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可卡因教母”血债血偿

○本报特约撰稿 晓露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2日   16 版)

    “可卡因教母”布兰科

    布兰科丧命的肉店

    布兰科和小儿子麦克·科里昂。她身后的男子身份不明。

    风景优美的迈阿密海滩。今日迈阿密的繁荣,与大量涌入的毒资分不开。

    69岁的葛丽赛达·布兰科死于哥伦比亚麦德林市的一起枪击案。

    这起案件受到了令人吃惊的关注。

    布兰科被称为“可卡因教母”,她开启了将哥伦比亚的毒品北运至美国的通道,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可卡因供应商,并且为了抢生意,极端残忍。

    “金盆洗手”多年后死于枪击

    9月3日下午约3点,哥伦比亚麦德林市贝伦镇,69岁的老妇葛丽赛达·布兰科买完肉正准备出店门,一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将车停在店门口,走进肉店,掏出左轮手枪,对准布兰科的头部连开两枪,然后骑上摩托车,扬长而去。

    据哥伦比亚《哥伦比亚人报》报道,死者布兰科并非普通老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开启了将哥伦比亚的可卡因北运至美国的通道,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可卡因供应商,因此被称为“可卡因教母”。

    为了抢生意,布兰科极端残忍,被认为至少杀了200人。据说,这种在黑帮片中常见的“驾驶摩托车行刺法”就是布兰科最常用的,如今她却因此丧命。

    案发时,布兰科的车停在肉店门口,怀孕的儿媳正在车上等她。听到枪声后,儿媳走进店里,把一本《圣经》放在婆婆身上。

    接受警方的调查时,儿媳说,她婆婆已“金盆洗手”多年,目前以变卖名下的房产度日。

    肉店店主称,布兰科常来店里买肉,看起来和其他顾客没有什么不同,没想到竟有这么大的来头。

    有分析称,布兰科可能死于仇杀。《哥伦比亚人报》的报道称:“布兰科‘纵横江湖’时树敌不少,这些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忘记她。”

    布兰科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犯下累累罪行,她被杀的消息也引起了迈阿密警方的关注。调查过布兰科的迈阿密警员纳尔逊·安德鲁说:“她有那么多仇家,居然如今才被杀……她杀了那么多人,仇家上门索命是迟早的事。”

    靠暴力打拼出“可卡因教母”名号

    布兰科1943年2月出生于哥伦比亚港口城市卡塔赫纳一个贫穷家庭,母亲是个酒鬼,时常对布兰科拳脚相加。

    3岁那年,布兰科随家人迁居麦德林市,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在街头讨生活所必需的圆滑与泼辣。11岁时,她已是一名老练的童妓。

    此时,布兰科展示出令同龄人望尘莫及的毒辣。她和一群不良少年一起,绑架了一个10岁男孩,男孩家人未能在指定时间内交付赎金,布兰科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将男孩打死,成为当时哥伦比亚年龄最小的女性杀人犯。由于年龄太小,布兰科在青少年惩戒所里呆了一段时间便获释放。

    20岁时,布兰科遇到了伪造美国签证的惯犯卡洛斯·特鲁希略,和他结婚。依靠特鲁希略制造的假签证,这对夫妇到了美国纽约。经丈夫介绍,她结识了麦德林贩毒集团成员埃尔伯托·布拉沃。

    特鲁希略介绍妻子与布拉沃结识,是为了贩毒,特鲁希略决心在纽约建立贩毒网络。

    夫妇二人育有3个儿子。随着贩毒网络日益风生水起,他们的缘分也走到了尽头。在一次因走私人口而发生的口角中,布兰科掏出手枪,对准特鲁希略的嘴巴就是一枪,将其打死。

    此后,布兰科带着3个儿子,独立经营贩毒网络。

    几年后,布兰科因遭美国警方通缉远遁哥伦比亚老家,并嫁给布拉沃。随后,他俩回到纽约定居,用私人飞机将哥伦比亚的可卡因运到纽约,这也是南美洲可卡因“北上”美国的开始。毒品生意越做越大,因分赃不均,布拉沃也死于布兰科之手。

    1975年4月,布兰科和30名手下被美国缉毒局通缉,他们涉嫌参与当时美国史上最大的可卡因走私案。布兰科设法逃回哥伦比亚,直到1979年才偷渡到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

    正是在这座具有浓郁加勒比风情的海滨城市,布兰科打拼出“可卡因教母”的名号。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可卡因取代大麻,成为美国的主流毒品。那段时期,迈阿密发生的毒贩火并事件“可卡因牛仔战争”,与布兰科的贩毒集团“滑雪道”密切相关。当时的“滑雪道”以高额报酬招募枪手,为毒品生意“保驾护航”,驾驶摩托车杀人的方法就是布兰科在这一时期首创的。

    布兰科还设计出一种可以隐藏毒品的女性内衣,女毒贩穿上它可以安然通过搜查,将毒品运到目的地。

    毒辣的手段加上隐秘的贩毒方法,让布兰科的毒品生意越做越大。据说,鼎盛时期,“滑雪道”的毒品分销网络涵盖了整个美国,每月可卡因的销量超过1500公斤,每月为布兰科带来800万美元的利润。

    至少200人死在她手里

    说起来,布兰科的“经营哲学”非常简单:狠。竞争对手,杀!欠钱不还者,杀!向她讨债者,杀!

    1979年7月11日,两名男子驾驶一辆奔驰车来到迈阿密戴德郡购物中心的皇冠酒品店。他们来向布兰科讨债。不一会儿,一辆加装了装甲和防弹玻璃的福特汽车停在购物中心门口,车上的两名枪手径直走进酒品店,对二人疯狂扫射。债主身亡,债务自然一笔勾销。

    有时,布兰科会心血来潮地命手下杀人,比如让脱衣舞娘(据说布兰科是个双性恋)参与狂欢,然后命人将她们杀死取乐。

    1982年,布兰科下令除掉毒贩杰西·卡斯特罗。枪手在公路上追踪到了杰西,向他的车开枪。杰西甩掉了枪手,但他熟睡在车后座的3岁儿子,被流弹击中头部而死。

    碍于自己的毒贩身份,杰西不能报警。回到家,他把儿子的尸体放在浴缸里,再放上冰块,与妻子哀悼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被白色床单包裹的小小尸体转移到一座清真寺旁,手里握着3支红玫瑰。

    后来,执行此次谋杀的枪手若热·阿亚拉被警方逮捕。阿亚拉说,布兰科命他除掉杰西,因为杰西踢了她儿子的屁股,这意味着不尊重她。

    据美国《迈阿密先驱报》报道,警方认为,至少有200人死于布兰科之手。

    美国有犯罪心理学家表示,布兰科之所以如此凶残,除了童年的坎坷遭遇外,长期大量吸食毒品对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也是原因之一。

    布兰科的身体日渐臃肿,加上嗜血成性,没有男人敢和她亲近,她便用枪强迫看中的男性与自己亲热。

    杀人太多让布兰科树敌不少。为了躲避仇杀,她用过诈死的伎俩。1985年,她被纽约警方逮捕,因贩毒罪在纽约的监狱中呆了13年,随后被移交给佛罗里达州警方。

    就在很多人以为罪恶累累的布兰科将被处死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作为检方起诉布兰科的证人之一,枪手阿亚拉却与佛罗里达州检察官办公室的一位女秘书大玩“电话性爱”。丑闻爆出后,阿亚拉证词的真实性受到辩方质疑。布兰科在佛罗里达州被关了几年,2004年出狱后被遣返回哥伦比亚。

    布兰科最后一次“出镜”是2007年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她的照片被送到讲述布兰科犯罪生涯的电影《可卡因牛仔2》的创作者手中。

    出狱后,没人知道布兰科藏身在什么地方,直到9月3日的那两声枪响,才揭开了这一谜团,只不过,此时的布兰科已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分享到:

 

“可卡因教母”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