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相信食物原料也该受到尊重的人,那你无论如何都要离“Biang!”餐厅远一点,这是一家位于纽约皇后区法兰盛的名字非常带劲的新餐馆。
biangbiang面是这家店用来命名的招牌菜。面条上桌前,要经受让西班牙宗教审判汗颜的酷刑。它们一次又一次地被甩在空中,然后摔在桌子上,从中间被分开然后扔到滚水中。经过这样的折磨后,最后浇在上面的辣椒油,已经算不得什么酷刑了。
当你吃这些面条时,你也可能会感觉像在受刑,但只是一小会儿。即使你不怕辣,那些辣椒油还是会让你额头冒汗,眼泪汪汪。不过很快你就会到下一个境界——神清气爽,能量十足。这时你会明白厨房里对这些面的折磨,是为了让你吃的时候感到更愉快。
所有的抻拉拽都是为了让面变得更长,以至于你从碗里挑起一根放到嘴里时,你会觉得它没有尽头,就像魔术师的手绢一样。此外,抻拉面条会让它边缘粗糙,更好地吸收汤汁。
选择汤汁的时候你也要三思。“麻辣牛肉宽面”中辣椒和四川花椒的味道,渗透入炖牛肉中。“酸辣猪肉”则另有风味:肥瘦相当的猪肉被黑醋浸透,上面浇上烤熟的辣椒段和浓香四溢的茴香。
此外,还有所有顾客都会点的biangbiang招牌面,羊肉面配上应季的长角辣椒以及小茴香,独特又强烈的香味,刺激着你的味蕾。
和这家餐馆的其他美食一样,羊肉面是中国古都西安的特产。创造配方的大卫·石是个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1998年来到美国后,依据从前和祖父一起做饭的记忆,改良了配方。
Biang!本质上是干净、明亮、现代版的“史先生美食摊”,后者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西安名吃”,开在金门购物中心里已多年。最开始,这个名字简直是异想天开,因为大多数纽约人对于西安的了解,仅限于公元210年那里的一位中国皇帝制造了一支陶土军队,给他陪葬。
但“西安名吃”很快出名了,因为史先生手艺非常棒,而且他的配方对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来说非常新奇。他的菜谱包含了整个西安的美食,羊肉汤来自回民区,biangbiang面在西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另一种叫做凉皮的面条,是西安的街边小吃,就像曼哈顿的热狗一样。凉爽,光滑,里面的面筋有嚼头,上面浇着红红的辣椒油。
当“西安名吃”开始有模仿者时,史先生的儿子杰森,一位商学院的学生,开始帮助父亲。他建立了一个网站,并在曼哈顿开了3家分店。Biang!是他们最近的新店,这是一家年轻人乐于光顾和用餐的店。
Biang!的菜谱以西安小吃为基础,增加了一些新内容。菜谱上有一整页都是烤串,比如羊肉串,豆皮等。最好吃的烤串是撒上了盐、胡椒粉的鸡翅,表皮焦黄又散发着甜蜜的烟熏风味。其余的烤串3美元3串,鸡翅每个2美元。
值得赞扬的是,Biang!继承了“西安小吃”的低价传统,考虑到这家店的位置和装修,这实在是个惊喜。灯光下,桌子和椅子都是抛光的纯木家居。碧昂丝的歌声在回响,新加坡艺术家威廉的画作挂在墙上。
服务员们的卫生观念可能跟你并不一致,厨房好像也在拼命跟上变化的步调。有天晚上,我在这里吃荞麦冷面,它和意大利面有点像,配着香菜和葱花,泡在浓浓的芥末油里。吃了一口,无情的辛辣芥末味顺着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通路,从嘴里一直冲进鼻腔。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芥末油的味道就几乎没有了。
我建议的策略是先点一两个菜。可以点一个红油冷豆腐,还有脆脆的藕片沙拉。无论如何要试一试酸汤羊肉饺子。还有虽然夹在没有味道的面包里,仍然值得试试的茴香羊肉三明治或者猪肉三明治(译者注:其实就是肉夹镆)。
在我的经验里,点太多菜的结果,在开始吃甜品的时候显露出来。一个用发酵的米粒做的汤(编者注:醪糟)非常独特,像是家庭酿制的第一杯啤酒。而我最喜欢的甜品,是加了芝麻和大枣的米糕。
将海外的烹饪方式引入一个新国家的方式有很多。但是Biang!的父子组合的方法,非常值得效仿:菜品一定要货真价实,另外要选用好一点的家具装潢。
博址 http://www.nytimes.com/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