,他涉嫌侵犯军事机密。WBAG怕惹来官司,不得不低调行事,现在,有关“全球鹰”的内容只见于该团体的内部公告中。

    面对媒体追问,澳当局承认美军“全球鹰”确实到访过澳大利亚,坚称它们“只是过来加油”,“没什么大事”。在给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电邮中,一位发言人如此回复:“‘全球鹰’极少来澳大利亚,之前确实出现过……它们自2001年以来偶尔到访南澳,主要是为进行短期补给。”至于对大众最关心的话题如“‘全球鹰’是来监视亚太地区的某些国家吗”,“它们为什么要绕这么个大弯子从爱丁堡基地出发”,澳国防部一概拒绝回答。

    而在美军的官方报道中,爱丁堡基地只是“全球鹰”从美国西海岸飞往阿联酋阿弗拉空军基地的一个中转站,飞机在这里短暂停留,补充燃料后再启程。不过有知情人士称,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全球鹰”最开始确实只是在此歇歇脚,但随着形势变化,它们越来越有“赖着不走”的倾向。民间人士收集到的记录显示,“全球鹰”经常在短期内执行两到三次任务,每次都爬升到6万英尺(约18288米)的高度,如果说是“短暂停留”的话恐怕解释不通。“谁晓得它们做什么去了……它们有足够的燃料续航30~35小时,并且还会飞回来。”多尔解释说。民间航空小组透露,他们一共捕捉到了“全球鹰”的10次任务,“但肯定不是全部。”多尔等人推测,这些侦察机“行色匆匆”,去阿富汗搜集情报的可能性较大。

    为躲中俄卫星刺探?

    关于“全球鹰”秘密驻扎澳大利亚一事,澳公众甚至南澳地方政府长期被蒙在鼓里。倒是某些国际媒体听到过小道消息,这次一并被挖了出来。2006年2月,美国《航空周刊与太空技术》报道说,一架“全球鹰”曾从爱丁堡基地飞往日本南部。彼时,澳官方解释说,这只是一次演示飞行,原因是日本一直想买“全球鹰”,这个故事听起来尚可自圆其说。当然,也有分析家提出质疑,因为他们注意到“全球鹰”那次曝光正值朝鲜一系列导弹试射失败,美国情报部门急于摸底,它最先进的侦察机不可能作壁上观。

    华盛顿之所以能让“全球鹰”飞进澳大利亚,得益于两国政府间紧密的情报合作。澳大利亚是美国广布全球的“五眼情报俱乐部”成员之一,美澳外的其他“三只眼”为英国、加拿大、新西兰。长期关注“9·11”恐怖袭击后美军情报活动的分析师马修·艾德称,作为交换,美方一直在向澳提供包括“全球鹰”收集的情报在内的敏感信息。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本身也有引进“全球鹰”的想法。早在2004年,当时的霍华德政府就计划斥资10亿美元购买12架,2009年被工党政府的国防部长封杀。今年7月,工党政府在新公布的国防能力规划中写明要在三年内采购“高空远程无人驾驶航空器”,被外界视作要恢复“全球鹰”采购计划的信号。澳政府想买别国的先进侦察机,当然不会蠢到不提供基地给后者用,何况,这样做能让澳军方官员有机会考察这款装备的真实本领。

    那么,“全球鹰”为什么要选爱丁堡基地?这与该基地自身的条件及所处的位置有关。如保罗·多尔所指,爱丁堡基地和大城市的距离不远不近,基地内很安静,也容易获得补给,特别是基地内的大型机库,为“全球鹰”这样的大家伙提供了很好的庇护。

    而在艾德看来,“全球鹰”筑巢亚太,最便利的选择固然是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但这只是2010年以后的事”。有一段时期,几乎每天都有一架“全球鹰”从关岛起飞,在朝鲜海岸线外长时间逗留,拍下大量美方感兴趣的照片,比卫星照片更清晰。但最大的问题是,安德森基地此前是没有机库的,导致“全球鹰”很容易被中俄等国的卫星观察到。美国情报部门当然不愿意自己的秘密行动过早暴露,所以,爱丁堡基地是个理想的替代方案。

    窥探对象依然成谜

    军事专家对“全球鹰”动向的推测引发了国际媒体关注。在民众的印象中,以“全球鹰”出众的情报能力,它出现在哪里,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意图。比较蹊跷的是,去亚太地区执行任务的“全球鹰”非得从澳大利亚出发,而不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如此“舍近求远”依然存在许多解释不通的地方。人们想知道,它们窥探的对象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至今未见答案——因其在战略侦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美国将“全球鹰”的具体飞行路线视作最高机密,关于“全球鹰”本身的技术细节也被弄得神神秘秘。去年在墨尔本郊外阿瓦隆机场举行的国际航空展上,美方出于保密考量,只拿出了一架全尺寸“全球鹰”模型敷衍了事,让现场的航空迷忿忿不平。即便是有《信息自由法》保护的美国媒体,关于“全球鹰”行动的猛料也报道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源被封锁得太严。

    即便如此,有关人士相信,“全球鹰”不可能做到神出鬼没,澳民间组织能够捅出这一隐情就是明证。曾有军迷仅凭谷歌地图就发现一架“全球鹰”与另两架普通侦察机停放在加利福尼亚州某空军基地的跑道上,军用侦察设备要发现它们就更加易如反掌了。

    “这种飞机太大了,多数国家用普通雷达就能侦测到。”马修·艾德表示。譬如,2002~2005年间,伊朗外交官就多次抗议美国“全球鹰”在波斯湾海岸线附近大肆搜集情报。

分享到:

 

美“全球鹰”出没澳大利亚
环球军情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