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网络时代,剽窃和反剽窃更容易

○作者 Kate Dailey ○译者 黄义务 《 青年参考 》( 2012年08月22日   41 版)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时代》周刊记者法里德·扎卡里亚被暂时解除职务,因为读者发现,他最新专栏的某段,与《纽约客》的一篇文章十分接近。

    而此前不久,科学作家乔纳·雷勒从《纽约客》辞职,原因是“自我剽窃”(使用自己已发表的作品内容而不说明来源),以及更严重的虚构内容。

    在这两起事件中,揭露记者的,不仅有他们错误引用或引用不注明出处的作者,还有能很快发现问题的网络侦探。

    新闻媒体不是必须面对骗子和抄袭者的惟一领域。大学里每天都有不诚信的问题,当中不仅涉及学生。

    最近研究表明,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1%与已出版的论文极相似。外界因此日益担忧学术剽窃现象。

    在欧洲,政治人物被指剽窃。德国、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政府领导人,都曾因为学术论文和博士论文剽窃而受到批评,有些还因此下了台。

    监管机构难以了解,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剽窃现象有多普遍,以及蔓延速度有多快。关注媒体错误、准确性和剽窃事件的克雷格·希尔曼说:“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总结。有些我们都知道,至于具体数量到底有多少,我们并不知道。”

    对于许多懒惰或时间紧张的作者来说,数字技术消除了许多障碍,他们可以从某个已出版的文章中,借用若干章节。

    “今日剽窃”网站的创办者乔纳森·贝利说:“对于剽窃者来说,复制粘贴是最大的便利。”他说,以前剽窃需要大量查阅和打字,而现在这些都可以省了。

    互联网也为作者和专家作品的内容创造更大需求。比如,法里德·扎卡里亚主持一个电视节目,为《时代》杂志撰写文章。随着工作量加大,作者有时会通过助理、编辑等人员的通力合作组成一篇文章,却以单个名人的名字署名。这就导致许多不注明出处和随便复制的情况发生。

    不论剽窃现象有无上升,过去的作品现在大量上网,这就使一些网民能在作者打破伦理界限时迅速指出。“这是一个大变化。”贝利说,“发现剽窃已是一种众人参与的现象。”

    网民利用维基百科记录他们的发现,从知名政治人物的论文和出版物中,寻找复制的内容。贝利说:“在罗马尼亚,这些官员一直在剽窃,但直到现在才被发现。”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的哈罗德·加纳表示,相关软件越来越多被用于考察数目众多的复杂领域的著作。他说:“几年前,没人想要或有技术这样做。”加纳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软件,可以比较超过8000篇论文的语言相似性。

    □博址 http://www.bbc.co.uk

分享到:

 

骑车的人为什么要闯红灯?
“装逼”有了新方式
网络时代,剽窃和反剽窃更容易