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20多年的仇恨、8年的官司、10天的“战争宣言”——

一个士兵“点燃”两个国家

○本报记者 庄庆鸿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2日   09 版)

    萨法罗夫(中)今年8月底离开匈牙利监狱,返回家乡阿塞拜疆。

    9月1日,亚美尼亚埃里温,亚美尼亚抗议者在匈牙利领事馆前焚烧匈牙利国旗。据报道,亚美尼亚已决定暂缓与匈牙利的外交关系。□图片来源 CFP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两个不常为世界所关注的中亚国家,目前正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愤怒的亚美尼亚总统谢尔日·萨尔基相甚至在近日表示,“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我们不想开战,但如果必要,我们将战斗并取胜。”萨尔基相总统9月2日晚发表声明说,“我们不怕杀手,即使他们受到国家元首的保护”。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9月3日表示“深切担忧”,认定阿塞拜疆对“那名士兵”的赦免,有损阿、亚两国的和解与互信。而匈牙利外交部和行政司法部9月1日更是发表联合声明,对亚美尼亚中断对匈外交关系,表示遗憾。

    这一系列的恩恩怨怨,到底是为什么?2004年2月那把落在熟睡中的亚美尼亚军官头上的利斧,或许能作答。

    杀人犯一回国顿成“国家英雄”

    2004年冬春之际,两名素不相识的年轻军官,同时踏上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土地。他们分别来自有多年边境摩擦的两个国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的拉米尔·萨法罗夫和亚美尼亚的古尔根·马尔卡良,其实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年轻有为,都是中尉军衔,都是北约“和平伙伴计划”英语课程的学员。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与东欧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发展友好关系。

    可一天凌晨,萨法罗夫带着一把斧头,翻进了马尔卡良的宿舍,“差点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案发后,萨法罗夫告诉警方,是这个亚美尼亚人羞辱了他,让他特别生气,最终去买了一把斧头。

    萨法罗夫被捕后,阿塞拜疆外交部发布了一项声明,讲述了他的家庭在阿、亚战争期间遭受的伤亡,还指出马尔卡良曾刺激过他。“有迹象表明,亚美尼亚军人经常对这位阿塞拜疆军官的尊严进行侮辱,所有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犯罪嫌疑人的情绪。”

    而在亚方公布的审讯记录中,在等待凌晨犯罪的夜里,这位27岁的杀人犯写完了英语作业,还洗了澡。

    2006年4月,布达佩斯一审法院判处萨法罗夫终身监禁,30年内无权假释。2007年2月,仲裁法院决定维持原判。

    但是,阿塞拜疆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多年来不断争取引渡萨法罗夫回国。

    尽管亚美尼亚一再抗议,引渡最终还是成功了。今年8月31日,匈牙利将萨法罗夫引渡给了阿塞拜疆当局。但一下飞机,这名杀人犯立即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赦免。

    他重获的,远远不只自由——总统送他一套新公寓和8年的欠付工资,晋升他为少校军衔,甚至尊称他为“国家英雄”。

    这被亚美尼亚视为对其国家的公然示威。随即,阿塞拜疆8家大型门户网站受到黑客攻击,攻击者甚至在网页上公然贴出了遇害军官的遗照。

    匈牙利“躺着也中枪”?

    萨法罗夫的获释,使得亚美尼亚举国震怒。这一怒火不只指向“老对头”阿塞拜疆。

    在获悉消息几小时后,总统萨尔基相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正式宣布:“今天起全面停止与匈牙利的外交关系。”总统本人也在网上发布声明,称匈牙利“犯了大错”。

    同一天,匈牙利也迅速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卡莱塔表示,匈方做法没有不妥。“就此事而言,匈牙利遵照了国际法行事。”

    匈牙利究竟为何要“放虎归山”?事实还有另一个版本。

    匈政府说,他们8月15日收到了来自阿塞拜疆政府的书面保证,阿塞拜疆司法部副部长致信匈牙利行政司法部,信中承诺,萨法罗夫被引渡回国后将继续服刑,并在服刑25年后才能假释。

    显然,阿方“食言”了,因此,匈牙利目前陷入了尴尬境地。驻亚美尼亚的匈牙利大使馆被掷鸡蛋,焚烧匈牙利国旗的行为也有发生,甚至布达佩斯街头都出现了抗议游行。

    对阿塞拜疆的“出尔反尔”,匈牙利也窝着一股“无名火”。9月2日,匈外交部国务秘书召见阿塞拜疆驻匈大使,表示匈方“不能接受”阿总统赦免萨法罗夫,并谴责这一做法。

    如此看来,匈牙利似乎为阿塞拜疆背了一个国际级“黑锅”。尽管如此,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8月31日依然直指匈牙利“实际上与阿塞拜疆达成了某种协议”。

    一个年轻人让20多年的恩怨复燃

    一个士兵引发的争端,显然已点燃了两个国家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

    “亚美尼亚人绝对不容轻视。我们不想开战,但如果必要,我们将战斗并取胜。”萨尔基相9月初已公开发出了警告。

    阿、亚两国间的和平进程,本就进展缓慢,现在又再次面临战争威胁。

    自“萨法罗夫事件”以来,国际声音似乎更倾向于谴责阿塞拜疆。美国声称,华盛顿“非常不安”、“十分担心”。

    9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也表达了“深切关注”,并指出“萨法罗夫案件”本身“极其残暴”。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阿塞拜疆赦免2004年杀害亚美尼亚军官的罪犯,有悖国际法规定,“将刑事罪犯英雄化,只能加剧本就十分紧张的阿、亚冲突。”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因争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领土,阿、亚两国流血冲突不断,并动用了若干现代化武器。

    当年两国交战时,杀人犯萨法罗夫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外媒评价说,他在匈牙利的犯罪行为“体现了深埋两国民众心中的仇恨”。而阿总统给予他的奖赏,正鼓励了这一仇恨。

    阿利耶夫总统如此行动,与明年即将举行的国内选举或许密不可分。“给予一个杀害了亚美尼亚人的人如此多的支持,也让总统变成了英雄。”该国反对派人士阿里扎德说。

分享到:

 

一个士兵“点燃”两个国家
两个中亚邻居20年的“深仇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