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要想掌握权力,就不可能总是说真话。如果你决心做一个始终诚实的人,那么最好准备过远离权力的生活。
马基雅维利有言:“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时,英明的统治者便绝不能够,也不应当继续遵守信义。”可是,在民主政体下,不信守诺言必定会给政客带来麻烦。因此,切实地转换立场同时确保不被公众发现,向来是政治艺术中最高深的技巧之一。
无论你是否拥有权力,或者想保护自己不受权势者伤害,你都要明白承诺的性质,千万别以为它是一成不变的。承诺能否实现,往往取决于形势的变化,而形势通常无法准确预测,所以在更多时候,违背诺言而非遵守信义才是政治圈内的常态。而且,强者比弱者更容易食言,理由无他——强者有本领将自身的决定强加于人。
好在这里是美国,媒体最擅长的就是让那些出尔反尔的政客丢脸。于是,政客即使改变立场,也会全力伪装,让自己看上去始终一致;当然,具体水平有高低之别,效果亦不尽相同。显而易见,那些能不露痕迹地悄然转身的人,通常比勇于承认改变心意者更容易保全自身。
但你也不必过度僵化。大肆宣扬自己从不食言,并非聪明的选择。前总统卡特在政治生涯中犯下的最大错误,也许就是1976年大选时承诺的“决不撒谎”。尽管这帮助他在水门事件后继续执政,最后却变成了一件让他举步维艰的政治“紧身衣”。
因为尼克松在许多问题上言不由衷,卡特决定将真相统统告诉公众。他承认依赖外国石油让美国的能源安全更加脆弱,甚至公开承认支持某些独裁政权的必要性,可并没有听到自己期望的喝彩声。相反,惯于冷嘲热讽的媒体精英和共和党对手们,把卡特的诚实当笑柄。这种嘲弄蔓延到全国,为里根在下一次竞选中击败卡特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政客要想掌握权力,就不可能总是说真话。如果你决心做一个始终诚实的人,那么最好准备过远离权力的生活。转到普通人的立场上,我们也就有理由对掌权者的豪言壮语始终保持高度怀疑了。
摘自《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年7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