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争取中产阶级、诉诸长远计划、电视辩论中少出错——

奥巴马以何取胜罗姆尼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2日   07 版)

    2012年9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奥巴马出席竞选集会。

    □图片来源 CFP

    随着民主党大会的召开,奥巴马与其竞选团队逐渐亮出了手中的王牌。面对共和党咄咄逼人的质疑“我们有没有过得比4年前更好”,民主党给出了坚定的肯定回答。

    但这些一时间催人泪下或振奋精神的演说,可能根本就不会被选民牢记到11月投票那天。

    “美国的老百姓都很务实,这些宣传攻势,他们看多了。真正的关键点,还是经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副研究员崔磊,在接受《青年参考》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美国应当明白,我们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可以战胜这些挑战,我现在请你们选择这个未来。”奥巴马如此动人的语句,也许很快就会在一条条关于就业形势疲软的报道中湮没。

    经济,经济,还是经济

    在民主党大会上,面对竞争对手罗姆尼的来势汹汹,奥巴马发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100万个新的制造业岗位、削减4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

    这些内容都是冲着选民对奥巴马的失望去的。“相当一部分的人不认为,奥巴马在治理经济问题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因此,接下来的大选中,经济形势会是关键”,崔磊这样分析美国大选接下来的选情。

    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尽力将大选的焦点转移到未来4年可能的美好前景上,而不是停留在难以美化的当下。

    在此前的共和党大会上,罗姆尼直白地提出疑问:“比起4年前,美国人过得更好了吗?”一周后,奥巴马的团队给出了“绝对是这样”的回答。他们强调的主要观点是:奥巴马已带领美国走出了经济灾难、为国家复苏奠定了基础——他还需选民给予足够的间去完成任务。

    “真相是,几年时间不足以解决积累了几十年的问题,”奥巴马在演讲中这样解释自己在一个任期后所面临的疲软经济形势。根据《纽约时报》的分析,这种说法同时也在提醒人们,经济形势的恶化更应归咎于奥巴马的前任,而他带来的复苏,随时可能会因为共和党重新入主白宫而前功尽弃。

    不过,在奥巴马的演讲播出10小时后,政府发布的8月份就业报告就出炉了。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新增岗位9.6万,低于预期数字,失业率从8.3%微调至8.1%。这一疲软的就业态势与民主党的承诺形成了对比,恰如一记当头棒喝。因为无论如何,在选举日到来之际,失业率都不太可能下降到不构成问题的程度。

    而对罗姆尼来说,事情就不同了。“罗姆尼虽然也没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的解决方案,但他有从商经验,人们倾向于相信,他会比奥巴马有更多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奥巴马的选情危急,因为经济形势对他不利。”崔磊说。

    让奥巴马与中产阶级心心相印

    除了应对共和党的质疑外,这场民主党大会也将本次大选定义成了对不同道路的选择,而非此前罗姆尼呼吁的、对奥巴马执政表现的打分。正如《纽约时报》所言,奥巴马竞选团队今年的主要目标是:表明他和中产阶级心心相印。

    他们传达出了与罗姆尼团队针锋相对的信息:远离中产阶级生存挣扎的共和党人,根本不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他们那些青睐富人的政策早已失效。

    显然,出身显贵的罗姆尼不会像白手起家的奥巴马那样了解中产阶级的生活。安·罗姆尼为夫助选时,只能回忆自己爱情的甜美,而米歇尔却能回忆被房贷与助学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年时代,“我们如此年轻,如此相爱,却又如此负债累累”,这感人至深的回顾,证明了现任总统对普通人生活感同身受的深切体会。

    而奥巴马,则被塑造为中产阶级利益的坚定捍卫者,一个目光长远、胸有成竹要领导世界上最强大经济体与最大中产阶级群体走下去的领导人。

    这些信息也许要比谈论奥巴马过去4年的功绩更管用。与罗姆尼相比,奥巴马的明显优势在于外交,但对那些为工作而烦恼的美国老百姓来说,结束中东战争的前景或拉登之死带来的振奋,似乎都已太遥远。

    “我个人认为,外交成果对奥巴马的帮助不会很大。”崔磊解释说,“大多数美国选民投票,还是以个人体验为基础。他们选总统,不会从政治家的眼光去看问题,也不会去想那些大而空的问题,比如奥巴马任期内对恐怖主义的打击有多成功,或政府的对华政策有多‘靠谱’;他们只想与社会保障、饭碗相关的问题——失业的人就可能不会投奥巴马的票。”

    崔磊说,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第一次海湾战争后,老布什总统寻求连任,尽管他在任内让美国赢了冷战、胜了萨达姆,取得了“外交上少有的辉煌”,但他却败给了竞选展板上贴着“笨蛋,问题是经济”的克林顿。

    “美国人在经济政策上的意识形态之争”

    现在的局面是,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在本党大会上提出了两套截然不同的方案,来解决2008年以来困扰美国的经济问题。

    他们争论的核心,是政府的角色。如奥巴马所言,“我们的对手一再告诉我们,加大减税力度、减少监管是惟一的办法。因为政府不能什么事都做,所以政府应该什么都不做。”

    对此,崔磊分析说,“税收对富人有优惠,却向中产阶级征收更多税,民众对此不满。如果让有钱人做总统,人们会担心他是否将减税政策坚持下去。”

    根据民调,大多数美国人都认同,富人没有公平地承担税负,在公共项目上的开支对创造就业机会有帮助,这些数据也许会给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更多信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会比对手更占优势。“美国老百姓有相当一部分人崇尚个人主义,不主张依赖政府的帮助,对富人减税,可以促进投资;而奥巴马目前的政策是扶弱抑强、劫富济贫,但政府欠下大笔赤字,最终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因而,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理念。从意识形态上,这些人更支持罗姆尼。”崔磊解释,这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在经济政策上的意识形态之争”。

    所以,虽然富人的人口并不多,但罗姆尼的支持率却始终与奥巴马不相上下。这一状况使得中间选民、两党的支持者,都成了可能影响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果之后的数周内,外交与经济形势没有太大改变的话。

    “可能在之后的电视辩论中,双方的政策都逐渐清晰,便更能看得出谁的胜算更高。届时,一个口误都可能对选情造成很大改变,也许到最后,谁犯的错误少,谁就会胜出。”崔磊说。

分享到:

 

奥巴马以何取胜罗姆尼
罗姆尼税单疑遭窃或为大选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